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 » 正文

观点 | 利用科技赋能打造金融保险服务新模式

作者:金融电子化 来源: 头条号 23103/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作为一种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质效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保险业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数字保险,如何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变革的融合,如何通过科技推动保险业务重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命题为保险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心怀“国之大者”,突出科技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形成了保险、投资、银行协同联动、互促互融的综合金融发展格局,在科技赋能金融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金融科技部 副总经理 占涛

科技为传统保险服务注入新内涵

我国保险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机构除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和精算、承保、理赔等传统保险服务以外,为满足数字时代客户的新需求,正在不断推出一系列损失控制、财务规划、损失处置等风险管理服务,实现随时、随地、随人、随需的数字化金融保险服务,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重要的交汇期,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和以数据为代表的新要素正在重塑新经济版图,对传统保险业的发展提出颠覆式挑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对保险标的风险状况的演变进行跟踪和影响,将深刻改变风险分布状态。比如,基因检测技术将严重挑战传统人身险定价基础,物联网技术将大大降低财产保险标的灾损程度。借助科技赋能,传统保险产品设计针对性不强、同质化严重、盲目投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数字化产品设计和管理。通过对客户的精准刻画,聚焦细分客户的群体特征,识别各类场景下未被满足的保险需求,实现客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的精准匹配。产品投放后,对产品经营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控,根据需求变化,快速优化产品,实现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在给保险业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为险企加快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实现数字化且程度越来越深入,险企加快了数字化转型速度。一方面,拓展风险保障的边界,创新保险定价模式,将传统不可保的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风险,在技术落后时属于不可保风险,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使用,巨灾发生前能够及时预警,高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使得这类原本不可保的风险已被一些保险公司列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拓宽保险服务的边界,将传统的事后损失赔偿升级为“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损失补偿”的全面风险管理服务。例如保险机构基于物联网、传感器、摄像头、UBI设备、移动终端、APP应用等,可以跟踪个人运动、饮食、睡眠、心跳、血压、常见疾病等实时情况,结合最佳实践,给出健康生活建议;跟踪家用车的驾驶行为、车辆状态、保养维修记录,给出车辆使用注意事项;监控房屋、门窗、水、电、燃气、家电状态,提供7×24小时的防火、防水、防盗预警服务,利用科技能力提供健康管理、车辆管理、房屋管理等增值服务。

科技为保险服务创新打造新模式

站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保险机构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挑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利用新一代科技手段提供全面风险管理服务,提供以前做不到的、超出传统承保理赔服务的增值服务,针对个人客户、企业客户打造数字化服务能力矩阵,利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和路径依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科技服务能力和解决方案,并将科技能力外化输出给客户,打造新的服务模式。

保险业是典型的数据驱动型行业,数据应用遍布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数据要素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意味着数据应用赋能保险全价值链,创造数字经济价值。因此,加大相关业务环节的数据收集、利用、分析与反哺,可有效提升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结合科学先进的算法和保险应用场景,打造保险服务的新模式。在绿色金融场景中,保险公司利用气象天文数据、土地遥感数据、牲畜作物数据等多维数据,结合先进的旱涝风险监控模型、巨灾风险预警模型、病虫害风险监控模型等算法,形成农险新场景洞察,打造农业信息平台新方案,形成保险服务新模式。

以财险为例,企业客户以前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是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但这种事后补偿的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对降低风险影响的期望。实际上,客户购买保险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事故理赔和风险保障金,而是利用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自身强化事故预防、加强风险评估管控,从而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对能力,这正是保险机构拓展自身服务的场景。

以中国人寿为例,我们有很多沿海省份的制造企业客户投保了大量财产险,以应对每年台风、洪涝灾害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研发了“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对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实时权威灾害预警服务,引入基于超长灾害记录的权威风险数据,实现了自动标的经纬度解析,将内部标的位置数据与外部灾害风险数据进行空间计算,洞见业务风险,并且通过移动端“防灾预警小助手”支持气象灾害预警地图展示、台风预报实时路径及影响范围查看、城市易涝点数据等。该平台的搭建为公司标的风险识别、风险防控预警、标的风险洞见提供了数据与空间能力支撑,该平台还可以外化提供给重点客户使用,指导帮助企业客户进行汛前风险排查,提供风险改善建议,有效应对汛期防灾防损,实现风险管理前置,全面提升企业防灾防损能力。

保险机构基于科技能力提供防灾防损、风险管理服务,虽然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但能够大大改善理赔支出,减少的理赔成本完全可以对冲前期的科技投入,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总体成本更为合算。

科技为集团企业服务构建新领域

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走上集团化发展道路,在多个金融领域同时发力,充分发挥集团化发展优势,在投资布局、融资渠道、客户触达等多个方面构筑竞争优势。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面对众多不同领域的子公司,企业要发挥集团化优势,不仅需要打通各单位的客户资源、渠道资源、服务资源等自有资源,还需要共享财务、人力、风控、审计、公文等后台服务,以实现资源集中、降本增效。

集团化发展体现在科技支撑上,就是要深入推动各单位的数据连通、平台贯通、内外融通,形成全集团一体化、综合化、数字化的发展新生态,改变各自发力的科技建设方式,建立集团级的科技战略规划、科技项目统筹、数据管理、架构管理、创新孵化等管控机制,明确集团与成员单位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建设分工边界,强化统筹管理、共建共享,形成集团合力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科技建设模式。

中国人寿主动顺应发展潮流,坚定推进科技创新,用科技支撑公司集团化、综合化发展,以“一个客户、一个国寿”“一个集团、一个国寿”为目标,大力推动科技与保险、投资、银行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布局,对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凭借综合经营优势,中国人寿近期成功打造“国寿全家福”,基于4大用户中心和5大APP线上触点,实现个人客户在中国人寿全集团金融资产的全景视图展示,开启“一键查询”时代。“国寿全家福”有效契合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有助于快速全方位洞察、挖掘、响应客户在保险、投资、银行等方面的核心需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人寿将持续锚定新技术、释放新动能、融入新格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用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创新,发挥好国有大型保险集团的“主力军”作用,为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积极贡献国寿智慧和力量。


(栏目编辑:郑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中国支付,渗入大马

来源:头条号 作者:金融电子化09/26 15:28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