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与传统材料工业相比,新材料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还能促进国家整体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新材料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
新材料对做强“中国制造”意义重大 新材料是指传统的材料改良后性能显著提高或者产生新功能的一些材料,或者是具有特殊功能或优异性能的新发现的材料。
材料作为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要素之一,其材料技术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制造和装备的先进水平。新材料能够显著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使其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催生出新兴产业的核心发展产业。因此,新材料是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材料强则制造强,制造强则国力盛。发展新材料已然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是中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卡脖子”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为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突破口。
我国新材料企业的发展,基本都遵循了生命周期理论描述的成长过程,一般包括导入期、调整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随着各类新材料国产化率的提升,相应新材料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我国新材料产业所处生命周期相对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将近40年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集中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生产主要以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工业需求为主。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慢回报、风险大的特点,国营企业因机制等问题对新材料研发缺乏动力,而民营企业外部资金支持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举步维艰。但近年来,由于《瓦森纳协定》不仅限制了中国与海外先进国家及地区(如日本、欧洲等)的高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而且限制了中国向海外先进国家引起高新技术的机会,迫使中国集合大量资金、人才、政策等资源自主创新发展新材料及高新技术产业,中国新材料产业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因此,以上历史问题导致了中国新材料产业基础薄弱、整体技术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水平、起步较晚、所处生命周期较欧美、日本等国家落后。
新材料企业四大发展阶段及特征 新材料产业发展表现为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们以国产化率为指标,划分新材料细分行业所处的产业阶段。(1)在导入期阶段,某项新材料技术取得突破,产品进入验证测试阶段,该阶段的企业估值极高,以吸引资本投资为主;(2)当市场推广尚未打开,产品或较长时间未能实现盈利,企业可能由于市场关注度降低而进入调整期;(3)但随着产品性能提升和市场渠道开拓,国产新材料跨过调整期,本土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估值和业绩匹配上涨;(4)在成熟期阶段,新材料产品的国产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国产替代的红利逐渐消失,行业竞争加剧或导致龙头份额提升,企业估值逐渐回归真实价值。
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部分新材料产业(如液晶材料、橡胶助剂)的本土产业链完整、掌握核心技术、国产化程度较高则步入成熟期阶段。
部分新材料细分领域所处周期概况 我国的半导体材料、高透光材料、Micro-LED等领域由于尚未掌握其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主要靠外企投资引入,故仍处于导入期阶段;由于在石墨烯、燃料电池领域的核心技术与产业链还不成熟,导致生产、经营成本过高,企业无法实现盈利,仍停留在调整阶段;在Mini-LED、OLED材料、尾气催化材料和锂电材料领域,中国已掌握部分的核心技术和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相关产品已可实现量产,进入快速成长期;在成熟期,处于该阶段的新材料行业(如液晶材料、橡胶助剂)的本土产业链完整、掌握核心技术、国产化程度较高,基本可实现自给自足。
我国在半导体领域起步晚,原始积累少,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且关键材料和技术引进受到限制,材料国产化率仅10%左右。但由于我国拥有人工成本低、市场需求庞大和产业链逐步成熟等优势,吸引全球半导体产业东移,2017至2020年全球投产的62座晶圆厂,有26座设于中国大陆,占全球总数的42%。受资金涌入、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旺盛等利好因素,我国国产半导体材料进入导入期阶段。 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已经历15个年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已有突破,但尚未成熟,行业内企业对相关产品的标准和发展方向还未形成共识,因材料成本高导致无法盈利等原因,该产业仍处于调整期。 当前我国企业在OLED产业链中主要参与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的生产环节,随着我国OLED产业链日趋成熟,部分本土企业(如强力新材)已具备生产部分OLED终端材料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我国OLED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但当前整体国产化率仍处于低位,约20%。目前我国是全球液晶面板产业中心,其液晶面板技术成熟,产业链完整,国产化率可达到70%左右,处于成熟期阶段。
我国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从总体的中长期规划到细分领域的资源整合、融资补助等全面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助力中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新材料产业政策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面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覆盖领域全面,包括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关键显示材料等,助力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不断完善。 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如复合金属材料、稀土永磁材料、锂电池材料。