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筠编辑 | 白曼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昨日晚间(11月15日),四家上海当地国企——上海机场(600009)、上海电气(601727)、上港集团(600018)、华建集团(600629)纷纷发布公告,披露了有关股份将无偿划转至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投”)的事项。本轮股权无偿划转前,上海国投并未持有任何一家公司股权,本轮划转完成后,4家公司实控人未发生变化,仍为上海市国资委,同时,上海国投将成为上港集团第一大股东(无偿划转完成后,上海国投持股28.10%,成为上港集团第一大股东;上海市国资委不再直接持有上港集团股份)、华建集团直接控股股东(现代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华建集团2.5亿股(占总股本的39.50%)A股股票无偿划转至上海国投;权益变动前,上海国投未持有华建集团股票;股份划转后,现代集团持有9862.29万股,持股比例为15.55%;上海国投持股比例为39.50%);持股上海机场7%(机场集团拟将其持有的上海机场1.35亿股(占总股本的7%)无偿划转予上海国投;变动后机场集团持股46.25%,上海国投持股7%,控股股东仍为机场集团,实控人仍为上海市国资委);持股上海电气5%(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拟将其持有的上海电气5%股份无偿划转予上海国投;划转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仍为电气总公司,实控人仍为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国投官网显示,公司是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由上海市国资委出资并直接监管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公司。公司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实施国有资本战略性持股管理和资本运作,承担市场竞争类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股权投资基金运营。据IIR查询,上海国投成立于2010年3月,原名“上海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9月更名为上海国投),为上海市国资委100%持股子公司。今年3月15日,上海国投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至100亿元,经营范围从“经营管理市属国有公司国有资本”变更为“国有资本经营与管理,股权投资,实业投资,社会经济咨询”。截至目前,上海国投一共出手两笔投资,第一笔为去年12月认缴出资15亿元,参与由中国诚通作为主发起人的、总规模2000亿、首期规模707亿元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国企混改基金”);另一笔为今年9月28日,出手15亿元,全资设立上海国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发展演变
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主要体现为国营工厂,企业采取政府直接管理模式,主要的特点是:生产指令由政府下达,生产物资按计划调配,财务资金交财政统收统支,属于计划经济模式。同时,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还承担大量社会职能,如办学、办医等。80年代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90年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转型,国企开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营经济”、“国营企业”变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公司法》颁布实施,也明确了公司的独立法人财产权。2000年前后,《证券法》颁布实施,我国加入WTO;2002年,党的十六大决定进一步推动政资分开,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分离。2003年4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之后国有企业改制及产权管理相关文件陆续出台,地方各级国资委(局)相继设立。国有资产逐步纳入各级地方国资委监管框架下,形成“国资委-国有企业”两层监督管理模式。两层监管架构下,国有企业中也实质性地演化出偏重承担政策性职能及国资管理职能的国资平台。如,2005年,原国家物资部19家直属物资流通企业合并组建的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展开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大潮,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的改建和组建,以更有效地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升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和增值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国有企业”的三层管理架构也趋向清晰,国有企业分类管理进一步落实,国资平台的功能属性和发展定位逐步明确。2014年7月,第一批2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启动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2016年,第二批6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神华集团(现国家能源集团,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而成,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宝武集团、中国五矿、保利集团、中交集团、招商局集团,及2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启动第二批试点。2019年1月,第三批、11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启动,试点的央企有中航工业、国家电投、国机集团、中铝集团、中远海运、通用技术、华润集团、中国建材、新兴际华、中广核、南光集团。2018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各地方也纷纷加快“两类公司”试点步伐。据知本咨询数据,截至目前,中央层面有21家“两类公司”,地方层面有140多家两类公司。从地方层面两类公司的功能定位来看,有投资公司、运营公司,也有投资运营公司,数量分别为56家、50家、37家;8成比例的地方两类公司为直接改组而来(新设公司占比14%),近6成比例组建时间不到5年。从地域看,华东最多;从资产规模看,1000亿元资产以上的企业,有效占比高达50%(有效占比: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资产规模数据的企业总数量),似乎可以认为,两级分化也较为明显。
上海第三家国有资本控股平台?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管理的对象都是国有资本对应的股权及其收益,是以股权为中心进行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平台型企业。两类公司是当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要载体。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战略性投资角色,负责产业投资和塑造,“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则是以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目标的财务投资者,以财务持股为主,主要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国有资本的流动、进退、保值增值。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明确了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70%的改革目标任务。如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间进程过半,“年检”时间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