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担心赎回潮的时候,我并没有太担心。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见多了市场、资金、投资者之间的正负反馈的循环。不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强化,到最后还是归结到价值,市场围绕着价值来回波动,所以我们建议低买高卖,而不建议追涨杀跌。
净值下跌-赎回卖出-净值下跌的循环理论风险很大,但没有可能一直循环。这个风险长期持续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押注大概率,防范小概率。我认为,如果为了防范赎回潮风险,卖出后离开债券市场,就是在押注小概率。
长期国债率先见底
利率债早已提前见底,开始震荡回暖。国债期货在12月6日、12月7日出现最低点,随后开始震荡回升,没有继续下破。
随着政策面的安抚,经济数据重新出现扰动,短期来看国债再次大跌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国债带领利率债企稳,市场信心有望逐步回来。让优等生先涨,随后其他品种跟涨,也符合市场规律。
从短融ETF波动看赎回潮趋缓
11月以来,短融ETF的大跌出现了三次。分别是第一次11月9日到11月17日,跌幅0.253%;第二次11月29日单日,跌幅0.11%;第三次是12月9日到12月14日,跌幅0.07%。
三次下跌对应着三次赎回潮,可以看出对市场的整体冲击是减小的。其中以11月中旬出现的第一次大跌伤害最大,流动性压力最大。这一点可以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走势相互印证。11月中旬,同业存单一度连续杀跌,显示市场为了应对赎回压力非常大。但12月的赎回同业存单仅仅是小幅波动,没有大幅杀跌。
赎回潮卖出,最危险的隐患还是冲击流动性。现在看来除了11月中旬那次对流动性有冲击,12月的赎回-卖出风险是可控的。
为什么理财近两周跌幅更大?
可能就有投资者有疑问了,既然赎回潮正在缓解,为什么近几周的亏损幅度更大了。这是因为理财的主要持有品种,二永债、公司债、城投债跌幅加大。
这是为此前的错误买单。这个错误就是既然银行理财的客户都是低风险投资者,为什么理财管理人投资了这么多信用债,而不是主要投资流动性更好的利率债。信用债成交不活跃,银行理财卖出阶段,尤其是城投债、低评级的公司债缺乏交易对手,超调在所难免。
所以在利率债筑底、短融回暖的时候,银行理财因为普遍性的持仓结构不合理继续寻底。信用债真的好不起来了吗?不会,不过是晚于利率债回暖罢了。随着信用债的下跌,收益率提升,会吸引资金到来。
信用债好起来才是真的好
市场修复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抄底的投资者,会从安全的买起。这个阶段有两个选择:高信用债券或者低久期,所以利率债率先大涨,短期债券企稳。
很快市场会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抄底的投资者,开始注重收益率。这个阶段投资者开始买入长久期债券和信用等级差一些的债券,买入它们的原因是收益率具有吸引力。现在市场是第一个阶段,我分析不久会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反弹幅度会比较大,理财产品的净值修复期到来。
打算赎回,计划离开的投资者,也建议吃完这一波修复后,再选择离开。毕竟如果下跌的时候在场,反弹的时候不在场,太可惜了。
未来有波段没趋势
第一阶段利率债反弹,第二阶段信用债反弹,结束之后呢,会迎来趋势性上涨吗?现在来看,趋势性上涨是不可能的。未来更大的可能性是宽幅震荡之下的慢牛行情。这种情况下,每一次债券市场下跌,都是做波段的机会。每一次债券修复反弹,都是减仓的时机。
债基管理人低位加一些杠杆、高位卸一些杠杆,可以做出超额收益。对于理财客户来说,宽幅震荡也是可以盈利的,因为债券不仅有波动,还有票息。只要不继续近期的单边下跌走势,都是可以赚钱的,只不过投资收益可能会比债券牛市的时候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