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扶持,补贴优惠等利好因素下得以快速发展,同时拉动相关新材料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为5%,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预计未来新能源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保持长期上涨趋势。 《新政》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从经济补贴,投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软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摆脱半导体材料被“卡脖子”的窘境。预计未来我国半导体行业在《新政》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下,势必将有新一轮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版)》表明新型显示的创新以材料的创新为基础,未来中国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关键材料与工艺攻关,以材料为核心,带动器件、终端的研发,抢占未来5-10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
我国新材料产业空间巨大、发展势头良好,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及产业政策的促进下,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规模达10万亿元。
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均取得瞩目成绩 在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以及新材料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也增长显著。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万亿元,年均增速约25%。在“十三五”规划期间(2016-202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工信部预计在“十三五”规划期结束时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6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有所下滑,达5.3万亿元。
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达10万亿元规模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材料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稳步推进,中国新材料产业获得了发展动力。根据工信部预计,在产业政策的促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在202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规模,2020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我国新材料上市企业盈利分析
我国A股新材料概念上市企业共266家,2020年共有236家实现盈利,亏损企业共30家,占比分别为88.7%和11.3%。
我国前沿新材料及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不足50%,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述板块新材料进口量不足,市场供给短缺导致上述新材料板块指数持续走强,板块内企业总体盈利情况良好。
我国部分新材料细分板块企业概况 根据Choice数据,中国A股新材料上市企业共266家,2020年共有236家实现盈利,亏损的只有30家,占比分别为88.7%和11.3%。 在稀土功能材料板块共有6家企业,主营业务分为三类,以北方稀土(600111)、广晟有色(600259)为代表的以稀土矿业开采,以五矿稀土(000831)为代表的稀土冶炼分离、加工,以厦门钨业(600549)为代表的稀土功能材料的加工与制造。
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竞争较为激烈,市场集中度高。由于半导体行业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参与者主要以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厂商为主。半导体材料行业品种多、各细分材料子行业领域专业跨度大、专用性强等因素影响,单一厂商难以掌握多门跨领域的材料工艺技术,如沪硅产业(688126)以发展半导体硅片的业务为主,江丰电子(300666)则专注于靶材方面的生产与研发。 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环保等领域的需求拉动,金属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板块的企业整体盈利情况较好,如2020年合金投资(000633)实现净利润约906万元,同比增加242.46%;隆基股份(601012)实现净利润85.52亿元,同比增长61.99%。
我国显示面板企业大力投资建设TFT-LCD面板产线,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崛起,形成了中、日、韩三国产业竞争格局。在中】我国显示材料企业中,京东方(000725)为典型代表,京东方在2018年成为华为Mate 20系列OLED的主力供应商,2019年为华为供应可折叠显示屏,反映了其OLED技术实力的不断进步。
我国新材料企业IPO情况
资本市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材料板块成为新股发行热门板块,新材料优质企业有望迎来上市热潮。
中国新股发行情况自2015年起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 资本市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材料板块成为新股发行热门板块,新材料优质企业有望迎来上市热潮。 材料板块是新股发行较多的细分领域,该板块上市数量约占总体13%-17%,充分体现了其在新经济发展下的重要地位。我国新股发行情况自2015年起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新股发行数量自2017年407支下降到2018年104支并于接下来两年持续复苏。2020年,新股发行数量已达434支,创历年新高。从板块来看,材料相关上市企业数量也在2020年创下新高,达到了73家。预计随着金融市场复苏,看涨情绪提升,新股发行数量将继续攀升。而材料板块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柱产业将继续得到资本市场关注,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材料板块优质企业上市数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熊市下IPO审核趋严,过会率断崖下跌 我国新股上市情况与金融市场走势高度相关,整体自2015年至2020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向,新材料指数走势与宏观市场整体情况基本保持一致。2018年我国股市步入熊市阶段,且由于IPO发行审核突然趋严,上市申报企业过会率低于往年,由2017年的80.51%下降至64.53%,IPO企业数量明显下降,由2017年407支下降到2018年104支,材料板块新股发行数量由2017年53支下降至2018年12支。在2018年熊市复苏后,新材料行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其IPO企业质量明显提升,材料 板块新股发行数量连年攀升,在2020年发行数量达到73支,创板块新高。
我国新材料企业科创板上市情况
2020年我国企业在科创板数量为145家,其中从事新材料相关业务的企业为14家,占比约10%。科创板上市具有审核快、包容性强、门槛相对较低的优势,提高企业融资的便利性
