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中金 | 硬科技前沿系列:AI+商用无人机,产业应用接力消费需求

作者:中金研究 来源: 头条号 116304/04

消费无人机市场预计步入成熟,产业应用大有可为。2012年大疆Phantom 1的发布,将更加轻巧灵活易操作的产品带入人们的视野,自此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行至2023年,我们认为受使用范围限制,消费无人机主要客群仍集中在摄影爱好者、

标签:

消费无人机市场预计步入成熟,产业应用大有可为。2012年大疆Phantom 1的发布,将更加轻巧灵活易操作的产品带入人们的视野,自此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行至2023年,我们认为受使用范围限制,消费无人机主要客群仍集中在摄影爱好者、无人机发烧友,当前需求逐步接近饱和,市场步入成熟;而产业应用当前渗透率仍存在广阔的增长空间,伴随政策的引导与标准的完善,我们预期产业应用是商用无人机下一阶段发展的增长引擎。保守看,中国产业无人机行业规模2021-24E CAGR有望达到23%(赛迪顾问预测),而该数字在乐观预测下有望达到57%(F&S预测),成长动能充足。


摘要


无人机延伸作业能力,从消费市场迈向产业应用。无人机行动轨迹受地形限制较小,且无需考虑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产业应用与消费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与消费场景下无人机提供的航拍摄影、编队表演等功能带来的视听体验不同;产业场景下,无人机可通过搭载不同载荷实现不同功能,且可与AI结合,提高农业、电力、应急、物流、测绘等领域的工作效率。我们认为,当前商用无人机是重要生产要素,是人类视觉、工作能力的延伸。根据赛迪智库,2017年之前消费是无人机的主要场景;但自2018年开始,产业应用日趋丰富,2021年产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市场占比超过60%。

政策推动产业应用无人机加速渗透,静待下游需求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以及产业链调研,2021年国内农业领域植保无人机渗透率仅在7.6%,测绘、巡检领域无人机渗透率在30%左右,安防等领域在10%左右。可见,国内产业应用无人机渗透率仍处于低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22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行业主管部门均在规划中将无人机作为提升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专门提及。我们认为,顶层设计以及落地各行业的政策支持,有望引导无人机向农业、应急、能源、基建、物流等多个领域推广发展,更加深刻地挖掘无人机降本增效潜力。

中国无人机产业土壤优沃,国产品牌竞争力强劲。中国具有相对完善的无人机产业链,为国产厂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DroneAnalyst,2021年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国产品牌总份额达64%,其中大疆全球份额达54%,竞争实力强劲。我们认为政策引导与标准建立有望突破下游需求瓶颈,促进产业无人机规模增长,产业实力较强的国产品牌有望伴随行业发展而同步收益。

风险

行业标准建设不及预期,应用场景渗透率不及预期。


正文


商用无人机:空中智能移动体,产业应用及消费领域大有可为


由国防向商用拓展,广泛应用于产业应用、消费领域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空中智能移动体。其依靠空气提供的升力来承载飞行,在动力满足续航的前提下,通过操作人员远程控制或无人机自主规划(机上无人驾驶)的方式执行探察、巡检、空中作业等任务。

根据机体结构的不同,无人机主要包括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机、垂直起降固定翼等类型。多旋翼是使用量最多的无人机类型,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末多旋翼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总量超过11万,占比达92%。

图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数量统计(截至2021年)

资料来源:民航局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无人机技术逐步成熟,由国防拓展至商用。无人机最早应用于国防领域,20世纪末无人机开始向商用领域渗透,各国均尝试将无人机应用在农林植保、气象探测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D-4无人机的成功首飞拉开中国商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序幕;2012年,大疆Phantom 1的发布推动了中国消费级市场的蓬勃发展。

按应用场景,商用无人机可进一步分为产业无人机与消费无人机。由于无人机行动轨迹受地形限制较小,且无需考虑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产业应用与消费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

图表:商用无人机下游应用场景广泛

资料来源:大疆创新官网,美团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2023年有望超千亿元规模,占据全球最大市场


