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价格战炮火连天之际,吉利汽车没有跟风,而是反其道提出不打价格战。在这背后,吉利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认为降价只能解决短暂的困惑,竞争的关键在于打产品价值和成本。而过去的一年,吉利也开始践行了这一套理论。3月21日,吉利汽车发布2022年财报。2022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8.5%;经营性现金流160亿元,同比上升4%,总现金水平337亿元,同比上升20.4%。2022年全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432988辆,同比上涨8%。其中,吉利品牌销售1124780辆,领克品牌销售180127辆,极氪品牌销售71941辆,睿蓝品牌销售56140辆。由于产品结构优化和高价车型的加入,去年吉利平均单台销售收入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单车毛利达1.75万元,同比增长11%。具体到新能源汽车,2022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为328727辆,同比增长超300%。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2021年的6.2%提升至22.9%,平均单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6%,至10.3万元。不管是吉利同比的营收、净利等基本面数据,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增速,都非常亮眼,无可指摘。不过在这背后,吉利汽车也不是毫无顾虑。毛利率下滑、借款增加,吉利的反思由于去年吉利的单车收入有所增长,促使了单车毛利润的增加,上涨了11.1%至1.75万元。不过这并没有带动整体的毛利率。2022年,吉利创下了十余年来最低的毛利率水平,整体毛利率由去年的17.1%降至14.1%。对此吉利汽车的解释是,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有大量的新能源订单。彼时电池的供需紧张使采购价格猛增,影响到了成本。吉利汽车在报告中还提到,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表现仍然大幅弱于燃油车,加之其占比快速提升,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时,还有飙涨的借款。2022年,吉利汽车的总借款增长184%,去到108亿元。集团借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与极氪有关。去年,极氪品牌的业务发展由母公司提供了60亿元的关联方借款,“极氪作为全新的汽车品牌,业务正处于初期投入阶段,这属于正常现象”。销量的比拼上,虽然同比增长,但未完成全年165万的目标。在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自己也直言:“2022 年吉利丢掉自主品牌第一的地位,被同行拉开了距离,股价也从2021年36元的最高点跌到现在的9元左右,原因是新能源转化的速度和布局让人不满意。”今年,吉利全年销量目标仍为165万辆,较去年总销量增长近15%,但没有提及盈利目标。面对蜂拥市场的价格战,吉利也表示,不会靠价格战赢得市场竞争,而是要打价值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本质上是成本竞争,而吉利具备技术能力与成本管控上的优势。”可以看到,销量规模和成本控制,是吉利认为取决盈利的关键。不过在这中间,吉利还必须兼顾新能源的转型和盈利,这也是难点。三大品牌,“混战”新能源的逻辑长远来看,汽车存量市场是一场火拼,是成本的竞争。桂生悦认为,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表现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赚钱,但需要规模。只有规模化才能产生利润,如果一家车企在一定时间内未能达成规模,则前景堪忧。吉利今年的新能源销量规划是较2022年翻番,销量占比计划提升至近40%,全年将上市9款以上新能源车型。对于旗下错综复杂的布局,吉利在此次业绩会上也特意进行了解释。新能源战略下的三大品牌——吉利、极氪、领克都有各自的独立性,进行差异化竞争。首先,极氪品牌主攻豪华电动车市场,价格主打30万元以上。极氪今年的销量目标是14万辆。按照极氪冲量的逻辑,2022年靠单一车型——极氪001完成了近72000台的交付。而2023年,极氪009 将在3月开启批量交付;极氪X已经对外官宣,预计会在今年三季度开始交付;到今年年底,极氪还有一款全新纯电智能轿车投放市场。足以支撑14万辆的小目标。其次是领克品牌,定位中高端电动车,价格主打20万到30万元。即将推出全新新能源中型SUV领克08,在售产品领克01、05、06、09也将实现全面EM-P化,加速实现全系电气化。淦家阅表示,领克品牌已经不在燃油车方面做研发投入,将会全面进行NEV的投入。第三个吉利品牌,则主要面向大众化市场,价格主打在20万以内,旗下新能源主要有几何系列和银河系列。在此以前,吉利品牌也做了一些变革创新。在销售上,吉利品牌分成三大事业部,分别是吉星事业部、几何事业部以及银河事业部。其中,吉星事业部聚焦现有的燃油车市场,几何和银河作为新能源系列,几何主打15万以内的高性价比新能源产品,银河主打中高端新能源,包含混电和纯电系统。在新能源转型步伐上,吉利的产品布局虽多,但有迹可循,路线也逐渐清晰。按照吉利所说,近两年将主要集中注意力在银河系列,今年二季度将会推出银河L7,三季度推出银河L6,四季度推银河第一款纯电产品 E8,明年还会推出 L5、E6等产品。“整个银河战略,实际上是吉利新能源的一个既定战略,代表了吉利进入新能源第二阶段。”在吉利品牌和极氪逐渐拿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银河的布局,是吉利认为要全面新能源化的一个标志。同时,这也是之后重新拉回盈利的关键,或者说前提。如同吉利多位高管自己反思的,在最近几年,整个吉利汽车0175的表现并不如预期,吉利自己内部团队也在不断检讨。