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富 » 正文

基于OSC理念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财策智库 来源: 头条号 74403/29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基于财会类专业高校传统人才培养问题,运用“OSC”人才培养新理念,即开放合作(Openand Cooperative Paradigm)、资源整合(Strengthen Int

标签: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基于财会类专业高校传统人才培养问题,运用“OSC”人才培养新理念,即开放合作(Openand Cooperative Paradigm)资源整合(Strengthen Integrative Resources)创新培养过程(Create Educational Process),围绕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家族财富管理特色紧缺人才为导向,产教深度融合[1],构建“四方联动、四环旋进、四维协同”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新经济时代下,高校财会类专业特色建设提供实践及示范价值。


家族企业、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与管理已成为中国财富市场的重要课题,对高校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居多。

文章研究如何培养家族财富管理特色紧缺人才,服务于家族企业最活跃、最发达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为家族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高端化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家族财富管理模式,助力中国家族企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家族企业基业长青与财富传承。高校通过校企协同[2],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立(家族财富管理)特色方向,面向区域经济新业态,新领域,培养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



一、家族财富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紧缺性分析

0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家族财富管理新兴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据瑞信研究院报告显示,在2016年前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来源地,仅次于美国。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的财富管理刚处于起步阶段,受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所限,各个金融机构能为客户提供的产品限制较多,选择范围也不广。产品的缺乏使得财富管理在国内开展并不顺利。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明显提速。目前中国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家族企业等单位从事财富管理的专业人士估计不到5万人,已获得CFP资格的仅几百人。可见,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02家族企业财富传承、持续发展急需高素质应用型财富管理人才

浙江是我国家族企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家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推动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家族企业在创造产值、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繁荣、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市场共享化、国际国内竞争的汇流下,越来越多家族企业发展遇到了交接班、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三重挑战,如何在顺利交接班的同时,应对危机与波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已经成为它们的“时代课题”。对高校财富管理创新人才培养[3]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一批懂管理、能决策,善于进行资本运作、项目规划、财富管理、风险防范的财富管理人才。


03家族企业交接班、基业长青急需高素质复合型财富管理人才

据浙江地区的调查结果,浙江90%的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如今大多45岁以上,未来5~10年内,将有80%的企业进入交接班阶段。接班人成长体系的整体性缺失,已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面临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和生存危机。

因此,如何创造符合中国的企业转型升级模式、财富管理模式和企业传承模式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目前高级财富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家族企业财富管理和传承模式实现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化、数据化时代的到来,具备金融知识、高科技手段、人文素质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家族财富管理人才将成为科技金融服务等行业的主力军[4]。


04财富管理机构多元发展、竞争加剧急需高素质复合型财富管理人才

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持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逐步深化,各类理财机构都已开始确立了一定服务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业务。当前财富管理机构包括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等,未来随着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机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深化,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全面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知识,熟悉银行、证券、税务、等方面的运作,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短缺。


05高净值人群高速增长、财富聚集急需高素质复合型财富管理人才

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联合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约50万人,2014—201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相比2012年人群数量实现翻倍。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百万高净值人群,迫切需要科学有效地多元化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满足区域市场发展需求。



二、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01高校传统财富管理

传统高校财富管理人才培养面临规格单一,定位泛化,服务区域经济契合度低,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紧缺,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


02浙江高校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空缺问题

浙江同类高校近三年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空缺。传统特色人才培养面临体系不完善、培养过程不完整,培养课程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等问题。


03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产融合低的问题

高校特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度,社会服务层次低、特色人才培养师资欠缺,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互动不够等问题。


04家族财富管理人才需求能力匹配度不强的问题

传统特色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单一,家族企业对财富的传承与管理对财会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单一培养路径使当前财务管理人才能力与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有较大差距。为此,要深度培养学生掌握财富管理、法律、决策等知识与能力。



三、构建“四四四”式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01围绕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四方联动”特色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OSC开放合作、资源整合及创新培养过程的产教融合,校企融通的培养理念,宁波财经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持股组建“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设立财务管理(家族财富管理)专业方向,学校联合研究院、家族企业、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四方联动,深度合作,成立特色人才培养理事会,协同培养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浙江省是家族企业高度集中的地区,当前正面临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家族财富传承的需要,特色人才定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02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构建“四环旋进”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新经济时代,经济转型发展对专业化财富管理人才提出新要求。家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交接班、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三重挑战,更急需具备资本运作、财富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财富管理人才。面向企业发展新需要,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优化调整,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完善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构建了“家族财富管理概论”特色基础课、“家族企业治理”“家族资产配置”“家族基金运作”特色核心课、“家族财富管理法律与案例”特色拓展课、“家族财富管理综合实践”特色实践课四环旋进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03校企深度融合共陪共育,打造“四维协同”特色人才培养平台

打造校、企、研究院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的特色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师资协同的四大特色人才培养实现平台[5]。


04学科引领教学科研融合,强化研究提升特色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协同成立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研究院隶属于财富管理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培育家族财富管理特色学科,在全国率先打造成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专业化、高端化、市场化的家族财富管理研究机构,构建了三个特色学科研究方向与研究团队,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互动,实现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师教学质量双提升。


05紧贴地方行业发展需求,共建资源加强成果社会服务水平

学校、研究院、家族企业、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四方联动,共建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学科研究资源,结合浙江省家族企业实际,把培养及研究成果应用于家族财富管理实践,发布年度《家族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加强社会培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高端化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家族企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家族企业基业长青与财富传承。提升特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水平。




四、多维度构建产教融合特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有效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不但能促进特色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且可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学校通过家族财富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长效机制,制定产教融合评价指导意见,从产教融合的规划、组织、管理、过程监督和效果检测等角度建立评价框架,明确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流程进而形成产教融合评价系,有效强化了教育链与产业链互通互融。


01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

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评价的核心要素[6],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建设,就业情况等六个方面,主要从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注重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促使校企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02机制敏捷度与模式实现度

产教融合机制适应学校特色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敏捷度;校企协同共建研究院,建设特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实现度及主要建设成果。


03社会服务认同度

学科专业融合度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社会服务评价要素,主要从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项目联合开发、学生开发产品、企业员工培训五个方面评价校企互相交融的技术服务、教学过程的融合程度。

-END-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2]陈年友.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3]马海泉,薛娇.教科文融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赵沁平教授访谈[J],中国高校科技,2012(1):8-11.

[4]李克红,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财会与会计,2017(1):55-56.

[5]殷俊明,杨政.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1(12):130-132.

[6]王丹中.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免责声明

文章出处:《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第一作者简介:李繁(1977-),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产教融合特色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何静

免责声明:“财策智库”公众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文章均为作者观点,文责自负。公众号内的文章版权及相关权益归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号:jibao1112

投稿及合作:xiaoyao@caifuguanli.cn

【财策智库 WEALTH PLUS】财富管理行业的学习分享及资源整合平台,微信公众号内搜索“财策智库”即刻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