全球市场从疫情中快速恢复,2021年市场规模达118亿美元。参考赛迪顾问对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的测算,我们认为尽管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无人机市场规模同比下滑8%至84亿美元;但伴随疫情影响减弱,2021年迎来快速修复,全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至118亿美元,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从地域角度来看,中国占据最大市场。我们认为国内无人机产业链相对完善,以深圳为例,当地形成了无人机产业集群,磁性材料、碳纤维、锂电池、传感器等器件的工业基础深厚,制造成本具备优势,为大疆等无人机厂商营造了良好的产业链环境;此外,国产厂商亦注重软件算法方面的积累,硬件成本优势与软件技术优势共同塑造了中国商用无人机市场的优势地位。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超过80%,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

图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与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年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区域结构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金公司研究部

无人机产业链涵盖设计测试、整机制造以及运营服务三大环节。设计测试”环节考验总体设计能力与集成测试能力;“整机制造”是各无人机相关厂商相互竞争的主要环节,包括机身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任务载荷等多个方面;“运营服务”属于无人机后市场,提供飞行、租赁、培训等增值服务,对产业级无人机来说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0年中国商用无人机市场设计测试、整机制造、运营服务三个环节产值占比分别为17%、69%、14%,其中整机制造产值规模最大,达363亿元。

图表:商用无人机产业链及各环节产值占比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3年中国商用无人机市场有望超千亿元规模。2020年疫情限制了人员流动,使得无人机在医疗救援、病毒消杀、物流配送等诸多环节落地,更多应用场景被挖掘利用。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的当下,无人机有望在AI加持下渗透更多应用场景,有望促使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赛迪顾问预计,2023年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至2024年有望达1170亿元,对应22-24E CAGR为19%。

图表:全国各地无人机执照分布与产业规模分布

注:绿色深浅反映执照数量,圈内数字反映产业规模占比;台湾省数据资料暂缺;
资料来源:民航局官网,赛迪顾问,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商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与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金公司研究部


核心构件:飞行系统、任务载荷、地面系统


无人机系统是指由飞行系统、任务载荷、地面系统等构成的综合功能系统。

► 飞行系统:无人机的主体部分。包括机体结构、动力系统、飞控系统等,分别发挥支撑承载、能源驱动、姿态控制等功能。

► 任务载荷:无人机作业的关键设备。根据任务目标的不同,无人机可通过搭载不同任务载荷完成特定任务。

► 地面系统:对无人机进行指挥和控制。通信链路形成空地双向数据传输通道,建立无人机与地面系统的联系,来完成地面控制站对无人机的遥控、遥测、信息传输等功能。我们认为,计算机视觉与无人机的深度融合,有望使得无人机达到自主识别、自主定位、自主跟踪、自主飞行、自主作业的智能水平。


飞行系统:无人机主体部分


图表:大疆Phantom 4拆解图

资料来源:Dronefly,中金公司研究部

机体结构:关注“轻质、高强”材料

无人机的机体结构设计需要围绕“轻质、高强”展开。机体结构承载着机上各类器件与载荷,塑造着无人机整体的外观形态。我们认为,无人机的机体结构设计需要满足“轻质、高强”两点,而材料是决定机体重量、强度的关键,常用的无人机机体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工程塑料、铝合金。

图表:机体结构材料性能对比

注:1)密度。体积相同、密度越小的物体越轻;2)刚度。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越难形变,刚度越大;3)强度:材料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4)比强度:比强度越高,表明达到相应强度所用的材料质量越轻;5)比模量:比模量越大,零件的刚性就越大;
资料来源:赛迪智库材料工业研究所《无人机关键材料研究》(2019年),锡月科技官网,极飞科技官网,大疆创新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动力系统:商用场景下以电力驱动为主

电力驱动是商用无人机的主要动力来源。电力驱动胜在环境友好、便于操作,而油气驱动在续航、载荷等方面具有优势。我们认为,商用场景更加关注无人机的稳定性、操作性,使得电动无人机的市场份额更高。

电池、电调、电机、桨叶,构成无人机完整的动力系统。旋翼类无人机起飞的简要过程可概括为:电池驱动电机,电机带动桨叶,桨叶旋转获得向上升力;电调(Electrical speed controller,电子调速器)根据操作指令的不同,通过调整电机转速,实现升降、悬停、偏航、俯仰、横滚等飞行任务

