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强化“科创中国”品牌建设,中国科协设立“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推荐一批产学研融合典型成果、机构、任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树立产学研深度融合风向标,着力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关键环节。


推荐单位:中华医学会技术团队: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该技术贯通了临床、基础和产业界之间的转化链条,填补了行业空白,有望改善我国消化道肿瘤治疗相对滞后的局面。本技术团队牵头“全球多中心食管癌免疫治疗研究”,项目入选2021年“ESMO突破性成果”,推动了药物上市;牵头全球首个“晚期胃/食管癌心理与营养多学科前瞻性研究”,改变了国内外临床实践现状;开创国际首个“靶向CLDN18.2 CAR-T治疗”Ⅰ期研究,突破了实体瘤细胞治疗瓶颈;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维迪西妥单抗”获批“国际适应症”,入选“FDA突破疗法”“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奖;促成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纳米抗体”获批“跨瘤种适应症”;牵头“GIST/NEN等罕见肿瘤研究”,改变了临床实践现状;基于拟人化模型,推动19种新药转化进入Ⅰ-Ⅲ期临床试验;多组学解析消化道肿瘤分子分型和微环境特征,发现一系列精准治疗标志物/靶点;在国内率先实现“液体活检监测靶向HER2耐药”难题,成果被纳入临床实践指南。

推荐单位:中华医学会技术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经济不发达地区严重缺乏医疗资源,大量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治疗。该项技术使用可移动的超声机引导介入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对医疗设备的依赖程度,甚至可在移动手术车上治疗常见心脏病,显著提高了救治能力。传统技术使用的放射线及造影剂对人体有显著伤害,大量患者具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肿瘤等不适合传统技术的禁忌症,该项技术完全消除了由放射线带来的医源性损伤,显著扩大了手术适应症,提高了医疗质量。本技术团队利用超声引导优势,发展出新型器械体系,用技术及产品构建出完整的中国方案,并以巨大的优势推广到全球40余个国家,多次完成重大医疗外交任务,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科技创新奖”。

该项技术奠定了成药开发的基础,通过简化获取过程、减少结构类似物的干扰,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投入低成本的培养基、生物反应器,发酵培养KH617工程细胞,使其能高效快速合成目标抗肿瘤成分KH617。新技术生产1公斤KH617,仅需在占地0.1亩的发酵车间内通过5-10天的发酵获得,具有“含量高、副产物少”的特点,为高纯度KH617制剂的制备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原料来源。同时,合成生物学技术也应用到了丹参酮、穿心莲内酯、粉防己碱等具有较强药理药效活性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的“高品质、绿色、高效”生产,加速推动中药活性成分新药的研制进程。

CNS疾病病因、病理机制及疾病进展过程非常复杂,通常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靶点/组分药物常常疗效欠佳。本技术团队深耕CNS,能够根据多机制协同的研发策略,甄选潜在的靶点/组分,通过自身成熟的整合型发现评价平台、CMC平台以及临床平台,可高效开发多机制协同创新药物。目前用于研发CNS疾病的药物有:急性脑卒中治疗药;2类新药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1类新药Y-3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预防卒中后情感障碍起到显著作用;2类新药Y-6舌下片,用于预防脑卒中血管无效再通;神经病理疼痛治疗药,常见于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2类新药Y-4,由普瑞巴林和利鲁唑组方,利鲁唑能增强普瑞巴林止痛效果,较低剂量即可发挥疗效。
来源:科创中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