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复盘全球科技类资产:2020-2023

作者:第一财经 来源: 头条号 76505/01

2020年以来,全球科技类资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以2023年4月24日较2019年底这一时段观测,纳斯达克指数、上证科创50指数、创业板综合指数上涨分别为 35%、10%、28%;全球科技类资产在周期波动上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跨市场同步性,

标签:

2020年以来,全球科技类资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以2023年4月24日较2019年底这一时段观测,纳斯达克指数、上证科创50指数、创业板综合指数上涨分别为 35%、10%、28%;全球科技类资产在周期波动上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跨市场同步性,且与全球无风险利率等宏观因素稳定相关,一定不能把它的定价变化完全视为产业趋势或者单个资产特征;同时,由于宏观和产业线索上的差异,内外市场在一些阶段亦存在走势上的差异,了解这些细节差异有助于判断未来。在本篇研究中,我们把2020年以来的科技类资产定价划分为十个时段,并对各个时段主要的定价逻辑做一个复盘。

阶段一20202-3月,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定价衰退。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1.5%左右水平快速回落至0.6%左右水平,美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连续熔断,纳斯达克指数回落达17%,具有避险属性的美元指数反弹1%。国内2019年下半年科创板设立之后,“硬科技”代表的科技类资产弹性一直高于整体;年初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这一风格延续,至2月中旬科创50指数大幅上行;但2月下旬在海外疫情升温背景下大幅调整,2-3月区间科创版指数下行14%。

阶段二,20204-20211月,海外财政货币政策双松,通胀和利率中枢尚低,科技股大幅反弹。国内上证科创50指数先经历同步上行共振,后在科创板解禁压力之下进入震荡调整。疫情升温背景下美联储快速降息至0-0.25%水平;美国财政部大规模发债,并对居民和企业直接补贴和救助,美国经济在深度衰退后触底反弹。名义增长预期好转推升利率,流动性宽松压低利率,两种力量对冲之下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小幅反弹,但一直保持在1.1%以下;两种力量叠加之下科技股大幅反弹,纳指从7300点上升至13000点左右。国内上证科创50指数先经历同步上行共振,至2020年7月13日高点涨幅为66%,后在科创板解禁压力之下进入震荡调整,在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29日期间,科创50整体上行37%。

阶段三,2021120213月,海外通胀抬头,利率上行逻辑演练,科技股初步经历波动。同期国内科技类资产走势基本是同步的先上后下,由于叠加钢铁去产量、煤炭价格上涨预期带来的市场风格的切换,科创50指数回落。海外财政和货币政策强刺激下,美国经济快速复苏,通胀数据开始抬头,CPI同比增速从1.4%上行至4.2%、短期和长期通胀预期升温,带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0.91%上行至1.7%,纳指从单边上行变为先上后下、区间波动,由于企业盈利偏强,整体仍小幅上涨3%。同期国内科技类资产走势基本是同步的先上后下,由于叠加钢铁“去产量”、煤炭价格上涨预期带来的市场风格的切换,科创50指数期间回落12%左右。

阶段四,20214-202112月,流动性是这一时段影响内外科技类资产的主逻辑。海外纳指反弹,国内科技类资产分化,新能源行业崛起。海外美联储坚持“暂时性通胀”观点,一方面维持政策利率在低位,另一方面继续实行量化宽松,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1.4%-1.6%之间徘徊,“低利率+高流动性+强复苏”同时作用于股市的“分母端”和“分子端”。海外科技股再次反弹,纳指上行17%。国内上半年财政后置带来狭义流动性宽松,下半年地产调控伴随内需走弱。科技类仍处于有利的逻辑之下,但资产内部分化,传统行业如医药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上证科创50指数上涨只有9%;“碳中和”预期下新经济、新能源行业崛起,中信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指数上涨57%,创业板指数上涨27%。

阶段五,20221月至20226月,俄乌冲突导致风险溢价抬升,美联储启动加息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缩,海外科技股大幅调整。国内果断通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稳汇率,国内科技股领先于纳斯达克反弹。俄乌冲突暴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短期通胀预期快速走高并有脱锚风险。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启动加息,并宣布6月开始缩表。风险溢价和利率双重打击下,全球科技股价格同步受到重挫,在此期间,纳指下行 23%,科创50和创业板至6月一度回落24%和25%。国内果断通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稳汇率,所以国内科技股领先于纳斯达克反弹,科技股在4月底形成底部。