图表:旋翼类无人机飞行原理(以“叉字形”四旋翼无人机为例)

资料来源:大疆创新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飞控系统:无人机之脑

飞控系统是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的核心部件,可以认为是无人机的大脑。当无人机需要进行姿态调整时,首先会基于自身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当前飞行状态信息,再通过处理器计算到达目标姿态所需的控制量,最终作用在电调、电机等动力系统结构,实现姿态调整。除动力系统外参与的硬件部分即是飞控系统,其本质是由处理器、传感器以及其他外围芯片组成的集成电路。

图表:Parrot AR.Drone飞控系统拆解图

资料来源:ifixit,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同于智能手机,商用无人机所搭载的芯片以成熟制程为主。1)智能手机:有限空间与性能追求之间的矛盾,使得智能手机芯片制程迭代速度较快,已推进至7nm及以上节点;2)商用无人机:我们认为,无人机机体结构可根据需求灵活设计,且大数据实时演算任务的压力较轻(飞行轨迹提前预设),因此对芯片性能的要求没有智能手机、智能汽车高,成熟制程已能够满足商用无人机日常使用。

国内厂商以采购海外芯片为主,国产芯片适配方案逐渐导入。海外芯片厂商工艺成熟,产品质量一致性较好,且已具备规模优势,成本相较国产芯片更低,国内厂商飞控芯片多采购自海外厂商。以纵横股份为例,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1H20公司芯片、导航及通信模块境外厂商采购率为67.6%、51.2%,以境外厂商为主。根据我们的产业链调研,在位厂商也在逐渐加大投入适配国产芯片(例如龙芯、华为海思等),我们认为未来国产方案的占比有望逐渐提升。

图表:纵横股份部分原材料境外厂商采购占比情况(1H20)

资料来源:纵横股份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任务载荷:执行作业的关键


无人机是人类作业能力的延伸,不同载荷的搭配可完成不同的任务目标。消费场景下,航拍摄影是最广泛的应用领域,摄像机的成像画质与稳定性是选购航拍无人机的重要参考因素。产业场景下,按照任务类型,产业无人机可大致划分为巡检无人机、作业无人机两大类。巡检无人机以数据信息采集为主要任务,综合利用可见光、红外、紫外、毫米波、激光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目标状态的感知,因此任务载荷囊括各类传感器;作业无人机以实物操作为主要任务,不仅需要搭配传感器进行感知定位,还需要安装操作装置(例如容器装置、机械臂、喷洒系统等)。

海外厂商在高端品类市场份额较为领先。海外光学技术起步时间早,在消费、测绘等场景已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份额领先。2021年,相机市场中,佳能、索尼等相机品牌市占率超70%(Techno数据);激光雷达市场中,Trimble、Hexagon等测绘厂商位居前列(Yole数据)。

图表:2021年全球数码相机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Techno,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1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Yole,中金公司研究部


地面系统:沟通机体与地面


无人机并非完全“无人”操控,地面系统是操控空中机体的平台。其硬件系统主要由显示屏、操控台、通信链路等模块构成,辅以相应的软件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显示、机体操控、航迹规划等功能。我们认为,软件算法是无人机厂商构筑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方面。

► 飞行控制算法:通过算法优化降低操作难度有望更受消费者青睐。以大疆无人机为例,除优秀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外,还能预设拍照或空投点位、灵活修改飞行航线、遇险自主返程等,我们认为算法创新带来的智能化提升、操作难度降低是其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 应用场景算法:或成为增值服务的沟通窗口。例如,极飞科技的智慧农业系统能够提供科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帮助使用者实现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我们认为,针对应用场景开发的算法有望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增强用户粘性、延长服务周期,为在位厂商开辟新的创收来源。

图表:极飞科技智慧农业系统

资料来源:极飞科技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深度融合,有望驱动无人机在下游各行业广泛应用。传统无人机通常仅作为人类感官、四肢的延伸,例如巡检场景下,无人机仅承担简单的图像获取任务,但后续基于图像的处理、决策仍由人类完成,往往会对人类形成较大的工作负担。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融入,无人机在所获取图像基础上,不仅能实现图像识别、信息抽取、结论输出等功能,还能三维建模助力自主巡航,提升整体智能化水平,减轻人类工作压力。我们认为,无人机在产业应用中的工具属性,使得其能否真切提升生产效率成为无人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而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充当催化剂。

