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第二家、上海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30多年来,从钦州路100号的一幢楼房,到遍布全市各区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从服务单个项目,到孵化出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挂牌企业;从孵化器1.0版的物业出租,到2.0版的“物业+基础服务”和3.0版的“孵化+投资”,再到目前4.0版的全要素赋能,上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之路。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业态丰富、功能完备,上海努力构建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为科创种子成长提供沃土,将上海打造成全球科技创新初创企业最佳首选地。近年来,市科委从顶层设计入手,围绕不同创新主体需求,加速构建“载体链+政策链+服务链+金融链”四链融合的双创生态,打造一流创新城市。通过以孵化器为核心,前延众创空间,聚焦初创团队需求,提供孵化服务;后拓加速器,聚焦毕业企业,提供加速支撑,初步构建了满足创业团队、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的全立体矩阵式孵化体系,并逐步形成了集聚发展的态势。上海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500个,孵化服务企业近4万家,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300亿元,培育出200余家上市企业,其中从载体孵化出的科创板企业占了上海本地科创板上市企业近30%,为城市发展、企业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市科委聚焦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目标,加速四链融合,逐步开启上海全形态孵化器的功能,这不仅仅是创新要素的数量级放大,它所蕴含的巨大势能和动能,将源源不断地发挥牵引惯性,把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推向时代新格局。张江、闵行、杨浦等区域已涌现出众多专业化孵化器,支撑了区域创新发展。聚焦硬科技孵化的创徒丛林,正是上海科技创业孵化发展的一个代表。选择硬科技和投资为核心孵化模式创徒丛林成立于2015年,主要聚焦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两个方向。这家孵化器的创始人叶森曾任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2015年辞职创业。在浦东新区发改委工作时,这位博士负责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决策咨询等工作。用他的话说,“工作内容接近于半个学者”。辞职半年后,他创建了创徒丛林。长期的宏观思考和实践让叶森坚信: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如今正是新旧科技革命转换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因此,他决定做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事情——搭建平台,为这些科技创业者提供服务。在他看来,企业成长过程中,有效地制定战略、有价值的交流和激励、在发展关键时期获得关键资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叶森读博士时研究的是经济地理,这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为什么在一定区域内进行集聚或扩散原理的学科。他希望孵化器可以将创业者集聚在一起,让自己创办的公司陪伴科技企业共同成长,同时这种集聚带来的交流易于激发创新和合作,促进科技企业的成长。选择创业地点时,他将目光放在张江科学城这个核心区域,因为硬科技创新在那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张江有近30年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技术、产业链和人才积累,即便租金偏高,孵化器也要在这个区域落地。在行业方向上,叶森坚定地选择硬科技,因为硬科技是科技创新的内核,也是各个产业发展的基础。2015年创徒丛林成立时,是互联网创业盛行时期,但是这家孵化器没有致力于服务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而是选择了硬科技。在张江,有两个硬科技领域最有竞争力,产业生态最好,一是电子信息,二是生物医药。叶森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知识积累,选择了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他又选了两个最重要的领域——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孵化器如何赢利?创徒丛林的商业模式是“基地+基金+平台”,即以基地为基础载体,以投资为主要盈利模式,以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为核心使命。之所以选择投资作为主要赢利模式,是因为叶森觉得,科技企业的创始人都是精英,他们不缺技术和理想,最缺的是资金。创徒丛林为这类企业服务,是因为它们未来有价值,而只有通过投资才能使它们的未来与自己有关,但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们成长。孵化百余家企业,总估值达千亿元事实证明,这条孵化器创业之路的方向选择是正确的。2016年以来,创徒丛林发展迅速,第一年成为区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二年市级备案,第四年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与许多老牌孵化器相比,它有鲜明的产业方向、清晰的投资逻辑,具备发现、筛选项目的成熟方式,其对商业模式的坚守,体现了新生代孵化器的特点。创徒丛林旗下包括创徒丛林孵化平台、创徒创业投资平台、创徒光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徒管理咨询平台,构建了适应早期高科技创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孵化服务体系。公司成立以来,已在张江科学城运营孵化基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成功孵化百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企业的累计估值合计约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家企业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在孵化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占比90%以上,海外归国高层次创业团队比例高达80%以上,90%的入驻企业获得了市场融资,10%的企业估值达到1亿美元以上,有3家企业进入中国人工智能百强和上海50强,2家企业进入中国未来医疗100强,纵目科技、钛米机器人、思特威电子等一批优秀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明星企业。创徒丛林还与中微半导体等联合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暨高端装备配套工艺研发验证公共实验平台”,牵头与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张江高科、南京银行等联合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张江)基地”。公共平台和双创基地的建设,旨在整合技术、资金、产业、人才等核心创新要素资源,打造垂直领域的服务生态,促进产业链纵向合作,推动核心芯片、整机和应用系统协同创新,带动配套芯片和应用领域创新创业的发展。构建创新资源网络,助力企业成长叶森觉得,衡量孵化器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不是管理了多大的场地,孵化了多少企业,而是有多少优秀的企业在这里被孵化成功。通过创徒丛林的专业服务,一批优秀的企业已经成长起来,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些企业的成长使平台产生了更强的吸引力,并促进整个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不断寻找那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技术门槛高、有机会挑战全球顶尖水平的创业团队,是创徒丛林多年来的孵化业务逻辑和工作总基调。在发现、筛选创新团队的全过程中,创徒丛林非常注意前沿性、成长性这两项关键指标,并以此为参照,构建创新项目资源网络。上海先楫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就体现了构建创新项目资源网络的重要性,并诠释了创徒丛林以需求牵引创新生态建设的孵化逻辑。先楫半导体公司是一家主要研制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的创新型企业,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来自世界知名半导体公司。入驻孵化载体后,创徒丛林不仅给予企业天使投资,还悉心指导创业团队设计股权架构、拟定融资方案等,助力这家企业平稳度过萌发阶段。在定期走访座谈的基础上,创徒丛林对先楫半导体公司发展战略、产品市场策略等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建议:首先,利用创新项目资源网络推进联合研发,加快产品研发进程,选定的合作伙伴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其次,强调品质管控,全流程降低研发成本;第三,积极融入创新项目资源网络的产业链,对接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加强业内伙伴协作。经过这种专业化服务,如今,先楫半导体公司的高性能通用MCU(微控制单元)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的规律,创徒丛林把孵化保障服务的重点放在了五个方面:一是帮助创业者完成身份认同和重新定位,实现从科研人员向企业管理者的转变;二是整合创新要素,多渠道帮助企业争取创业资金、技术人才和早期产品的应用市场;三是在创业创新生态建构中,为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找到合作伙伴;四是为入孵初创企业排忧纾困,代办各种企业运营的日常事务,为企业提供发展必需的社会环境力量支持;五是聚焦前瞻性孵化硬核科技,以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孵化方向。目前,基地内这两个方向的企业集中度超过90%。展望未来,创徒丛林将重点在两个方面继续深化服务体系:一是精准适应需求,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在叶森看来,只有围绕核心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才是孵化器自身发展的唯一路径。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俞陶然
上海打造科技创新初创企业最佳首选地:聚焦硬科技,提升专业孵化能力
作者:上观新闻 来源: 头条号 25604/14
1988年,中国第二家、上海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30多年来,从钦州路100号的一幢楼房,到遍布全市各区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从服务单个项目,到孵化出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挂牌企业;从孵化器1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