随着未来新能源产品逐步推向市场,新能源技术规模化、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会让吉利未来的毛利有所缓解。新能源之外的关键词——出海、IPO除了新能源,吉利在业绩会上强调频率较多的词语还有“出海”二字。吉利汽车集团去年全年出口销量为198,242辆,同比增长72.4%,出口销量占比提升至13.8%,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这给了吉利加速出海的一些底气。此前,吉利品牌主要布局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市场;领克主要进入了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去年的出口量为28000辆;极氪在品牌建立之初就开始筹备出海,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将会进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到2024年将会推出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除此之外,吉利还在深化与宝腾在东南亚以及右舵市场的合作,落地与雷诺在韩国市场的合作。当然,对于吉利,外界对其接二连三推动的资本战略更感兴趣。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的解释是,吉利控股各品牌上市动作不是为了IPO而IPO,以及片面追求市值的安排。而是主要考虑两方面战略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相关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提升吉利控股集团抵御风险能力。吉利汽车下三个品牌——吉利、领克、极氪各自有各自的定位。同时,沃尔沃、极星、路特斯等品牌在品牌历史、目标客群、价格带也有清晰区隔。吉利认为,各品牌通过技术协同、智造产能、供应链协同,可以取得供应链端的成本控制和议价能力,展现规模效应。对于极氪汽车分拆上市,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2022年12月初,极氪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拟本,目前正在监管审核中。后续如果市场的窗口时机适合,公司将择机进行公开递交,并完成上市。2017 年,吉利曾以124.7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第一名,之后连续几年霸榜自主品牌龙头地位。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比亚迪的突起或许给了吉利不得不自省的一击,即新能源汽车迟迟未成规模的弊端。今年,吉利汽车铺出的摊子仍然显得庞大复杂,但新能源转型逐渐清晰,开始奔向盈利和规模。
汽车市场价格战炮火连天之际,吉利汽车没有跟风,而是反其道提出不打价格战。在这背后,吉利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认为降价只能解决短暂的困惑,竞争的关键在于打产品价值和成本。而过去的一年,吉利也开始践行了这一套理论。3月21日,吉利汽车发布2022年财报。2022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8.5%;经营性现金流160亿元,同比上升4%,总现金水平337亿元,同比上升20.4%。2022年全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432988辆,同比上涨8%。其中,吉利品牌销售1124780辆,领克品牌销售180127辆,极氪品牌销售71941辆,睿蓝品牌销售56140辆。由于产品结构优化和高价车型的加入,去年吉利平均单台销售收入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单车毛利达1.75万元,同比增长11%。具体到新能源汽车,2022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为328727辆,同比增长超300%。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2021年的6.2%提升至22.9%,平均单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6%,至10.3万元。不管是吉利同比的营收、净利等基本面数据,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增速,都非常亮眼,无可指摘。不过在这背后,吉利汽车也不是毫无顾虑。毛利率下滑、借款增加,吉利的反思由于去年吉利的单车收入有所增长,促使了单车毛利润的增加,上涨了11.1%至1.75万元。不过这并没有带动整体的毛利率。2022年,吉利创下了十余年来最低的毛利率水平,整体毛利率由去年的17.1%降至14.1%。对此吉利汽车的解释是,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有大量的新能源订单。彼时电池的供需紧张使采购价格猛增,影响到了成本。吉利汽车在报告中还提到,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表现仍然大幅弱于燃油车,加之其占比快速提升,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时,还有飙涨的借款。2022年,吉利汽车的总借款增长184%,去到108亿元。集团借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与极氪有关。去年,极氪品牌的业务发展由母公司提供了60亿元的关联方借款,“极氪作为全新的汽车品牌,业务正处于初期投入阶段,这属于正常现象”。销量的比拼上,虽然同比增长,但未完成全年165万的目标。在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自己也直言:“2022 年吉利丢掉自主品牌第一的地位,被同行拉开了距离,股价也从2021年36元的最高点跌到现在的9元左右,原因是新能源转化的速度和布局让人不满意。”今年,吉利全年销量目标仍为165万辆,较去年总销量增长近15%,但没有提及盈利目标。