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经开区“国考”放榜,青岛、烟台稳住全国前十

作者:风口财经客户端 来源: 头条号 66303/12

风口财经记者 董婉婉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园区伴随改革开放而生,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相继衍生出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等诸多类型。其中,国家经开区无论是在发展成效还是经济贡献,都表现最为突出。近日,商务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经济

标签:

风口财经记者 董婉婉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园区伴随改革开放而生,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相继衍生出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等诸多类型。其中,国家经开区无论是在发展成效还是经济贡献,都表现最为突出。

近日,商务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江苏、浙江、山东等15省市30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评价居前。此次考核评价首次实施新修订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对217家国家级经开区2021年度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青岛经开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地区排名不变,位列北方第三、全国第七。

江苏浙江强势领跑

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勾勒出全国综合实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新画像。

总的来看,国家级经开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发挥稳外贸稳外资的“主力军”作用,经济增长稳中提质。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

其中,江苏继续以6个国家级经开区入选前30名的成绩领先。而紧随其后的浙江今年有5个国家级经开区入选,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新入围的经开区上榜,位列第21位。上海则有3个入选,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新入围的经开区上榜,位列第11位。山东有两个入选,分别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且两个经开区排名靠前,都处于全国前十强。

数据显示,在经济表现方面,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截至2021年末,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共1682家,上市企业共894家,较前一年均有显著上升。

在对外放开方面,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9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2.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3万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比重为25.4%。

在科技方面,截至2021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73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0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03万家,较上年末均有明显提升。

风口财经通过梳理商务部公布此前年份的榜单,从2016年到2020年的评价综合排名中可以看出,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开区、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昆山经开区、江宁经开区、青岛经开区、烟台经开区稳稳占据了前八的席位。

商务部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创新提升,继续发挥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区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沿海地区经开区占榜单超76%

此外,商务部新增公布了东中西部地区前十强的名单。国家级经开区之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部分国家级经开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数量分布来看,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东部地区有112家,中部地区有68家,西部地区有50家。

在区域榜单上,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综合排名及东部地区排名中位例前三。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部地区排名中位列前三。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部地区排名中位列前三。

风口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前30名经开区中有23家经开区位于沿海省份,同时,在对外贸易单项排名前10榜单中,均为沿海省市的经开区,在实际使用外资单项排名前10榜单中,有9家是沿海省市的经开区。苏州工业园蝉联榜首,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商务部此次实施的是新修订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对外开放”指标被赋予了高达30%的权重,主要评价的就是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方面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经开区在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对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

青岛经开区连续8年位列山东省开发区第一

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放眼全国,在此次发布的2022年经开区综合评价榜单中,青岛经开区连续八年位列山东省开发区第一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西海岸新区一直是全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各类高端开放平台集聚,拥有国际经济合作区、青岛开发区等6个国家级经济园区。最典型的莫过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初期,为推广放大举办经济特区的经验,1984年至1988年间,国家在14个沿海城市批准设立了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便是其中的两个。

2022年以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立区、项目为王理念,树牢实干实绩导向,创新链式思维,聚焦产业链招引、工作链落地、要素链保障,建立涵盖项目审批、建设实施、竣工验收、企业直通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聚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各项工作逆势上扬,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排名在全国开发区保持前列、山东省开发区蝉联首位,荣获“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等称号,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青岛开发区结合“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市产业发展布局,选取智能家电、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高端化工等6大优势产业链实施“链长制”,明确“链长”、设立“链主”、配齐“链组”,实行“一链一制、一链一策”,顶格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加速优势产业集合成群。

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自青岛、烟台2家开发区设立以来,山东开发区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非凡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

从山东看,近年来,开发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这个“增长极”应该如何发挥最大作用,是摆在眼前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山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这是山东首次对全省开发区发展做出全面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山东省各类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明确提出,围绕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布局,突出各类开发区主体功能,聚力提升开发区创新驱动、产业基础、要素支撑、开放引领、绿色发展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开发区。

规划明确了“两极引领、两带并进、三圈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坚持全省一盘棋,塑强济南、青岛开发区增长极,打造黄河流域开发区转型发展示范带和沿海开发区开放创新发展示范带,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开发区协同发展,以优化开发区布局引领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开发区率先突破、落地实施。

到2025年,结构优化、技术领先、集群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发区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济南、青岛、烟台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发展排名实现整体前移,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达到60家左右。

其中超5000亿元的开发区3家——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显然,开发区已成为全国、全省及青岛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事关当下与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从经开区、高新区和港区扩容,看郑州与中牟、荥阳、新郑纠结关系

来源:头条号 作者:风口财经客户端04/03 08:09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