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资 » 正文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仍是国企改革的焦点

作者:国企杂志 来源: 头条号 121204/01

文丨李锦今天,人民网发表关注国企改革系列报道的第二篇,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筑根基、强筋骨 当好国有资产“守护人”》,昨天已经发表了一篇《国企混改,混出新天地》,估计还要发下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是人民网配合的重点稿。

标签:

文丨李锦

今天,人民网发表关注国企改革系列报道的第二篇,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筑根基、强筋骨 当好国有资产“守护人”》,昨天已经发表了一篇《国企混改,混出新天地》,估计还要发下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是人民网配合的重点稿。昨天那一篇发表了我的观点。在今天这篇稿子重点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写这个问题时,在强调党的建设时,还强调破除权力垄断等问题。我觉得,这种态度是辩证的,科学的,讲了令人信服。

权力垄断在少数人手里,是特定阶段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影响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问题迟早是要在机制上解决好的。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是国企改革的原则,也是方向,应当坚定不移。但是,我们要理解党的领导是保障国有企业“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任务,也是一种组织形式。

我们同时要注意到,在加强党的领导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集体领导,推进科学决策。要用好的制度管好人,管好事。党的领导包括领导好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公司制的建设。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简单地把党的领导与书记兼董事长的“一言堂”对等起来。把党领导一切,变成书记个人领导一切。这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副作用,问题需要探索。

因为我们国家所有制运行模式是出资代理人制度,这个代理链条太长。从全国人民到企业董事长,链条太长,缺少闭环体系。非常容易造成书记个人的权力无限扩张,把经营权都垄断在一个人手里。我早在五六年前就讲到,防止出现“一股独大、一人独大、一权独大”的现象,这“三个一”是我首先喊出来的。最近几年,没有遏制,而是更严重了。

国企出现了腐败案件,大的案件相当部分发生在党委书记、董事长身上,或者与党委书记有关,不少是党委书记和他周围的合伙人。“内部人控制”,主要问题出在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核心的内部人控制上。这是当前腐败的最突出的现象,当然也有其他种种现象,但这是占比较高,也是人们最担心的。

人民网这篇讲的“中石油系”窝案、广州白云农工商系列窝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案件,都是以“大老虎”伙同“小苍蝇”、“小国企”出现“重腐败”,出现“一股独大”“一人独大”“一权独大”等问题,造成资源配置上的权力垄断。

所以我和记者讲,要防止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避免导致权力垄断,因此国企改革必须重视公司化治理机制建设。党的建设与公司化治理同步进行、同步落实,并行不悖。重要的是制度、体制与机制建设,建起“制度的笼子”。党的领导一定要重视边境问题,权责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底线。因此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是国企改革的焦点,这个焦点没有变化。则是做得不够,有放松的趋势。

2020年12月30日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指出,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要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权责法定”被列为第一位。这是一个突破。过去的习惯提法是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权威说法是2016年10月的国企党建座谈会。现在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代替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司治理机制创新并且固定,同时使得党的领导在公司治理在法理上得到确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是一个整体。由于公司治理系统具有调整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机制,不仅有党的领导,还涵盖了股东(大)会运作机制,董事会运作机制、监事会运作机制,还有公司财务、人力资源、运营与管理、法务、产品技术研发等监管机制,因此,无论哪个国家或哪个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设计方面都必须从机制设计的角度入手,方可改善和提升企业的公司治理环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方面,我们的制度迟迟建立不起来,是个明显差距。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边界划分清楚,这个机制怎么建立,是在一定阶段内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当然,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已经在啃这个“硬骨头”。

我赞同这样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绩充分肯定,进行总结,同时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我们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可以这样认为,国企改革任重道远,路还很长,有些“硬骨头”还没有啃下。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新闻

编辑丨叶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中东正在成为全世界的ATM

来源:头条号 作者:国企杂志08/19 14:03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