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共绘一张产业图谱,清晰呈现“圈”内成员产业发展布局和市场供需信息。成都都市圈协同发展再迎创新举措。
强链条、育集群、建体系
都市圈各成员间产业协作“硕果累累”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已经成为成都都市圈的一大共识。会上,成都都市圈创新产业协作专项合作组介绍,通过联合产业联盟、行业专家共同梳理产业链条,围绕重点产业链初步选出具有产业链整合力、供应链掌控力、创新链溢出力的链主企业50余家,打造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这项举措成效凸显,比如,成都400余户供应商为德阳东汽、东电、国机重装等链主企业提供产业配套,成资80余户企业围绕成都中车与资阳机车等链主企业实现产品配套。
成都都市圈内,企业协作频次正在加密。成德联合研制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落地运行,成眉在有机发光材料方面实现产业合作,成资联合推动智能炒菜机器人、UCN益生菌等产品试制成功,德恩精工在成眉形成“研发+转化生产”的双城经营格局。
跨区域共建高标准产业园区加速推进。目前,成都华西医美健康城与眉山经开区共建成眉大健康产业武侯总部基地、东坡生产基地,成都医学城、成都未来医学城与资阳高新区围绕牙科领域共建天府国际口腔医学城,武侯区与东坡区、金牛区与什邡市达成产业园区合作协议。
通过共同推进产业集群培育,目前,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都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已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促进都市圈产业链招商,中航锂电项目落户成都经开区,东旭光电等重大项目入驻德阳,中创新航等电池及储能项目落地眉山,大批优质口腔设备项目落户资阳“中国牙谷”。
瞄准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缺失环节
一张图谱明晰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
这张图谱的绘制过程中,除了政府产业部门外,行业专业、研究院所也参与其中。在四市共同确定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等产业中,选择优势产业链,共同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找准有望突破形成优势的重点环节、影响发展需要壮大的薄弱环节、制约发展急需引进的缺失环节,绘制产业图谱。
目前,成都已根据产业建圈强链要求,绘制出11张产业链总图谱和相应子图谱,并将以此为基础,开展四市协同产业链筛选、资料收集和产业图谱体系绘制等相关工作。
瞄准更长的发展愿景,成都都市圈将协同开展产业研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办好对接活动,联合抱团招商引资,为同城化产业协同发展打强根基,推动都市圈产业建圈强链走深走实。
比如,在协同开展产业研究方面,成都都市圈将加快实施成都都市圈制造业发展白皮书、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协同发展指标体系等6个课题,并依托研究成果,深化完善产业图谱,制定产业链促建和项目招引政策措施。
距离去年11月底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已半年有余,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
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入。4市推动建成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新入驻科创企业16户,促成3项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编制形成成德、成眉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产业“建圈强链”持续推进。成都都市圈“头部+配套”企业合作日趋紧密,目前,累计共有1373家企业在都市圈范围内开展产业合作,较2020年增加371家。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持续推进。成都都市圈484家医疗机构实现就诊“一码通”;4市联合开展同城化区域公积金异地购房本地贷款政策执行情况评估,研究形成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试点政策协同清单。
改革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共享开放平台,编制形成《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启动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共享自贸改革红利,成都自贸试验区累计向德眉资复制推广18项自贸改革试验经验成果。
绿色低碳同城发展不断深化。协同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和龙门山生态修复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