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三大优势: (1)审核速度快,审核时间明确。在科创板申请注册的企业,在3-6个月内会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或终止发行的明确审核意见,而在主板,从申请被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需要15个月; (2)采用注册制,提升融资便利性。科创板实行注册制,监管者更注重企业申报文件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不对企业治理结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进行判断。注册制的特点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投资者自身对股票进行判断,因此企业上市门槛大幅降低,融资更加便利; (3)允许亏损企业发行上市,上市条件更包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对申报上市的企业在净利润指标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注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相比之下,科创板更关注企业的经营能力,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但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利于前景良好但暂时亏损的企业发行上市,获得融资。
中国市值前十新材料上市企业盈利情况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各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地停工停产,部分新材料(如半导体材料,钴新材料等)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中国新材料行业因此收益,总体走势强盛。
市值前十新材料企业盈利可观,其中三家盈利实现数倍增长 2020年中国新材料行业总体走势强盛。据Choice数据显示,新材料指数由2020年1月1日的862.25点上升至12月31日的1226.19点,增幅达42%。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各企业停工停产,行业波动较大;二季度起,海外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扶持企业复工复产,加上在全球各国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背景下,中国新材料企业订单需求强劲,行业整体营收向好。市值排名前十的新材料企业在2020年营收情况总体可观,大部分企业的盈收明显增长或与往年基本持平,其中华友钴业(603799)、北新建材(000786)和赣锋锂业(002460)的盈利实现数倍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874.5%、548.3%和186.2%。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南美秘鲁、智利、刚果等主要钴、铜产地的铜矿、钴矿开采和运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钴、铜的供应持续紧张,价格一路走高,12月31日LME三个月期铜价为7,753.5美元/吨,同比上涨25.68%。华友钴业因此盈利大幅增长,增幅创下历史之最,达874.5%。北新建材于2020年疫情期间,参与多家抗疫医院建设和改造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盈利因此大幅提升,达28.6亿元,同比增长548.3%。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及“碳中和”概念驱动锂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赣锋锂业因此收益,净利润达10.2亿元,同比增长186.2%。
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材料股价翻倍企业
2021年一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有色金属、玻璃原材料、光伏材料等)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中国新材料企业顺势而上,股价翻番新材料企业股价翻倍解析2021年一季度,全球范围内,受新冠疫情导致停工停产及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及原材料的供应不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据Choice大宗商品指数显示,该指数由2021年1月1日的4,428.94点上升至5月26日的5,072.57点,上升幅度达14.5%。 2021年一季度,金刚玻璃(300093)迎来新的控股股东,且受玻璃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金刚玻璃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7.18万元,同比增长101.98%,股价水涨船高,实现翻倍。山东赫达(002810)是中国纤维素醚的龙头企业。纤维素醚是植物肉不可或缺的添加剂,受植物肉市场需求增加(如肯德基上新植物肉鸡块、汉堡等)及山东赫达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智能升级等因素影响,纤维素醚产能大幅增加。2021年一季度,山东赫达净利润达7,984万元,同比增长107.5%。2021年一季度,受EVA光伏材料持续供不应求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联泓新科(003022)实现净 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73.4%。同期由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西藏矿业(000762)销售库存材料,实现净利润2,800万元,同比增长192.14%。
2021年一季度我国盈利前十新材料上市企业
受全球各国与地区量化宽松政策影响,全球新材料(如显示材料、稀土材料、塑胶材料等)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我国新材料各板块龙头企业主营产品量价齐涨,盈利大幅增长
2021年一季度新材料各板块龙头企业主营产品量价齐涨 2021年一季度,全球范围内,受新冠疫情导致停工停产及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及新材料(如显示材料、稀土材料、塑胶材料等)的供应不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中国新材料各板块龙头企业产能扩张,主营产品量价齐涨,盈利大幅增长。 在2021年一季度盈利额排名前10的新材料企业中,均为各细分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其中有5家企业是新材料板块中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龙头企业具备规模化产能优势,在行业景气程度高时,可扩大产能,主营产品产销量与价格齐涨,由此盈利额剧增。 上述企业中,7家市值在500亿元以上,净利润中位数在10亿元左右,净利润同比增长多为数倍之多,其中中泰化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倍之多,达7.3亿元。受益于纺织业终端的持续回暖和海外订单回流,中国粘胶短纤售价已从2020年5月初的8750元/吨涨至2021年4月30日的14150元/吨,涨幅超过60%,中泰化学作为粘胶短纤的龙头企业,主营产品量价齐涨,盈利创历史同期之最。
我国新材料行业关注领域——锂电池
锂电池的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锂电池生厂商和下游的终端客户三部分组成,锂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占比高达70%
