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者”“践行者”“企业家”:你的企业品牌CSR/ESG属于哪种类型?
让我们从一个小测试开始,看看你所在的企业品牌在做CSR/ESG时属于以下哪种类型。【1】
做CSR/ESG不仅要关注What与How,更要关注对于企业的Why
是什么构成了这三种类型之间的区别?在CSR/ESG行动中,企业普遍关注“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对“为什么做”(Why)却较少思考与追问,而对于Why的不同回答,正导向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CSR/ESG战略及行动。在现代企业组织的科层制度和竖井结构之下,CSR/ESG在战略层被决策以后,就被分工到品牌、PR、IR、办公室等不同的职能单元,相关工作的实际推动人关注的是如何执行战略,使其落地。评价体系和主流框架的理解,具体议题的选择,行动路线图的制定,具体举措和行动的规划等“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自然成为重中之重。但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做CSR/ESG”值得成为一个问题吗?不就是因为企业应该履行经济之外的社会责任,为人类和地球更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力量吗?这类普适性的回答,并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触及真正的动因。企业思考CSR/ESG行动的Why,可以从“驱动力”和“目标”两个维度着眼。 【3】驱动力:是基于外部市场环境(Market-based)的利益相关者驱动(Stakeholder-led),还是基于内部价值理念(Values-based)的管理层驱动(Management-led)?前者往往是出于“股东要求我做我必须得做”“监管要求我做我不得不做”“同行都在做我也要做”“社会舆论的压力让我这么做”等考量才发起CSR/ESG行动;后者则完全基于企业创始人或核心管理团队“天职”或“使命召唤”(Calling)般的内在理念——“我理应这么做”“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目标:是为了规避处罚、保护声誉、底线达标式的被动“价值保护”(Value protection),还是为了变革商业模式、积累长期动能、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式的主动“价值创造”(Value generation)?前者将CSR/ESG视作防守的屏障,自然不会在业务和经营管理层深度卷入,而是将其作为某种“附加物”(add-on);后者却将其作为进攻的武器,并且深度融入业务肌理,甚至进行组织的重构与再造,以期最大程度地释放内在动能。
让CSR/ESG与企业使命(Purpose)“同向而行”
在以上分类中,越接近于第一象限CSR/ESG“企业家”这种类型,就意味着企业品牌的CSR/ESG行动与企业存在的内在目的、终极意义有着越紧密的关联,也就是与企业的Purpose具有越高的一致性。企业使命(Purpose)也是一个关于Why的命题,它要回答的是“企业为何而存在”:你的企业能为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你的员工为什么起早贪黑地在这里工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建基于企业被使命驱动的、有意义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就以与环境、社会等因素相关的形式呈现。 【4】因为在“股东(shareholders)至上主义”转向“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主义”的背景下,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已经不再是企业立身的唯一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思考自身存在的目的、意义与更广泛的社会、环境等议题的关系。联合利华在最新的“联合利华罗盘”(The Unilever Compass)中,展示了这种CSR/ESG与企业使命(Purpose)的“同向而行”。它将自身使命表述为“让可持续生活触手可及”(to make sustainable living commonplace),认为这也是企业、品牌、人得以繁荣与成长的基石。这一表述既回答了做CSR/ESG的Why的问题,又回答了企业存在的Why的问题。

在CSR/ESG战略及行动的动态探索中提升企业品牌的价值感
在实际的商业实践中,没有一家企业能被一直划定为某一静态的“类型”,几乎每个企业品牌的CSR/ESG战略及行动都会经历一个动态的探索过程,背后的“驱动力”及“目标”也会因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阶段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曾经不重视CSR/ESG的品牌可能逐渐认识到企业能够创造的更多元的价值维度,曾经迫于外部压力,为了声誉保护,只做些局部传播的CSR/ESG“拥护者”,也可能一步步迈向管理层推动、主动谋求商业模式变革与企业价值跃迁的CSR/ESG“企业家”。国际化工行业巨头汉高在2001至2009年间使用的品牌口号是“一个朋友般的品牌”(A Brand like a Friend),意在强调其可靠、值得信赖的技术与品质。这段时期内,“汉高品质”(Quality from Henkel)作为一句重要的传播语,连续数年出现在年报封面等重要场景中,也成为汉高品牌认知的核心。相形之下,其企业品牌形象中只有很少的CSR/ESG元素,比如2008年开始使用的“品质与责任”(Quality & Responsibility)产品标签,旨在传递将对品质的追求与对人和环境的尊重相结合的品牌信息。