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硬科技?
简单来说硬科技就是那些对社会发展能起很大作用的核心技术。代表领域有: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这些技术要么是目前的前沿科技,要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么是现在的经济支柱。都是现代社会一些非常硬核的科技。首汽约车CEO魏东做了一个比喻:如果把行业看成人体,血液、水分固然很重要,但硬科技就像是大脑的运转能力、计算能力。“硬科技持续迭代,支配着你的全身运动,它就是关键部位的总的核心能力。”硬科技的热门领域
为何说我国硬科技现状不如人?
虽然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飞速发展,但是目前所掌握的硬科技其实极为有限。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一、我国具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网民群体,并且智能手机、计算机、电视、等新产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但是手机和电脑最为核心的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就算是被制裁之前的华为,也只能做到芯片设计。而芯片的制造也需要交给台积电公司进行。并且台积电使用的光刻机,我国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突破。CPU巨头英特尔公司的酷睿系列cpu其次,电脑的操作系统以MACos和windows为主,手机系统也是安卓和iOS系统居多。并且各种高端的软件也大多数来自国外。比如office、Adobe等等的一系列软件。相应的,我国虽然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规模也是世界最大,但是计算机底层的编程语言等也没有诞生。并且我国主导的开源协议,标准也很少。二、生物技术领域。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很多优质植物的种子,或者植株需要从国外进口。进入世界十大种业公司的,我国只有正达和隆平高科两家。而且正达还是我们收购的国外企业。严格来说也不是我们建立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农业其他领域,我国饲养并且消费了世界最多的猪肉,但是“种猪”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三、我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包含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是,高端数控机床、工业设计软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础设备却严重依赖进口。这样的例子其实不胜枚举。大部分都是,我国虽然在某个领域规模第一,但是其软件和部分硬件依然需要进口。就相当于,我们没有自己的地基,别人给我们提供地基,我们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楼一样。比如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扫码支付、共享单车、高速铁路和网络购物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应用层面的技术。并没有底层的创新。所以,虽然我们近几年的科技发展迅速,但在很多硬科技上确实是技不如人。为何我国的硬科技会落后?
说到这个,那就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来说了。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相比于世界的发达国家,用“井底之蛙”这个词来形容感觉毫不为过。那个时候虽然能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其他的方面可谓是一穷二白。别说硬科技,科技都没多少。还在使用各种票的我国从各方面讲不可能开始就发展硬科技所以我们当时既不具备发展硬科技的实力,也没有发展硬科技的必要。当然你别跟我杠,某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硬科技当然要搞。除去这些之外的硬科技我们当时是暂时不需要发展的。不可能还没学会走呢,上来就跑啊。所以,我们自然是先从不那么硬核的开始学起了。而且这里,我们还要引入一个“后发优势”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有三条。1.在经济发展中,科技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差不多类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思;2.引进技术的成本要低于自主研发的成本;
3.发展水平较低的一方,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所以具有“后发优势”。并且,就算是某些别人不卖给你的技术,后发优势依然存在。比如原子弹,当美国成功研制出这玩意之后。虽然这东西肯定不能卖给别的国家,但是后面的国家已经知道了有这么个东西了,已经知道相对论是正确的,这个东西确定可以被制造出来。这就相当于,做题时知道了这道题肯定有解,要写步骤是不是就要更容易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因此,我们国家也发挥了“后发优势”,改革开放后,引进大批相对不那么硬的科技。先让民众富起来,对于一部分关乎国家安全的硬科技则是必须要攻破。但是,鉴于我们当时的技术水平,固然有很多方面凭借着我们先辈的顽强精神有所突破,但是依旧有很多硬科技我们确实无法实现。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国家很多的硬科技依旧是落后的。
我国的硬科技能不能追上其他国家?
其实,要说能不能追上,是肯定能的。但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举个例子。现在有一群有志青年要搞一个国产的电脑操作系统,他们甚至需要重新做一套编程语言。然后历经艰辛终于做好了,这个系统加入叫ABC系统。那么问题来了。由于这是个全新的系统,目前主流系统能用的软件你都不能用。用户不买账啊,我微信、QQ都用不了我为啥要用你这个系统?且不说你刚开发的系统能不能比迭代了几十年的windows稳定。华为鸿蒙系统作为新系统初期也要靠兼容安卓来稳住市场并且,这几个有志青年,仅凭借一腔热血搞创造。他们工资哪里来?生活如何保障?而且开发出来之后,大概率市场和生态都没有。这是要为爱发电吗?就算是国家出面,要是说倾尽全力搞一两个这样的硬科技尚且能够承受。要同一时间都想研究?那估计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得了这么巨大的成本。但是我国也肯定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我们正在努力地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第四次工业革命:弯道超车
可控核聚变领域我国处于世界的第一梯队所以,在其他人已经有所成就的硬科技方面,要实现突破很难,毕竟人家比你早跑了那么多年。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基因工程、量子科学而展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却又将所有国家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这些全新的领域里,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引领甚至主导以后的科学发展走向。而我国当然也要在这些领域里抢占先机。2016年8月16日我国的首颗量子试验卫星,在酒泉基地发射升空。入轨以后多次在潘建伟院士及其工作团队的努力下进行着各种量子通信实验。2022年5月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实验刷新世界纪录,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除此之外,我国的“人造太阳”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晚间,在研究院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人造太阳的原理和太阳相同,都是利用核聚变产生能量。相比于核电站的核裂变,核聚变的温度更高,达到了几亿度,导致没有固体能够承受。只能利用磁场约束核聚变的物质。因此难度巨大。但是经过我国科学家的努力,我们有望引领世界。不仅如此,其他领域的硬科技我们也在奋起直追,比如让华为陷入困境的芯片问题,中科院已经开始研究。而我们希望的是能在这些新的领域里实现弯道超车。旧的硬科技或许可以适当放弃,因为我们确实起步晚,但是新的硬科技每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