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漫天雪798 漫天铁锤 2023-03-22看到这个消息,不禁令人唏嘘,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回想当年,各地动辄产生土地“标王”,拿出上亿资金竞标国有土地,如今物是人非,土地都卖不出去,企业家也不见了踪影。你有多久没见企业家发表演讲了?最近仅仅见了一次,是俞敏洪在说:下辈子宁愿当没钱的流浪汉!心里拔凉拔凉!土地能不能卖出去,是最直观的信心的晴雨表。土地和劳动力,是最原始的生产要素。任何供人类直接享用的消费品,追根溯源,都是从土地和劳动力的结合开始,经过时间,一步一步地转化而来的。在经济学上,凡是自然提供的东西,都称之为“土地”。山川河流、矿藏森林,凡是必须经过人类智力和体力与之结合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都是“土地”的范畴。芯片的生产,不就是沙子转化而来的吗?沙子就是“土地”。办企业、建厂房、写代码、盖楼盘,不论投资什么,是不可能离开土地的。而企业家为什么要花高价卖土地?是因为他判断未来产出的商品价格,可以覆盖包括土地投入在内的所有成本。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估价,传导到用来生产它的生产要素,决定了这些要素的价格。那么土地卖不出去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因为企业家对未来悲观,或者还处在观望态度,认为未来的价格无法覆盖高额的土地成本,所以减少投资,不再拿地了。企业家是最敏锐的群体,是最具冒险精神、然而也是最审慎的群体,没有真实行动,不论谁表态,他们都先等等看。因为那花的是自己的钱,搞不好是要跳楼的,不像拿别人的钱办事,那无所谓的。所以这时候信心真的比黄金都重要。需要一些标志性的动作,来宣示对企业家群体的支持,提振他们的信心,他们才敢拿地。另一方面,企业家现在的确也没有多少资金来拿地了。几年下来,资本快速消耗,企业都关门了,员工工资和社保还不能少,否则就是吸血鬼;企业无法经营了,成本还在那里,银行利息和房租也一分不能少。所以都吃的是老本,能活下来的都是幸运,哪里还有扩大投资的能力。现在需要的是缓一缓,让储蓄重新积累起来,才能为扩大投资创造条件。因为投资的前提是,预期未来收益可以覆盖成本,并且不会减损当下的满足。前段时间砖家叫兽们焦虑死了,说中国这几年,储蓄在不断增长,生怕民众不花钱影响GDP。在这些专家的眼中,唯一重要的不是人的生活,而是GDP,似乎人是为了GDP而存在,没有GDP,你什么都不是。储蓄增长,老百姓都知道,那是因为对未来悲观,不敢花钱了,过去想投资的现在不敢投资了。专家就是装作不知道。他们更不知道,经济进步的结果是消费增加,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吃干喝净,让GDP增长。我们知道储蓄会转化为投资,增加投资是经济进步的唯一途径。那么现金持有的增加,能代表储蓄增长吗?菲利普·巴格斯给出了正确的区分:取决于用于投资货币的资源源自哪里。如果这些资源最初被用于消费目的,这种节约消费是额外的储蓄;但如果这些资源最初用于生产项目,那么撤回投资并不等同于储蓄增长。相反,这反映了更强的时间偏好和缩短生产周期的愿望。遗憾、而又明显的是,我们恰恰属于后者。企业家把本来用来投资的钱撤回了,用来应付不生产的情况下的巨额开销了,所以那些专家看到“储蓄”反而增长了。所以现在急需要有激励真正的储蓄的环境。增加税收、增加干预、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消费、各种喊打喊杀的公众舆论,都是在摧毁储蓄,未来的预期就变差,企业家就更不愿意投资。许多人对企业家大手笔地当“标王”充满恶感,社会上总是弥漫着对企业家群体的巨大偏见。他们不知道的是,企业家配置资源和赚取利润的行动,绝不仅仅有利于他自己,事实上,他得到的实惠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更大的利益,被各种生产要素(当然包括劳动力)的持有者所分享。劳动者的就业增加了,收入提高了;供给增加了,物价下降了,消费者受益了;所有上游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从中得到了利益,因为企业家竞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会推高土地(注意是前面的经济学概念)的价格。也就是,“地主”受益了。而现在,谁是最大的地主?因此,即便是从土地卖得出去、增加土地出让金受益这个目的出发,也必须保障财产权,减少管制和干预,让企业家群体形成稳定的预期,他们才会纷纷投资拿地啊!当然,经济学也告诉我们,市场中只要有灵活的价格机制,就一定能实现出清。真的要想卖地,办法很简单,让土地价格遵循市场规律,不断降价、而不是规定所谓的每一地段的“指导最低价”,当价格足够低,自然就卖出去了。其好处是多样的。与其把地拿在手里无谓地“囤积”,不如卖出去增加收益;卖出去以后,企业就会利用,又会持续地产生税收、安排就业;灵活的价格机制更加符合市场规律,能够有效地调节土地供给,满足消费者的迫切需求。重要的是,这样做就是产权的明晰化,就是减少国家对资源的占有。当产权明晰,人们的预期就更稳了,就更敢于投资了,土地自然就有人买了而且价格就上来了。
经济已经到了连地都卖不出去的程度了?
作者:凯文叔叔的财经观察 来源: 头条号 81504/07
原创:漫天雪798 漫天铁锤 2023-03-22看到这个消息,不禁令人唏嘘,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回想当年,各地动辄产生土地“标王”,拿出上亿资金竞标国有土地,如今物是人非,土地都卖不出去,企业家也不见了踪影。你有多久没见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