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金融业格局与美国截然相反。据悉,2014年,美国银行业规模是13.4万亿美元,保险业是17.6万亿美元。 中国的保险和证券业偏弱,还体现在巨头企业上。2018年底,中国大约只有131家证券公司,而美国2017年底就有超过3800家。更大差异的是,高盛集团一家资产总规模就几乎比得上中国证券业资产总规模。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的银行巨头在世界上赫赫有名。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资产达到27.7万亿人民币,超过美国本土头部银行摩根大通总资产2.6万亿美元,而且仅在那年,我国银行总资产超过20万亿的就有四家。 为什么我国金融业格局银行强,而保险、证券弱呢? 主要是与我们长期以来的融资结构有关。我们知道,银行是间接融资的标志,证券是直接融资的标题。银行强、证券弱,说明我国的融资结构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1、中国人热衷储蓄,不热衷超前消费,大量的居民财富借给银行,然后银行借给企业投资、开发商建楼、居民买房、地方政府搞基建。从而增大了间接融资比重。2、房价不断上涨,拉高居民债务,也拉高间接融资比重。房价越高,房贷规模也就越高,间接融资也就越大。3、股市偏弱,由于A股缺少赚钱效应,大涨大跌,所以大家“重楼轻股”。此外核准制下IPO数量的偏少,也是导致高间接融资的关键。未来股市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还需要加强。

如果允许银行杀入证券领域,可以利用老牌银行网点多、资金雄厚等一系列优势让券商做大做强。证券业的大洗牌或将来临,强者将会胜出,弱者将会被淘汰。强的可能成为航母级券商,代表中国与世界顶级的投行竞争。弱的就会被淘汰,要么出局,要么被兼并重组。 未来几年,将是国内证券业发力的几年,未来证券业资产增速将会不断加快,而银行业资产增速将不断放慢,这是中国金融业的必然,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