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金 » 公募 » 正文

又一家!保险巨头安联递交公募牌照申请,外资公募能念好本土经吗?

作者:银柿财经 来源: 头条号 87504/05

2023年以来,外商独资基金公司的队伍不断扩大。随着3月联博基金成立,目前国内外商独资公募已达8家,中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的大时代正式开启。近日,国际保险巨头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正式递交公募牌照申请,国内公募市场或再迎一家国际巨头。3月29日

标签:

2023年以来,外商独资基金公司的队伍不断扩大。随着3月联博基金成立,目前国内外商独资公募已达8家,中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的大时代正式开启。

近日,国际保险巨头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正式递交公募牌照申请,国内公募市场或再迎一家国际巨头。

3月29日,银柿财经就公募牌照申请进度、未来发展规划、产品发行计划等问题,向安联投资及旗下安联寰通方面了解,截至发稿尚未有回复。

3.8万亿巨头提交公募申请

日前证监会网站显示,安联投资正式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申请,该申请目前状态为“接收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安联集团是全球管理规模排名前列的保险和资管机构之一,安联投资隶属于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安联投资在全球设立21个办事处,拥有超600位投资专家,在管资产规模超5060亿欧元(折合约3.8万亿人民币)。

银柿财经注意到,在此次申请公募牌照之前,安联投资已经着手国内资本市场的布局。2007年,安联投资便通过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与银行建立合作,为国内个人投资者提供境外市场投资服务。2016年,安联投资成立安联寰通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安联寰通”),后者于2018年在中基协备案并发行首只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产品。

安联投资的母公司安联集团则更早进入国内公募市场。2003年,安联集团和国泰君安合资成立国联安基金,这也是国内首家获准建立的合资公募公司。虽然在2018年,国联安基金的中方股东变更为太平洋资产,但作为外方股东的安联集团,持股一直没有发生变动。

如果安联投资此次申请公募牌照获批,安联集团的国内公募布局将实现“一参一控”。

加强国内资本市场布局

事实上,安联投资申请公募牌照此前就已有征兆。

中基协网站显示,安联寰通已于2023年1月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彼时业内就猜测其后续或将申请公募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安联投资多位高管拥有公募基金经验。安联投资董事总经理、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沈良担任过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而中国资产管理业务投资总监郑宇尘曾担任汇丰晋信基金固定收益总监。

3月25日,安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安联正在加强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业务布局,非常期待能够在中国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获得公募基金和养老金投资管理资质。

3月27日,安联投资全球首席执行官Tobias C. Pross表示,作为一个基于规则的主动资产管理者,安联投资更注重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将采取马拉松式的策略深耕中国,成为在中国市场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外商独资公募已达8家

自2020年4月证监会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海外资管机构纷纷开始布局国内独资公募设立计划。2020年8月,贝莱德基金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公司,国内公募市场也进入中外资管同台竞技的时代。

今年以来,国内外资公募的队伍不断扩大。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已有施罗德、联博基金两家外资公募获批;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华鑫也在年内获批,由合资基金公司变更为外资基金公司。目前,国内外商独资公募公司已达8家。在产品发行方面,外资公募也在不断加码。除今年新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和联博基金外,其余外资公募均有已成立或正在发行的产品。今年三月以来,又有“大摩数字经济混合”“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三只外资产品相继成立。

不过银柿财经亦注意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资管领域未必成立,就以最早在国内设立外商独资公募的贝莱德来说,截至3月29日,其旗下的权益类产品均处于跌破净值的状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等产品的业绩排名均处于市场尾部。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总经理矫健对银柿财经表示,纯外资的介入至少在产品的品类上、产品的投资管理上可以带来一些海外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这肯定有利于这个行业整体发展。另外,也反映了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看好中国未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比如说上投摩根基金就请来海外非常有经验的资产配置专家恩学海做资产配置官,负责整个FOF部门,这肯定能加快国内FOF管理的国际化。

北京一位公募行业人士则表示,本身资本市场间的差异巨大,在国外成功的策略不一定复制到A股效果就好,再者,公募行业需要较大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头部公募越来越有优势,在投研团队、资源投入等方面,“外来的和尚”也不一定就比本土公募更有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2022年公募基金行业年度报告:来年依旧迎花开

来源:头条号 作者:银柿财经02/21 18:01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