进一步地,无人机值守系统推动产业应用向真正无人化趋近。无人机值守机场相当于停驻无人机的“停车场”。与需要人工操作的无人机不同,无人机值守机场可部署在工作场所,省去转移无人机的成本与不便;接到巡检指令后,无人机自主起飞、自主巡航、自主采集,相关数据通过通信基础设施自动上传至云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任务结束后,无人机可自动返航并在机场中充电补能。我们认为,无人机值守机场综合了通信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有望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无人化,促进生产效率向上,推动无人机在不同场景的渗透。

图表:无人机值守机场结构

资料来源:复亚智能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应用场景:政策驱动多领域渗透,AI赋能产业应用


政策驱动无人机向更多领域渗透


2021年产业无人机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植保、航拍分别是产业、消费场景下最大的应用领域。2012年,大疆发布Phantom 1首次将无人机引入消费级市场,消费需求迅速攀升。伴随无人机能够提高作业效率的潜力不断被挖掘,其工具属性不断显现,在植保、巡检、安防、物流、测绘等产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根据赛迪智库测算,2017年及以前消费都是商用无人机的主要场景,消费无人机占比均超过60%;但2018年开始,产业应用日趋丰富,主要场景开始逆转,2021年产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市场份额超过60%。

图表:商用无人机分应用领域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赛迪智库,中金公司研究部

国家政策推动无人机在产业场景下的渗透应用。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民航局在通用航空、民用航空两份发展规划中均提出“大力拓展无人机应用领域”,各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发展规划中也大多将无人机作为提升业内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专门提及。我们认为,顶层设计以及落地各行业的政策支持,有望引导无人机向农业、应急、能源、基建、物流等多个领域推广发展,更加深刻地挖掘无人机降本增效潜力。

图表:商用无人机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佩信行业研究院,各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业应用:人类作业能力的延伸


农林植保

农林植保是产业无人机最大的应用场景。农林植保场景下,作物的生长环境复杂多样,水田、高秆作物、丘陵山地等环境不适宜人工或地面机械作业,无人机的灵活机动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作业环节、贯穿整个农事周期。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20年植保市场占产业无人机市场份额40%,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国内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9.79万架,同比提升38%;大疆农业披露,其2021年全球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超过13万架,同比增长超过60%。

图表: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情况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情况

资料来源:大疆农业《2021农业无人机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相较传统人工作业,植保无人机在降本增效、环境友好方面都更有优势:

► 降本增效:效率方面,根据《2021农业无人机白皮书》,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能够提升农药利用率10%以上,这意味着10亿公顷的作业中能够减少1515吨农药浪费,有助于实现精准农业。成本方面,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千亩喷洒任务中,人工植保成本约为6.5万元,而无人机植保成本约为2.7万元,在降本增效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 环境友好:根据《2021农业无人机白皮书》,无人机替代燃油拖拉机进行作业能够每公顷减少5.1kg CO2e的碳排放量,10公顷作业量相当于减少了192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此外,无人机采用低容量喷雾技术,相较人工能够每公顷节省44升水,10公顷作业量相当于节约了7987万居民一年的饮水量。总体来看,无人机能够减少农事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农业用水的浪费。

图表:人工植保和无人机植保成本估测

注:1)单位人力成本:国家统计局披露2022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工资4615元,假设一月有22天,每天8小时工作;
2)无人机使用寿命:极飞P100电池寿命1000小时,大疆T50电池可支持1500次循环或12个月保修;
3)农药单位成本:河南统计局披露2022年小麦亩均农药成本39元,我们假设植保无人机能够节约30%农药浪费;
资料来源:极飞官网,大疆官网,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整体来看渗透率仍有较大空间。大疆农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0万架,累计作业面积超过30亿亩次,我们据此估测农业无人机单架作业亩次约为1.5万亩次/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国内耕地、林地、园地面积合计64.8亿亩,《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国内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9.79万架。

