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为企业社会注入信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本期嘉宾: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核心观点:·全球贸易摩擦和逆全球化潮流、能源价格和通胀高企、货币政策收紧债务风险集聚、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经济前景,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外需放缓、贸易摩擦、房地产低迷、极端天气、人口老龄化及人口红利的消失、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环境等问题,但仍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潜力和韧性;·2023年消费需求的释放、基建投资拉动,国内经济有望实现复苏;数字化转型、绿化低碳成为增长新动力;·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才能提振信心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加速推进统一债券市场建设,持续深化注册制改革,2023年民营、创新品种债券有望进一步扩容;·2023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信用风险水平或将有所下降。关注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企业的信用风险。以下为对话全文: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万华伟: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2023年中国经济将有以下几个核心增长点:1、我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疫情防控策略措施优化,2023年在政策支撑下有望实现经济复苏。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随着我国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措施,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新冠疫情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有望在2023年实现经济复苏。2、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带动需求产业链梯度复苏。随着疫情防控策略措施优化,三年疫情导致旅游、餐饮、娱乐、交通等与民生相关的接触性服务行业的消费需求将先期集中释放,随后由消费需求拉动的相关工业产品生产及物流业梯度恢复常态,与此同时,也为银行等金融行业提供投资机会与业务来源,使得消费稳步复苏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3、基建投资拉动。2023年政策及财政金融措施对基建投资的力度与方向将保持延续,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重大项目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扶持带动基建投资保持一定韧性,支持基建维持高速增长。4、数字化转型:加快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增加新的增长点。5、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顺应全球碳中和潮流,各国均开始大力推动绿色转型。供应端,绿色转型与发展的投资和消费,都围绕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展开,清洁能源发电以及与电力部门脱碳相配套的储能技术将催生大量投资。生产端,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的电气化转型将成为绿色转型最重要的投资领域。金融领域,从行业标准制定到信息披露及减碳政策激励,亦将促进金融机构助力企业低碳转型。财政、货币政策多举并措发挥职能,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转型金融界: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方可提振市场信心?万华伟:按照中央和主管部门的政策思路,2023年政府主要通过以下财政、货币政策措施来应对经济下行,提振市场信心:1、财政政策:中央经济会议提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以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此,财政部表示今年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振市场信心。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同时,财政政策将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并更好发挥专项债在基建投资中的作用、提高助企纾困的精准性等提高效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从而为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振市场信心发挥财政职能。2、货币政策:根据中央经济会议及人民央行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货币政策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目标,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央行强调,2023年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将对提振市场信心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人民银行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和总量双重功能,精准提振企业信心,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深化注册制改革,提高债券市场运行效率,民营、创新品种债券将进一步扩容金融界: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的信用债发行下滑了10%,债券发行出现放缓的迹象,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债市发展万华伟:一方面,统一债券市场建设加速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后,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发行、交易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规则也将进一步趋于统一,推动投资者和发行人跨市场流动,提高债券市场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公司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2020年新《证券法》发布以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措施全面深化注册制改革,债券市场融资效率显著提高,2022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从优化公司债券审核注册机制,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强化存续期管理,依法打击债券违法违规行为四方面继续深化注册制改革,2023年上述措施有望正式落地,推动公司债券发行审核注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发展。总体来看,债券市场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对于,2023年债市的发行情况,他指出,债券市场发行量有望保持稳定,民营、创新品种债券有望进一步扩容一是,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此背景下,今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当前稳健宽松的基调,债券发行量整体有望保持稳定。二是,2022年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在此政策引导下,民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三是,2022年以来,监管相继推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主题债券,在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指引下,上述创新券种的发行规模有望大幅增加。总体来看,2023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有望保持稳定,民营、创新品种债券有望进一步扩容。2023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信用风险水平或将有所下降金融界:请您对2023年债券市场信用债风险进行展望?万华伟首先谈及债市信用风险,并对城投企业、房地产行业及相关产业链经营环境及信用债风险进行展望。(1)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但整体可控,信用风险水平或有所下降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23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短期内房地产行业企业偿债压力仍然较大,投资难以企稳,地产产业链相关企业仍将持续受到冲击。净值化转型背景下,债券市场的调整易引发理财产品陷入流动性负反馈,对长久期低评级品种需求或进一步降低。在此背景下,经营能力下滑、杠杆水平较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弱资质发债主体出现信用风险的概率仍然较大,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明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当前稳健宽松的基调。同时,房地产“三支箭”相继落地,市场情绪得以稳定,行业融资企稳回升。此外,监管部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政策频出,扩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或将有所改善。整体来看,2023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信用风险水平或将有所下降。(2)城投企业经营环境整体保持稳定,关注弱区域和区县级城投企业信用风险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在“稳增长”的政策目标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城投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经营环境将保持稳定。2021年以来,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明显,地方政府财力下滑,城投企业相关业务回款受阻,同时,为托底区域房地产市场,城投企业可能加大拿地力度或投入较多资金保障房地产项目完工交付,加大城投企业流动性压力。同时,近年来部分城投企业商票逾期、非标违约、银行贷款展期等信用事件频发,地方政府债务腾挪空间大幅压降,警惕上述信用风险事件向债券市场传导风险。整体来看,城投企业信用水平区域分化将持续加剧,2023年短期集中偿债压力大、非标融资违约高发、非标融资占比高、再融资压力大的弱区域和区县级主体的信用风险值得关注。(3)关注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企业的信用风险房地产行业方面,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行业信用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集中偿债压力大、融资渠道狭窄、项目资质差及经营低效的民营房企和弱资质国有房企信用风险仍值得关注。建筑行业方面,由于其业务模式呈高杠杆运行的特点,行业内企业普遍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同时下游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对建筑施工企业回款速度造成负面影响,房地产投资短期内难以出现实质性回暖,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凸显。在建筑业下行周期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分化加剧,2023年偿债指标明显弱化、资金链压力较大的弱资质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值得关注。本文源自金融界
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2023年债市信用风险整体可控,关注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企业的信用风险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34403/17
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