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如何克服短板?重庆代表委员有建议

作者:封面新闻 来源: 头条号 21303/06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3月4日,2023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启。来自汽车产业重镇——重庆的两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和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

标签: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3月4日,2023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启。来自汽车产业重镇——重庆的两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和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分别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提出了各自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朱华荣: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已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但进一步由大做强仍然面临较多挑战,需要国家顶层规划和系统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朱华荣

他建议,应当从用户、企业发展、行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四个层面着手,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

具体来说,建议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等技术攻关;政策聚焦中端市场持续发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内外同步,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均衡,用户补能焦虑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朱华荣认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速构建慢充、(超)快充和换电等为一体的多层次补能网络,适度加大对超快充和换电领域等支持力度,同时探索共享私桩的模式,实现多车一桩、分时共享、临近车位共享等。

朱华荣还建议,推进动力电池的标准化,对电压、形状、安装位置、接口等进行统一;基于市场化机制,完善科研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速推动下一代电池等技术。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

“由于关键原材料高度依靠进口,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朱华荣表示,国内外应同步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国内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加快国内高品质锂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国外方面,鼓励和引导国内矿产资源企业、整车企业和电池电芯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海外锂矿等矿产资源战略布局与开发。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海: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让“新蓝领工人”事业更有奔头

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为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提案》。他建议,强化产教结合,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拓宽和延展数字化相关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让 “新蓝领工人”事业更有奔头。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海

张兴海委员通过调研发现,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达2675.7万辆,数字化汽车(L2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突破33%。全汽车产业链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近1100万,其中汽车产业链约占10%,缺口高达百万。

“比人才短缺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才结构性短缺,尤其是数字化专业人才、应用人才的缺失,是智能网联汽车全行业都面临的体系化问题。”张兴海委员分析,从地区看,数字化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超过60%,产业集聚效应强,区域性供需矛盾突出;从行业看,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数字化人才渗透率不到10%,而IT、通信、电子、互联网等行业数字化人才渗透率超过29%,行业分布极为不均。

另一方面,企业在奔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正面临数字化时代下“新蓝领工人”供给的断层危机,“人才荒”问题愈演愈烈。

因此,张兴海委员提出建议,由国家主导,加快推进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调整现有专业和课程体系,扩大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设数字化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以培养产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主,实行产教深度融合和跨界协同。

同时,他还建议国家强化人才职业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化职业鉴定工种,并及时建立新工种的评价体系。通过拓宽和延展数字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引导构建多重发展路径,畅通技术工人的成长通道,让 “新蓝领工人”事业更有奔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