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生物医药 » 正文

如何走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公里”?

作者:深究科学 来源: 头条号 58604/06

2023杭州生物医药前沿创新论坛现场周 晨 | 撰文3月31日,2023杭州生物医药前沿创新论坛在杭州市临平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聚焦生物医药前沿创新,邀请了众多行业内专家,为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走好“最初一公里”。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

标签:

2023杭州生物医药前沿创新论坛现场

周 晨 | 撰文

3月31日,2023杭州生物医药前沿创新论坛在杭州市临平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聚焦生物医药前沿创新,邀请了众多行业内专家,为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走好“最初一公里”。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创新局副局长陈嬿、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巍、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邵黎明等嘉宾出席活动。

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创新局副局长陈嬿

此次论坛由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主办,杭州市临平区生命健康产业协会协办、深究科学支持,吸引了临平当地医药企业代表、杭州其他地区医药从业者以及上海等周边与会代表,共计160余人参会。

陈嬿副局长致开幕词,介绍了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陈嬿指出,当前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拥有浙江省唯一的生物医药高新园区,辖区内有近500家医药企业,涌现了贝达药业、信达生物、百诚医药等一大批企业。生物医药是临平区两大“地标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预计到2025年,临平区会形成“8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巍教授

杨巍院长则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变化以及国内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寻找源头创新已成为很多企业的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由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的学者、投资人、企业家,分享生物医药前沿创新的新趋势,介绍生物医药的新技术,共同助力临平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 邵黎明 高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徐宇虹

主旨论坛环节,邵黎明教授分享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挑战。他从宏观的角度讲到要推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首先要把重心放在“重人才、重质量”上,高校层面要“重基础、重深度、重需求、重速度”,企业层面“重创新、重投入、重管理、重积累”。邵黎明强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高质量的第一公里需要有新机制、新靶点、新技术,未来政府、企业、市场需要多方协同对话,不断增加投入、持续投入,优化生态要素,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

高田生物创始人兼CEO、大理大学教授徐宇虹则介绍了复杂结构药物制剂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嘉因生物首席执行官吴振华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嘉因生物目前正在从事的SMA基因治疗概况。安渡生物临床事业部CEO胡志强博士介绍了新药临床开发中的注册要点以及科学考量。

圆桌讨论环节,由杨巍院长主持,邵黎明、胡志强以及幂方健康基金执行董事胡红丹三位嘉宾参与,分别就“科学家、企业家与投资人如何助力中国医药源头创新?”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杨巍院长首先提出:源头创新之痛。他表示,这几年国内医药界人士都有切身体会和感受,目前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全球首创靶标缺乏,如何从不同的层面鼓励和推动源头创新成果,成为解决我国生物医药卡脖子问题的重心,邵黎明教授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善科研评价体系,不要一味鼓励发论文,同时科研人员也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怎样做好原创研究。

随后杨巍院长问道,目前我国药物研发技术支撑体系有了明显进步,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支撑体系处于什么位置,胡志强回应道,目前从市值、项目、估值来看,国内的CRO都远远超过美国,“美国的CRO公司从市值、体量上,10、20年间都没什么提高,虽然当下是国内临床转化的好时期,但有喜有悲,喜的是公司有很多,悲的是有经验、有国际化眼光的人才还是比较少”。

杨巍院长最后提出,这两年我国基础科学发展很快,CNS论文重磅文章也发得很多,如何挖掘这些成果,以及把它们最终转化出来,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胡红丹表示,幂方资本十分关注早期临床转化,“对于来自高校的首创靶标我们一直在关注,一旦这些结果得到验证,我们就会与教授一起往前推进,共同组建团队将其转化出来”。

珠海生码医学董事长杨海涛和创噬纪(上海)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吴楠楠

前沿技术环节,Aspen Neuroscience生物信息部副总裁徐亦迅介绍了镰刀形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的最新进展。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珠海生码医学董事长杨海涛介绍了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疫苗和药物研究的进展,以及mRNA技术开发疫苗和药物的难点和瓶颈问题。

上海噬菌体研究所副研究员、创噬纪(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吴楠楠则介绍了全球噬菌体治疗进展,他还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例介绍了噬菌体应用的潜力,并表示未来噬菌体疗法仍具有强劲的势头。此外,同济大学生物信息系长聘教授刘琦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抗原-TCR亲和力识别的最新研究工作。

行业趋势环节,论坛主办方邀请了MSQ资本董事总经理丁晶真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研究员杨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严庆丰以及深势科技创始人兼CEO孙伟杰,分别介绍了最新的生物医药研发趋势。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研究员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严庆丰

丁晶真博士在美国有多年生物医药相关工作经历,发表了“中国创新药出海:乘风破浪正逢时”的主题演讲,她表示随着中国药企加大研发力度,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杨帆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基于离子通道三维结构的调控分子设计与发现。严庆丰教授带来了线粒体疾病的药物发现与转化的分享,线粒体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线粒体神经肌肉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他表示,未来围绕线粒体方面会有很多药物开发的机会。

深势科技创始人&CEO 孙伟杰

孙伟杰则介绍了AI for Science新范式驱动药物研发新工具与新流程。作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青年才俊,他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药物设计、靶点筛选紧密结合,并表示未来AI与诸多学科结合会释放巨大的应用潜力。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大伟

会议结束前,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大伟做了论坛总结,他表示此次论坛众多嘉宾围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源头创新、基因治疗、mRNA技术、噬菌体治疗、创新药出海等多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目前,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正面向全球遴选并孵化创新生物医药转化项目,欢迎与会嘉宾关注研究院的发展,有合适的项目也欢迎在临平落地转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