面对蜂拥市场的价格战,吉利也表示,不会靠价格战赢得市场竞争,而是要打价值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本质上是成本竞争,而吉利具备技术能力与成本管控上的优势。”可以看到,销量规模和成本控制,是吉利认为取决盈利的关键。不过在这中间,吉利还必须兼顾新能源的转型和盈利,这也是难点。三大品牌,“混战”新能源的逻辑长远来看,汽车存量市场是一场火拼,是成本的竞争。桂生悦认为,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表现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赚钱,但需要规模。只有规模化才能产生利润,如果一家车企在一定时间内未能达成规模,则前景堪忧。吉利今年的新能源销量规划是较2022年翻番,销量占比计划提升至近40%,全年将上市9款以上新能源车型。对于旗下错综复杂的布局,吉利在此次业绩会上也特意进行了解释。新能源战略下的三大品牌——吉利、极氪、领克都有各自的独立性,进行差异化竞争。首先,极氪品牌主攻豪华电动车市场,价格主打30万元以上。极氪今年的销量目标是14万辆。按照极氪冲量的逻辑,2022年靠单一车型——极氪001完成了近72000台的交付。而2023年,极氪009 将在3月开启批量交付;极氪X已经对外官宣,预计会在今年三季度开始交付;到今年年底,极氪还有一款全新纯电智能轿车投放市场。足以支撑14万辆的小目标。其次是领克品牌,定位中高端电动车,价格主打20万到30万元。即将推出全新新能源中型SUV领克08,在售产品领克01、05、06、09也将实现全面EM-P化,加速实现全系电气化。淦家阅表示,领克品牌已经不在燃油车方面做研发投入,将会全面进行NEV的投入。第三个吉利品牌,则主要面向大众化市场,价格主打在20万以内,旗下新能源主要有几何系列和银河系列。在此以前,吉利品牌也做了一些变革创新。在销售上,吉利品牌分成三大事业部,分别是吉星事业部、几何事业部以及银河事业部。其中,吉星事业部聚焦现有的燃油车市场,几何和银河作为新能源系列,几何主打15万以内的高性价比新能源产品,银河主打中高端新能源,包含混电和纯电系统。在新能源转型步伐上,吉利的产品布局虽多,但有迹可循,路线也逐渐清晰。按照吉利所说,近两年将主要集中注意力在银河系列,今年二季度将会推出银河L7,三季度推出银河L6,四季度推银河第一款纯电产品 E8,明年还会推出 L5、E6等产品。“整个银河战略,实际上是吉利新能源的一个既定战略,代表了吉利进入新能源第二阶段。”在吉利品牌和极氪逐渐拿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银河的布局,是吉利认为要全面新能源化的一个标志。同时,这也是之后重新拉回盈利的关键,或者说前提。如同吉利多位高管自己反思的,在最近几年,整个吉利汽车0175的表现并不如预期,吉利自己内部团队也在不断检讨。随着未来新能源产品逐步推向市场,新能源技术规模化、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会让吉利未来的毛利有所缓解。新能源之外的关键词——出海、IPO除了新能源,吉利在业绩会上强调频率较多的词语还有“出海”二字。吉利汽车集团去年全年出口销量为198,242辆,同比增长72.4%,出口销量占比提升至13.8%,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这给了吉利加速出海的一些底气。此前,吉利品牌主要布局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市场;领克主要进入了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去年的出口量为28000辆;极氪在品牌建立之初就开始筹备出海,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将会进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到2024年将会推出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除此之外,吉利还在深化与宝腾在东南亚以及右舵市场的合作,落地与雷诺在韩国市场的合作。当然,对于吉利,外界对其接二连三推动的资本战略更感兴趣。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的解释是,吉利控股各品牌上市动作不是为了IPO而IPO,以及片面追求市值的安排。而是主要考虑两方面战略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相关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提升吉利控股集团抵御风险能力。吉利汽车下三个品牌——吉利、领克、极氪各自有各自的定位。同时,沃尔沃、极星、路特斯等品牌在品牌历史、目标客群、价格带也有清晰区隔。吉利认为,各品牌通过技术协同、智造产能、供应链协同,可以取得供应链端的成本控制和议价能力,展现规模效应。对于极氪汽车分拆上市,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2022年12月初,极氪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拟本,目前正在监管审核中。后续如果市场的窗口时机适合,公司将择机进行公开递交,并完成上市。2017 年,吉利曾以124.7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第一名,之后连续几年霸榜自主品牌龙头地位。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比亚迪的突起或许给了吉利不得不自省的一击,即新能源汽车迟迟未成规模的弊端。今年,吉利汽车铺出的摊子仍然显得庞大复杂,但新能源转型逐渐清晰,开始奔向盈利和规模。
吉利2022增长背后:新能源规模未达被“卷杀”
作者:智阅汽车 来源: 头条号 37204/21
汽车市场价格战炮火连天之际,吉利汽车没有跟风,而是反其道提出不打价格战。在这背后,吉利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认为降价只能解决短暂的困惑,竞争的关键在于打产品价值和成本。而过去的一年,吉利也开始践行了这一套理论。3月21日,吉利汽车发布2022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