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西安都市圈规划全文发布,这盘大棋如何下?

作者:荣耀西安网 来源: 头条号 63304/01

千呼万唤始出来。五一长假前,陕西省政府官网终于将3月25日就已印发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向大众公布。如今,全国已有五个都市圈规划获批,大势所趋下,都市圈现在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西安要下好都市圈这盘大棋

标签:

千呼万唤始出来。


五一长假前,陕西省政府官网终于将3月25日就已印发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向大众公布。


如今,全国已有五个都市圈规划获批,大势所趋下,都市圈现在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西安要下好都市圈这盘大棋,这份近三万字的文件是一切的基础。




XI'

AN

西安发挥龙头作用

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必然是西安,在规划开篇便明确点名要“充分发挥西安龙头作用”,最终达到全面提升都市圈竞争力和同城化水平的目标。


龙头城市意味着城市群或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其引领和辐射作用一定要向外扩散,如果不扩散,就不能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更好的聚焦发展,规划设定了核心区引领、轴线带动、外围组团支撑的网络化、多层次空间发展格局,总体呈现“一核、两轴、多组团"的形态。


“一核”即是西安都市圈核心区,主要包括西安市中心城区,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不含秦岭生态保护区);咸阳市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规划范围,国土面积约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


核心区是都市圈的人口、经济和创新平台、科教资源密集区,是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因此更要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调、改革协同,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西安都市圈“一核、两轴、多组团"空间格局


而从目前趋势和规划给出的首要任务来看,核心区发展并非过往超特大城市的“吸血式”发展,而是反复强调带动引领作用。


为此,规划要求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何为“瘦身健体”,去年3月发改委表示疫情暴露出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超大城市要推动“瘦身健体”。


而10月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在对西安、郑州、济南三座特大城市委以重任的同时,两度强调要“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近期先一步发布的《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在优化空间布局上,都市圈龙头长沙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样是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西安本身就存在人口过于集中主城区的特征,近年来高速增长的人口在积累城市红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民生难题,不过我们也能看见近几年西安在教育、交通、公共基建等民生难题上的投入之大。


欲谋发展,先练内功。


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图


当然“瘦身健体”不代表减缓发展的脚步,而是科学合理的去规划布局,让城市健康发展,其中包括以下重点任务。


人口方面:

合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科学划定城市边界,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功能方面: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省市级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金融商务、数字经济、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植入,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快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文保方面: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严禁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挖湖造景,严禁侵占风景名胜区内土地,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砍伐老树,加强城市照明节能管理。


对于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规划也有时间上的界定,2025年做到“非省会功能有序疏解”,西安一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


最终在2035年,达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XI'AN

4市1区25个县(市、区)各有分工


西安都市圈共涵盖4市1区25个县(市、区)。


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范围示意图


既然是一个圈,要发展的就不只是核心区,如何带动圈内中小城市发展,需要清晰且合理的功能分工。


在东西方向依托陇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下,是着眼于圈内城市同城化发展,坚持一盘棋整体谋划,以进一步发挥好西安的引领辐射作用,同时明晰各城市功能发展定位,对4市1区25个县(市、区)进行强化分工协作、融合互惠、功能互补。


规划划出了七大组团,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



富平阎良组团


加快富阎一体化发展进程,编制富阎一体化发展规划,健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在统一土地规划管理、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打造西安渭南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


强力推进富阎产业合作园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承接航空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转移,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以石川河治理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设全省人居环境示范区。



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


发挥毗邻西安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推动西安经开区与三原高新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协同发展、一体布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产业协作配套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培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功能组团。


加强城市功能规划建设,积极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和平台,加快提升县城建设发展水平,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吸引高素质劳动力本地化生活就业,促进人、城市、产业融合发展。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


完善协作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布局,推动西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咸阳临空经济带实现错位互补、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共同做大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等产业体系,打造全省产业发展新平台。


加强航空口岸功能建设,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放大综合保税区溢出效应,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统筹推进“港产城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共同建设现代化航空新城。



临渭华州组团


提升渭南高新区内涵式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环境,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大力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及增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提高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支持临渭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耀州组团


持续提升铜川新区城市功能水平,推动耀州老城区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增加绿色节点和公共开敞空间,开展嵌入式社区综合服务,强化城市精细化治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不断壮大城区人口规模,提升城市发展活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支持铜川高新区提级扩能,增强资源集聚转化能力,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汽车配套、生物医药、航天卫星等新兴产业,实现“腾笼换鸟”。



杨凌武功周至组团


发挥杨凌示范区引领辐射作用,着眼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生态圈,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协作共兴、创新平台协同共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种子、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物流电商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强化高校、研发机构、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的发展联动,加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特色板块。


优化西安主城区与该组团的交通网络连接,更好适应快速通勤需求。



乾县礼泉组团


发挥区位交通便捷、生产要素富集等比较优势,持续强化产业载体平台建设,积极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新型建材、先进制造等产业,大力引进高能级项目、重大平台,积极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做大产业发展规模。


加快推进礼泉融入咸阳主城区发展,推动乾县县城功能提升和品质提升,主动承接西安、咸阳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增加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供给,大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水平,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县城。


这七大各具特色功能的组团,着眼于都市圈整体性功能布局,将成为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支点,并且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联动发展格局。


此外,规划表示将推动鄠邑、蓝田、临潼等秦岭北麓县区在严格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条件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绿色康养、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积极吸引创新要素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完善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建设生态化水平,注重体现山水风貌特色,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建设绿色发展、宜居宜业、交通便利、职住平衡的特色功能板块。


IXIAN.CN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近三万字的全文,一文并不能简单述之,因此我们选择本文抓住规划中关键又核心的空间布局,目的是让大众了解,都市圈里发展西安是带动区域整体的关键,但中小城市、县市区同样有着各自的发展机遇。


而能否将规划目标贯彻落实,将西安都市圈内整体联动起来,需要的是多方沟通,加速融合,尤其是产业转移和交通联通上的具体落实。


2025并不遥远,考验西安都市圈能否如期完成初步目标,圈内各城市的发展就是考卷,届时,我们看西安如何作答。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主笔:解革

审核: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