阶段六,2022616-729日,全球衰退预期逐渐主导,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落62bp,科技股反弹。虽然海外通胀进一步走高,6月美国CPI超预期上行至9.1%,但经济数据快速走弱,ISM制造业PMI开始回落、实际消费环比转负、欧洲PMI数据回落、美国二季度GDP数据连续第二个季度处于收缩区间(美国政府将其解释为技术性衰退),导致市场对经济前景预期较差。这一时段海外科技股基本完全同步于利率拐点,在此期间,纳指涨 16%。国内科技股由于从4月开始上涨在先,这一时段小幅上涨2%。

阶段七,20228-11月初,美联储控通胀压力上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2%以上,科技股回落。国内叠加疫情扰动、地产下台阶所带来的经济和企业盈利下行压力,主要科技指数回落。在2022年8月25日的全球央行年会上,鲍威尔超预期鹰派发言。8-9月就业数据偏强,通胀数据走高,FOMC议息会议保持控通胀主线,且宣布连续第三次加息75bp。市场对终端政策利率预期从8月初的3.27%上升至11月初的5.04%。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57%最高上升至4.24%。无风险利率上行背景下,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2%。国内叠加疫情扰动、地产下台阶所带来的经济和企业盈利下行压力,科创50和创业板分别回落7%和12%。

阶段八,202211-20231月,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美债收益率触顶回落,科技股波动为主。国内疫情达峰预期逐渐升温,复苏资产上修,科技股跑输WINDA美国经济数据持续转弱,10Y2Y和10Y3M利差倒挂程度严重,显示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愈演愈烈。美联储也在2022年12月议息会议中下调加息节奏至50bp,并在2023年1月会议中进一步下调至25bp。在此期间,纳指涨10%,股指表现反应出两层逻辑的抗衡:一是经济衰退压力下美联储可能会降息,利于估值修复(分母端);二是经济周期下行速度过快拖累企业增长,不利于盈利(分子端)。国内疫情达峰预期导致资产整体上修但科技类资产小幅下行,WIND全A指数11月初-1月底上行约6%,科创50下行4 %、创业板指数上行3%。

阶段九,20232月,海外经济呈现韧性,美国加息空间的预期再度上修,全球科技股调整。美国就业、消费、PMI数据均指向美国经济韧性较强,市场开始押注3月FOMC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可能再次上调加息幅度至50bp,终端政策利率预期从4.89%上升至5.42%。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3.42%跳升至3.99%,纳指下行4%;美元指数上行3% 。同期科创50和创业板指数分别回落3%和2%。

阶段十,20233月,市场预期美国加息临近末端,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52bp,同时人工智能引领技术革命预期,全球科技股上行。4月第二周起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反弹。3月欧美金融市场波动导致货币政策走向折中,加息临近结束的预期上行,引导美债收益率从3.99%下行至3.47%;同时ChatGPT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线索,国内亦有多个大数据模型发布。科技股指在银行业危机初期大幅回落后,快速走强。3月期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52bp;纳斯达克指数上行7%;科创50指数上行9%。不过4月第二周起,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因部分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而有所反弹,最高从3.47%回升至3.59%。

展望下一阶段海外基本面,美国经济周期下行仍将持续,但部分领域继续呈现韧性;同时通胀回落速度较慢限制美联储转向宽松的空间,我们维持5月可能还有一次加息,下半年不降息的判断。如果5月是最后一次加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仍存在下行空间,以反映一轮历史上斜率最陡峭的加息周期之一的结束。但由于利率对加息结束前期已有相当程度反映,补充定价的空间不一定会特别大。同时,三因素可能对美债收益率的下行存在牵制:一是4月以来的部分经济数据仍有韧性;二是FED WATCH数据显示市场对下半年降息预期仍强,这一点若逐渐被证伪会对预期有打击;三是欧央行和英央行加息持续时间可能比美联储更长,且全球主要央行仍在缩表,对流动性产生压制。所以,我们推测市场可能会对加息结束有一次性反应,但对后续利率下行对科技股的提振作用可能很难再像3月那么集中。

展望下一阶段国内基本面,中国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数字经济领域可能会存在政策红利。这是除全球无风险利率之外,对于科技类资产的另一重要影响线索。同时,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走势也十分重要,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宽松”是对科技类资产估值最有利的组合。如果经济继续复苏,则存在盈利支撑的资产类型会重新多样化。

核心假设风险:美国经济因美联储快速收紧流动性而陷入深度衰退,导致美联储超预期降息或者提前结束缩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升级,导致美债收益率暴跌;俄乌局势升级,引发全球通胀再度升温;欧美银行储蓄转移加速导致信贷收缩幅度超预期。

(郭磊为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头条号 作者:第一财经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