我们假设每年植保无人机作业3次,结合此前作业效率的估测,我们测算2021年国内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约在4.90亿亩,对应植保无人机渗透率约在7.6%。相对比,根据Ipsos测算,在2016年时美国、日本的植保无人机渗透率就分别达到了40%、70%。我们认为整体来看,我国虽然植保无人机是产业无人机应用最广的品类,但在场景中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图表:中、美、日三国植保无人机渗透率对比

注:无人机作业面积(亩)=无人机保有量(架)×单架作业亩次(亩次/架)÷作业次数(次)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Ipsos,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认为,政策规划的积极引导以及农业活动的客观变化,有望促进植保无人机的渗透。政策端,《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加强无人机智能化集成与应用示范,《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范围,促进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推广。农业环境端,我们看到实际务农人口不断减少,刺激了对植保无人机的需求;且农业用地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植保无人机应用的土壤。

能源巡检

我们认为,能源领域具备“大范围、高危险”的作业特征,无人机巡检优势渐显:

► 高效。以电力巡检为例,我国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逐年增长,至2021年末总长已达到84万公里(中电联数据)。在不断增长的巡检需求面前,传统人工巡检方式逐渐力有不逮,无人机巡检应用逐渐深化,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无人化。国网江苏电力公司表示单架无人机自动巡检效率能达到人工巡检效率的6倍,且公司无人机已于1H22完成25万基输电杆塔的自动巡检任务。

► 安全。输电线路漏电、油气管道漏气等安全故障都会对巡检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无人机由于不需要考虑人的安全因素,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图表:巡检无人机巡检图像:红外(左)、激光点云(右)

资料来源:大疆创新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渗透率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电力巡检为例,目前巡检无人机先在主网中进行渗透,主要原因在于线路长、范围广且往往位于人口稀疏的空旷区域,更便于无人机作业。而配网线路连接住宅区,往往人口稠密、环境复杂。我们认为,未来巡检无人机的渗透路径会逐渐由主网延伸至配网,渗透率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向未来看,自主导航是巡检无人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巡检场景中,由于主网高度较高且彼此之间相距较远,无人机驾驶员操控难度较低。随着无人机巡检由主网向配网延伸,线路环境趋于复杂,且配网高度较低、间距较近,给驾驶员腾挪无人机的空间较为有限,大大提高了操控难度。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自动巡航成为巡检无人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提前预设巡航路线或者由无人机自主飞行即能完成自主巡航、取像,降低无人机操控难度。

物流配送

物流无人机是配送场景下新型运输工具,可以不受传统运输路线上的地形限制,适用于对时效要求高的应急配送和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物流配送。与传统路面运输相比,物流无人机运行速度较快,每小时可达40-130公里。在飞行时不受地形的限制,行进路线为直线,配送效率大幅提升,可满足例如抗震救灾等应急配送需求。而在农村等偏远地区,由于地面交通不便利,搭建和维护传统物流网络成本过高,更适合通过无人机建造物流配送网络。

京东、美团等电商企业,顺丰、中通等物流企业和亿航、迅蚁等无人机制造企业都在物流无人机方向发力,主要将其应用于末端物流。美团无人机首条常态化航线已在上海启动,在咖啡店等对配送效率要求高的商户中进行试水,致力于建立覆盖华东地区的“3公里15分钟达”低空智慧物流网络。

图表:无人机与传统交通工具运输效率对比

资料来源:亿航智能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现阶段物流无人机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空域资源、法律法规、城市配套、飞行成本层面。无人机飞行需要向民航、公安等相关部门申请空域,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国内对于物流无人机的空域管理也尚未出台完善的法律,仍在讨论阶段。另外,物流无人机的价格往往高达数十万元,整体成本较高,在日常外卖配送场景下很难较人工配送成本更有优势。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空域资源的管理更加精细化、配套法律更加完善以及无人机成本的降低,或将推动物流无人机进一步普及应用。


消费场景:领略常人难见的风景


航拍摄影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进入成熟阶段,空间趋近饱和。我们认为,由于消费级无人机有一定的操作门槛,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频次远不及智能手机,使得消费级无人机的客户群体具有较为明显的标签特征,大部分为摄影爱好者、无人机发烧友;普通消费者或许不会仅出于几次娱乐目的,就花费数千元购买无人机(赛迪智库测算2020年娱乐无人机在消费无人机中仅占比4%)。我们认为,消费无人机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未来需求增长动力或来自新爱好者的加入以及旧机更新的需求,市场规模预计进入稳步扩大阶段。

