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知株侠说新闻】石峰区+经开区 如何实现1+1>2?

作者:株洲发布 来源: 头条号 90804/21

6月21日,石峰区与株洲经开区高质量融合发展,掀开崭新一页。随着株洲经开区将代管的云田镇、龙头铺街道、学林街道整体移交至石峰区,并首批移交3家卫生院和民政、司法、卫健等11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石峰、经开两区融合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突破性的

标签:

6月21日,石峰区与株洲经开区高质量融合发展,掀开崭新一页。

随着株洲经开区将代管的云田镇、龙头铺街道、学林街道整体移交至石峰区,并首批移交3家卫生院和民政、司法、卫健等11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石峰、经开两区融合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突破性的重要一步。

石峰区与经开区为什么要融合?两区融合后,如何实现1+1 >2?知株侠为你一一道来。

为什么要融?

是互利共赢,

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石峰区与经开区原本同根同源。知株侠认为,无论是13年前因成立云龙示范区而分开,还是今天两区融合,都是历史的选择,发展的需要。

顺应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实施“南提北拓”战略,2009年,市委、市政府赋予云龙示范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改革职能,片区开始跨越式发展。尤其是2017年株洲经开区挂牌成立以来,GDP保持了8.1%的年均增速,现代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及北斗应用、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兴未艾,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改革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与时俱进的过程。

开发区是承接项目、集聚产业、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转型的主要载体和关键平台。2020年以来,围绕推动开发区新一轮改革,中央和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核心目的是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其中一条关键措施,就是园区剥离社会事务,集中精力发展产业。

为什么要这么改?

过去的13年,从云龙示范区到株洲经开区,实际近似于行政区模式运行。回头来看,经开区代管社会事务,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社会事务占据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对经开区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包袱。

知株侠了解到,移交前,株洲经开区约2/3的干部从事社会事务工作,经济战线的干部仅占1/3。

而从长远看,移交镇街和社会事务,推动石峰和经开两区融合发展,对双方来说,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对经开区来说,这是一次瘦身健体、回归主业的重要改革。今后,园区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向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主责主业转移,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对石峰区而言,这将有效拓展空间、聚合资源。镇街移交后,石峰区的区域面积倍增,常住人口显著增加;轨道科技城南北贯通,产业布局更加便于统筹,轨道交通主机企业产业裂变有了充足的承载空间;石峰老城改造和经开区新城建设并驾齐驱,城市将注入新活力、焕发新生机。两区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产业资源将共享互补,增强发展后劲。

融了什么?

围绕“十共”任务,

多领域加快融合

其实,在此之前,石峰区与经开区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融合探索。

随着北环大道、中车大道、田心大道、田林路、藏龙路等一系列路网陆续完工,两区已实现无缝对接,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位配置领导班子,加速融合发展。今年1月,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庭恺兼任株洲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石峰区委书记邹志超同时任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为两区融合打下组织框架基础。

推动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招商共行、项目共推,用好用足石峰区的产业优势与经开区的空间优势。2月14日,中车尚驱永磁动力制造工厂项目在经开区开工,总投资约5亿元,聚焦高端装备电机技术研发,推出高效节能电机产品,完工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该项目由中车株洲电机公司裂变而来,先在石峰区孕育,再到经开区“开花结果”,正是两区融合发展的标志之一。

3月9日,株洲经开区党工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将实施推进株洲经开区与石峰区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规划共商、项目共引、设施共网、乡村共兴、资源共享、社会共治等十个方面发力,加快构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功能叠加、运转高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区域融合发展。

知株侠了解到,在产业协同、资源共用等方面,两区相关部门已开展多次对接。社会事务的移交,则按照先易后难、平稳有序的原则,成熟一批、移交一批。

“对于双过半、自建房整治等紧急性重要性工作,不管相关职能是否移交,两区都将积极担责,按原先的部署抓好工作落实。”邹志超介绍,今后,石峰区和经开区将在体制上相互独立,在工作上是你中有我,两区干部必须统一思想,共同携手,推动两区发展融合、工作融通、干群融洽。

融合带来什么?

打造株洲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融合只是手段,构建更加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区域深度融合推动两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积极性,实现1+1>2,为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这才是最终目的。

携手共赢,石峰区与经开区有基础。从区位看,两区都是株洲对接长沙的前沿阵地;从产业看,石峰作为株洲工业的发源地,工业基础深厚,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阵地。经开区在北斗产业、大数据产业布局等方面也占据了先机;从资源看,职教城10所院校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从政策看,经开区拥有市级审批权限,在招商引资上具有明显优势。两区融合,优势叠加,必将催生化学反应。

石峰区的减法已经做完,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搬走了负担,搬出了环境和质量,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是深蹲起跳;经开区经过多年的积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体系基本构建,体制机制也即将理顺。随着“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深入实施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加快推进,株洲北斗产业园、融城未来社区、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提质升级等重大战略项目加速推进,将为两区高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知株侠了解到,社会管理职能剥离移交以后,经开区将充分发优势,加速各类人才集聚,注重在招大引强、承接轨道交通产业新孵化项目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加快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石峰区则将立足轨道交通产业优势,加快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建设,引导轨道交通产业新孵化项目布局经开区,大力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功率半导体、现代物流、永磁动力等一批新百亿产业增长极,致力成为中部制造强区和区域科创中心。

“紧扣园区发展主题,双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探索建立健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机制,全面开启株洲经开区与石峰区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篇章,着力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五好园区’。”王庭恺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知株侠相信,站在新起点,石峰区与经开区融合发展、携手并进,必将在“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历史。


制造名城呼唤国家级经开区

胡乐

目前,全省1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长沙有4个,湘潭、衡阳、常德、娄底、永州和邵阳各1家。株洲作为“长株潭”城市一体化核心一极,现有的10个工业园区中仅株洲高新区为国家级园区,尚无国家级经开区,这与其经济总量和工业地位极不相称。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迫切需要一个国家级经开区来为“制造名城”增色添彩。

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株洲经开区、醴陵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园区的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株洲经开区是市区经济发展较快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园区,但经济总量偏小;醴陵经开区是各县市中产值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园区,但多年申报国家级经开区无果,且与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级经开区都是千亿产业园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从今年1月,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庭恺兼任株洲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石峰区委书记邹志超同时任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最近,经开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这些信号释放的含义很明显,就是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更好、更快推动两区加速融合,助力株洲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内部”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外部”也有政策利好消息。去年11月,国家商务部发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的申报要求从原硬性标准调整为评价结果应用,过去申报有标准和门槛,现在须依据评价结果来确定。简而言之,园区有没有达到千亿的经济总量不再是门槛,发展质量摆在了第一位。

目前,株洲经开区的北斗产业、大数据产业已占尽发展先机,从田心高科园“中车系”裂变而来的轨道交通产业新孵化项目也接踵而至,加上石峰区正着力打造功率半导体、永磁动力等一批新百亿产业增长极,这些发展潜力巨大的新产业成为了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重要砝码。不妨大胆点猜想,“十四五期间”,株洲经开区和醴陵经开区是不是都有可能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虽然并未有一个市同时成功创建两个国家经开区的先例,但历史不就是由我们来创造的吗?

来源/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蒿 李逸峰 通讯员/谭洪汀 宋律

编辑/筱安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7352733309(吴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