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ESG管理 ESG投资 社会责任感 品牌价值
目前,全球ESG投资的发展已经“欣欣向荣”。近年来,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ESG投资迎来发展新机遇。ESG是责任投资中的专有名词,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一种关注环境变化影响、社会效益、公司治理绩效综合表现的发展理念。ESG投资是除了基本面之外,考虑了社会、环境、公司治理等因素的一种投资方式。ESG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这一概念最早于200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2014年以来, ESG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引起广泛关注。2004年,联合国发布《有心者胜》报告,正式提出ESG概念,呼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投资ESG,既是历史的智慧体现,又是现代的文明标准。环顾全球,不同地区依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历史文化传承等特点,探索着ESG的理念和实践。ESG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生态理念,厚德载物的社会价值观有共通之处。

为什么ESG概念会火爆?我们常说, 评判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要从“财务基本面”来分析, 比如盈利状况、偿债能力、现金流等。而ESG投资认为, 一家好的公司不仅要会赚钱, 更要有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感。ESG投资策略即寻找那些更注重环保、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更优秀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坚持ESG投资理念, 可以更好地避免或者剔除存在高风险的公司, 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回报。摩根士丹利一项调查显示, 近80%的个人投资者希望投资ESG基金以获得财务回报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在发达国家, ESG投资已发展多年, 目前处于完善阶段。而在国内市场, ESG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据了解, 目前在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 仅仅不到1000家出具社会责任报告, 且受制于企业本身的专业能力和成本问题, 报告的质量也有待提升。2018年, 上交所已制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 并进入征求意见和试点阶段。

当前, ESG概念热度持续攀升, 全球有近4000家机构成为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的签署机构, 管理的资产规模高达103万亿美元。尤其是养老金这类中长期资金更青睐于ESG投资。2020年欧洲有近90%的养老机构, 将ESG因素考虑到投资策略中, 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也选择配置了相关指数。ESG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旨在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目标适用于全球各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所有利益相关方,而ESG主要适用于企业,是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短期利润的增长,更好确保企业长期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员工权益、公益与社区发展。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牵头起草,并联合包括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移动、蚂蚁集团等在内的数十家标准研制单位共同推出《企业ESG披露指南》(T/CERDS 2-2022)团体标准,于6月起正式实施。据了解,该指南为中国首份企业ESG信息披露的团体标准,设计了E、S、G(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共计118个指标。从披露指标体系来看,不仅融入全球标准,也重点突出了中国本土化的议题。ESG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投资评价体系和可计量、可比较的评价方式;ESG作为一种投资策略,让金融机构、投资者从关注传统的财务指标到综合衡量社会效益,使兼顾财务和社会收益逐渐成为一种投资取向。通过ESG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提升品牌价值,获取资本市场估值溢价,以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角来看,ESG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接国际化潮流、塑造负责任品牌形象,为人类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所应秉承和坚持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