2010至2016年间,汉高的品牌口号更新为“以激情求卓越”(Excellence is Our Passion),并确立了“品牌与技术的全球领袖”(A global leader in brands and technologies)这一企业愿景,企业品牌内涵聚焦在技术与品质的领先性上。这一时期,可持续元素被给予更多的重视,并被吸收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致力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领导力”(We are committed to leadership in sustainability)。【7】 “领袖”与“领导力”的关联表述也体现出CSR/ESG主张与企业愿景“同向而行”的趋势。2016年,汉高的年报直接将“创造可持续价值”(Creating sustainable value)作为标题,2017年更是旗帜鲜明地将这句话确立为公司的使命(Purpose),并一直沿用至2020年。然而这一在外部环境压力下的“应激”式行动显然有些“矫枉过正”,它虽然在语词上直接连通了CSR/ESG与企业的存在使命,却也完全摒弃了企业品牌长期积累的认知资产,可持续要素事实上也就未能真正进入企业品牌内涵,仅仅流于战略文书和传播口号性的浅表。这一时期,汉高的企业愿景强调的仍是“领先性”——“以我们的创新、品牌、技术引领”(Leading with our innovations, brands and technologies),这也与企业使命产生了明显割裂。或许汉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21年,其企业使命更新为“为世世代代着想的先锋”(Pioneers at heart for the good of generations),企业愿景调整为“通过创新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超越市场,赢得20年代”(Win the 20s by outperforming the markets through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solutions)。汉高对这一全新使命的诠释是:“它源自我们的根基,并将创新、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遗产延续至未来。”【8】视频加载中...来源:henkel.com确实,这一次焕新较好地将汉高的企业品牌认知资产与面向未来的企业存在目的以及CSR/ESG要素进行了融合,企业使命与企业愿景之间也具有自洽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CSR/ESG与企业使命的这种“同向而行”,也在业务落地和品牌传播计划中得到了体现:“可持续性将牢牢扎根于所有活动中。美容护理和洗衣及家庭护理业务将把可持续性作为其创新战略的核心支柱,特别关注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和使命驱动的品牌推广。粘合剂技术将继续通过能够确立行业标准的产品和技术来释放潜力。” 【9】

参考文章【1】对品牌CSR战略的分类,可参看
Christian Boris Brunner and Tobias Langner, “Communica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Brands”, in Sandra Diehl et al. eds., Handbook of Integrated CSR Communicati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7, p. 153.
【2】“H&M Group at a glance”, https://hmgroup.com/about-us/h-m-group-at-a-glance/
【3】关于这两大分析维度,可参看
Adam Lindgreen, François Maon and Christine Vallaster, “Building Brands vi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Francesca Dall’Olmo Riley et al. eds,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Brand Management, Routledge,2016, p. 238.
【4】可参看Sean Brown and Robin Nuttall, “The role of ESG and purpose”,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our-insights/the-role-of-esg-and-purpose
【5】“The Unilever Compass”,
https://www.unilever.com/files/8f9a3825-2101-411f-9a31-7e6f176393a4/compass-strategy.pdf
【6】详见“Our Compass Organisation: introducing Unilever’s five new Business Groups”,
https://www.unilever.com/news/news-search/2022/our-compass-organisation-introducing-unilevers-five-new-business-groups/
【7】相比之下,2001年汉高企业价值观的其中一条表述是:“我们致力于股东价值。”
(We are committed to shareholder value.)
【8】详见“Corporate Culture”, https://www.henkel.com/company/corporate-culture
【9】详见“Strategic framework”,
https://www.henkel.com/company/strategy#Tab-1040774_2
参与讨论:Katie、Maggie、Dandan
往期回顾ESG专辑 | 从CSR到ESG:读懂纷繁的可持续概念及其对企业品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