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赴九州,问苍穹!北京理工大学:承载家国梦,铸就硬科技,逐梦群星间!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招办 来源: 头条号 53404/25

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今天,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在“赴九天、探苍穹”的征程中,北京理工大学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之姿态,逐梦蓝天。一代代北理工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创造了诸多辉煌成就,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标签:

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今天,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在“赴九天、探苍穹”的征程中,北京理工大学“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之姿态,逐梦蓝天。一代代北理工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创造了诸多辉煌成就,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今日上午,“揽月而归,踏梦前行”月球样品接收暨研究工作启动仪式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举行。由“嫦娥五号”带回的珍贵礼物500mg月壤样品将交由北理工团队进行科学研究。

此次北理工获批的第五批次共计500毫克的月球样品意义重大,学校将与有关单位聚智慧、集合力,共同致力于筑起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三座“高楼”,进一步弘扬探月精神,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顾过往,北理工“上九天揽月”的航天征程从未停止。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曾参与研制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近年来,北理工始终积极探索科技前沿,倾力助推航天梦。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中部分成果,感受北理工“直指苍穹”的非凡实力——

(本文仅展示2021年以来部分成果)

精准着陆,北理工“智慧”踏上火星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重要的一步,也有着北理工的科技智慧。

北理工科研团队研制了火星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综合仿真系统、建立火星探测器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参与了着陆巡视器方案阶段进入过程气动力热载荷分析项目,以及承担对天问一号两舱连接解锁机构火工锁设计验证的仿真分析和火工药剂空间寿命验证,对火工锁设计过程低温故障机理进行分析。

首次径向交会对接,北理工助力“太空之吻”实现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现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径向交会对接。在对接过程中,北理工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发挥作用,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相对定位测量信息。

多年来,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航天电子技术研究团队不断改进,研制的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已先后用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三号、天舟一号、天舟二号与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高清“直播”,北理工追光逐影

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火箭高速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电视直播中看到喷射的尾焰、远离的地球、分离的瞬间……这些来自高速飞行火箭上震撼人心的一幕幕,离不开北理工研制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

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以来,该项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为“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将火箭飞行动态的珍贵图像实时传回地面。

此外,为让航天员“太空出差”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北理工参与研制的航天员全沉浸感虚拟现实心理舒缓系统软件还为航天员提供心理支持、舒缓压力、调节生活内容。

“梦天”实验舱搭载实验,北理工逐梦太空

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梦天实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北理工科技伴随“梦天”逐梦苍穹。

梦天舱发射搭载了来自北理工的“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模块中的检测芯片,应用了北理工团队研发出的一体化自动化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使得样品检测可以瞬间完成,且创新性地设计了适合空间环境的样品进样接口,为航天员自主操作提供方便。

“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

服务空间站建设,北理工技术再抵苍穹

2022年11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首次在太空签收“天舟快递”。天舟五号搭载的北理工师生团队自主研制的“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载荷,用于建立在轨辐射损伤风险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这一载荷的研发基础,是由生命学院学生团队参与研制的微生物传感器。后来师生团队持续攻关,针对空间环境辐射生物剂量效应研究需求,解决了空间辐射生物剂量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载荷。

团队成员在超净台开展微生物培养的操作实验

“中国复眼”,为月球拍摄“雷达照”

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建设的“中国复眼”,是我国首个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即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由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就像昆虫的眼睛一样,因此得名“中国复眼”,意为“中国复兴之眼”。该项目致力于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实现高分辨率观测近地/主带小行星、航天器、月球、金星和火星等类地行星以及木星卫星等深空域目标,服务于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并应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过程等前沿科学问题研究。

2022年12月,“中国复眼”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实现在重庆成功开机观测,拍摄到国内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获得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今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建设的“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开工活动举行。该项目将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计划于2025年建成。

位于明月山的“中国复眼”(一期)

国内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宇宙浩瀚,星辰璀璨,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一代代北理工人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用智慧点亮逐梦九天的璀璨星光,他们肩负航天强国的时代使命,于星辰大海勇往无前,在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中矢志不渝!

2023年,欢迎更多心怀航天梦想的青年学子走进北理工,铸航天魂、立报国志、干飞天事、做追梦人,探索灿烂星空下宇宙的奥秘!

关注“北京理工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211、985,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北京理工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官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头条号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招办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