图表:大疆航拍无人机参数对比

注:数据截至2023年2月;
资料来源:大疆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位厂商:国产品牌竞争力强劲,静待产业应用需求增长


大疆全球市占率超50%,国产品牌竞争力强劲


国产品牌竞争力强劲。根据DroneAnalyst统计,2021年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中大疆位列第一,全球市占率超过50%。

图表:2021年全球商用无人机企业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DroneAnalyst,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同细分场景下,市场格局略有不同——

► 消费无人机市场:集中程度较高,但竞争格局呈现动态变化。DroneAnalyst数据显示,大疆市场地位虽然稳固在第一,但是市场份额呈现下降,2019、2020年分别下降5、15 ppt。我们认为,目前无人机厂商为提高竞争力,将产业无人机的技术性能加之于消费无人机之上,产品智能化、性价比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但整体行业空间趋于饱和,行业内部竞争或将加剧,有实力的厂商有望获取更多份额,而较小的厂商或面临产能出清。

► 产业无人机市场:下游场景碎片化较高,在位厂商深耕几个特定领域;不同市场,竞争格局有所差异。产业无人机应用场景丰富,对场景的理解、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大疆在多个行业应用中布局外,多数企业专注于特定领域深耕,不同领域竞争格局有所不同。

图表:国内各产业应用下无人机市场竞争格局一览

资料来源:极飞科技公告,纵横股份公告,Frost&Suli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前需求仍未充分释放,静待产业应用需求增长


我们认为,产业无人机下游需求仍有待充分释放。

► 农业领域: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植保无人机渗透率相较海外仍处于低位,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行业使用者对成本更加敏感,且对科技的适应速度偏慢,在位厂商往往需要通过农业无人机平价化推动销售,毛利率水平弱于其他行业;

► 巡检、测绘领域:这一领域的下游客户集中在国企、政府事业单位,例如各地电网单位、测绘院等,受客户预算波动影响较大。

图表:极飞科技无人机售价变动情况与毛利率对比

注:极飞科技采用农用无人机业务毛利率,纵横股份采用无人机系统业务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纵横股份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随着政策引导的不断深化以及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我们认为产业无人机需求存在广阔的增长空间。民航局已出台《轻小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规定(试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但仍处于行业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缺乏高位阶立法。这使得不同地方、不同层级之间对商用无人机的管理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对商用无人机的管理和权责界定形成阻碍。我们认为,行业标准的完善将有望促进商用无人机行业规范发展,农业、巡检、测绘等更多领域的需求将被更加充分地挖掘。

保守来看,参考赛迪顾问的预测,中国产业无人机行业规模2021-24E CAGR有望达到23%,至2024年将达到750亿元。乐观来看,参考Frost&Sullivan的预测,产业无人机行业规模2021-24E CAGR有望达到57%,至2024年将接近1500亿元。

图表:中国产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预测(左为赛迪顾问预测,右为F&S预测)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商用无人机产业链全景图

注:图中未列示任务载荷、地面系统及运营服务相关厂商;
资料来源:iFinD,京东,赛迪顾问,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


► 行业标准建设不及预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会使得不同地方、不同层级之间对商用无人机的管理存在不一致,对商用无人机的管理和权责界定形成阻碍,进一步抑制商用无人机需要的增长。

► 应用场景渗透率不及预期。当前各领域无人机渗透率相较海外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未来渗透率没有出现较快增长,那么反映了下游对商用无人机的需求仍未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行业增速可能会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3月30日已经发布的《硬科技前沿系列:AI+商用无人机,产业应用接力消费需求》

联系人 孔杨 科技硬件 SAC 执证编号:S0080122110018

分析员 刘中玉 机械军工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60003 SFC CE Ref:BSP722

分析员 陈昊 科技硬件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120009 SFC CE Ref:BQS925

分析员 李诗雯 科技硬件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8 SFC CE Ref:BRG963

分析员 彭虎 科技硬件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20001 SFC CE Ref:BRE806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头条号 作者:中金研究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