锂电池产业链概述 锂电池的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锂电池生厂商和下游的终端客户三部分组成。 锂电池的上游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材料和隔膜等供应商;中游企业为锂电池生产商,通过对上游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锂电池电芯,根据终端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锂电池电芯、模组和电池包方案;下游则为终端用户,用户主要集中在储能、动力领域和消费领域。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性增长,带动锂电池高速发展在中国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的33.1万辆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136.7万辆。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动力锂电池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由2015年85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00亿元。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政策、补贴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锂电池产业诞生出众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
我国锂电池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高端锂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高精尖技术和专利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市场份额大,为国家鼓励的高端产能;而低端市场多数为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小、技术水平低端,通过压低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战略。
除了专门的锂电池生产厂商外,一些整车制造厂纷纷布局锂电池领域。其中较为出名且成功的为比亚迪锂电池,虽然仅供比亚迪自用,但凭借其电动车的高市场占有率,比亚迪锂电池装机量在中国锂电池市场位居第二,约为24%,仅次于宁德时代的44%。
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三大龙头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2021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5.1GWh,全球排名第一,占比31.6%;韩国LG和日本松下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20.5%和16.7;比亚迪以3.2GWh的装机量位居第四,市占率为6.7%;国轩高科的装机量为0.9GWh,市占率为1.9%,位列全球第九。
我国新材料行业关注领域——稀土功能材料
中国政府对稀土行业进行整合,扭转以往“多、散、小”的局面,形成六大稀土企业集团为主导的行业竞争格局,其中北方稀土的稀土矿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
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格局 从2014年起,中国政府通过行业整合大幅提高了稀土行业集中度。2016年底至今,中国稀土行业确定了六大稀土企业集团(中铝公司、五矿稀土、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南方稀土和广东稀土,其中盛和资源、江西铜业、广晟有色分别为中铝公司、南方稀土、广东稀土的上市子公司)为主导的行业竞争格局,中国23家稀土开采企业中22家被整合,5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54家被整合,行业整合扭转了“多、散、小”的局面。
我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占比37.8%,目前中国稀土开采及冶炼分离指标主要由六大稀土企业集团掌握。在上游领域主要以稀土矿山开采的企业为主,代表企业为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等;中游领域主要为专注于冶炼分离及冶炼分离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企业,代表企业为五矿稀土、江西铜业等;下游领域为研发、生产稀土功能材料的企业为主,代表企业为厦门钨业、广晟有色。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和节能家电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在中国稀土功能材料中需求占比最大,高达75%。受“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发电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稀土永磁材料的市场需求亦随之增长。
2020年中国稀土产品价格从年初的下行趋势过渡到年中的稳定上涨,最终在年末走出了强劲的一波涨势,中国六大稀土上市企业的营利状况几乎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我国稀土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稀土产品价格总体上在疫情推动的需求结构变化下持续走强,从年初的下行趋势过渡到年中的走弱,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结构性成长,在年中开始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最终在年末走出了近两年来最强的一波涨势。中国稀土行业六大上市企业江西铜业、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厦门钨业、五矿稀土和广晟有色的营利状况在2020年几乎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仅江西铜业的盈利出现较小幅度的下滑,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8.3亿元、3.2亿元、6.1亿元、2.8亿元和0.5亿元,同比增长-5.9%、32.10%、218.44%、135.60%、224.80%和15.20%,显示出2020年中国稀土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可观。 2020年我国稀土行业平均市盈率为46.4,仅江西铜业 38.53 和厦门钨业 43.26 的市盈率低于该行业标准,其中广晟有色的市盈率较行业平均值高出幅度较大。预计未来两年,稀土行业的相关企业的市盈率会有所下降,趋向行业均值。稀土价格已持续增长数月,2021年中国稀土行业面临着稀土价格何时调整、如何调整的风险。一方面,全球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环保终端产品,极大地推动了稀土功能材料在下游应用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了全球稀土资源供应的常态,将资源供应安全问题呈现在各国面前。2021年,稀土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关系将逐渐走向稳定,达到平衡,稀土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会在新的供应逐渐增加、部分下游产品使用替代品材料的影响下得到遏制。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作者:头豹研究院 陈文广更多相关行业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或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