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精华
吴晓波财经作家专精特新:在创新的革命中焕然一新我们讲专精特新,它是在中国制造的大地图、大生态链下发生的一个景象。第一,在中国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以装配能力为主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淘汰。如今大型的制造企业,做3000亿生意只要3000个蓝领工人。我们去云南白药,一年做4亿支牙膏,60亿产值,占到中国牙膏市场的24%,只需要50个人。我们去慕思寝具,一天做一万张床垫,只要200人。所以大型公司一旦形成智能化之后,它的用工越来越少,它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类企业只要靠资本和技术驱动,就能把所有的中小企业干掉,之前它们各自的成本优势、渠道优势都消失了。这是一个特别残酷的现实。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企业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但中国熟练的产业工人,具有编程能力的、计算能力的、维修能力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蓝领工人、工程师太少了,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太少了。我们最近跟工信部一起合作研究专精特新的数据,发现了四个喜人现状,在此分享给大家:第一,专注细分领域。八千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专注在细分行业,平均年限为16年,80.3%企业在十年以上。我写《大败局》,很少研究企业成功,我只研究企业失败。一个人很成功,站在我面前,我就问他一句话,你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中国1978年以来,4年到5年一次危机,没有经历过两次的人,成功对他而言就是一个非常泡沫化的名词,长期主义是所有的企业经营者最后的一条底线。第二,数字化迭代。超95%的专精特新企业近三年保持数字化连续性投入。我做调研时发觉,任何一个企业要进行数字化改造,企业内部最大的阻碍就是老板。因为绝大部分老板对数字化转型,他是不了解、没认知的。很多企业死在数字化转型路上,他们以为钱能解决问题,以为外包能解决问题,结果两个都不是。所以数字化转型也是挺熬人的事情,大概需要5年到8年。第三,研发水平高。这8000多家企业持有14万余项发明专利,平均每家持有15.7项。第四,行业话语权。过去,行业标准大量是国家行业标准,最近两年,人们发现很多我们从事的行业国家是没有标准的,或者这个行业是刚刚出现的,这就是机会。这些企业,起草修订行业标准13000多项,平均每家1.5项。这个图也很重要,全球供应链变局与专精特新。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人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强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家觉得,一些企业离开中国以后,找不到产业配套。造成这个幻觉的一个原因是,在很长时间里面,中国站在这里,我们做制造,中国人很勤奋。我们通过时间换空间,市场换技术,把国外的技术拿过来,生产完以后把东西再卖给他们,卖完以后再换成美元、换成储备,与此同时,我们和其他欠发达国家交易,我们把他们的资源全买过来,然后再把商品卖给他们。如果这个循环能够持续下去的话,我们也不需要怕美国制裁。但问题在于,1990年代,我们出口的产品中,制成品占比70%,中间件30%。2018年开始,制成品占比30%,中间件70%。欧美发达国家可以把技术给我们,然后把这些装配工厂迁到墨西哥、越南、印度、印尼。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很快,尤其是3月,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但仔细看一下,欧美订单大规模下降,增加的是俄罗斯和东南亚,东南亚增加是我们装配工厂出去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大规模的中间件出口到这些地方去了。所以,今年一季度整个外贸数据,就已经体现了一个趋势性的变革。为什么专精特新变的特别重要?当装配工厂外迁成为趋势,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将决定未来。第一,我们需要掌握了核心技术;第二,我们成为了全球的产品中试基地,2019年之前,硅谷公司90%的中试基地都在中国;第三,我们的产业集群效应能够形成;第四,我们的全球供应链协同能够形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要不要和中国脱钩,其实决定权并不在欧盟,不在美国,在中国。中国靠谁呢?靠在座的各位。我在过去十年认为,中国没有传统的产业和夕阳的产业,所谓的传统和夕阳是人传统、你这个人夕阳了。从标杆工厂到专精特新,只要这个行业中出现几个疯子,出现几个创新者,它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从专精特新视角看产业发展与创新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慢慢发展为生产性的创新。什么叫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谁胆子大、早借钱、借钱多,投到一些资产升值的门类里面,比如说土地、房地产等主通道上去,就会赚很多很多钱。很多企业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就是被这种资产上升的逻辑迷惑了。等到有一天资产价格不再上升了,债却全是真的,这个时候就爆仓了。过去这些年,凡是过度的、横向的、无关联的扩张,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基本上都歇菜了。恰恰是那些比较专精特新的、负债有效控制的,高度注重现金流,这样的公司活得长。而且资产负债表扩张这样的“繁荣”逻辑有两个必然的结果:第一,泡沫太大一定会被吹破的。第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繁荣”逻辑中,一定是有博弈性的。举例说,你在这里买套房子单价2万元,转到A手上3万元,转到B这里是5万元。同样一个住的地方,凭什么B就比你买贵了那么多呢?这对于他公平吗?这种带有财富再分配属性的资产升值“繁荣”从底层逻辑看是有问题的。国家现在,第一,让搞实体经济,让搞生产性的创新,鼓励搞专精特新。就像一个苹果公司,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所有的产业链都受益。这就是提升社会净福利的创新,生产出好的产品和服务,让所有人去获益。第二,国家把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部分中小企业本身过去小散乱也必须提升。第三,国家要求现在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一定要补链强链。这个不可能都是靠大型的国企来做,因为它们的创新效率总体上是比较低的,我们必须要靠一批特别的专精特新的民营企业去把一个一个环节里的漏洞都补起来,和国企一起把供应链做扎实。这就是当下专精特新特别火的原因。而中小企业如果要搞专精特新,一定要把研发和专利技术,这两个核心指标提升起来。因为过去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的习惯,是拷贝、模仿、加工等等。现在一定要去做那些难而正确的事情:你究竟在研发上有什么样的投入,究竟在专利上有没有什么突破。此外,很多人老觉得,做专精特新只能做个小企业。而且政府部门也说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这样一个范畴。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有专家讲到,不是这么回事,其实小行业里面也有不小的企业,而且专精特新企业随着时间也是会长大的。专精特新的时代对于我们的企业家、对于我们的企业,在思考自己的战略问题时,应该有一些不同于过去的草莽时代、遍地是黄金的时代、高歌猛进的时代的一些新的思考。第一,既然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从资产负债表扩张到生产性创新,所以你要想办法去建立你的核心能力。第二,既然市场非常动荡,风大雨大,因此你不能乐观和盲动,要准备好过冬的粮草和棉衣。第三,很多行业都在存量化,在存量化的市场里面必须要不断地变革,依靠价值创新。第四,过去不断追风口,今天要有挖油井的心态,要有耐心,要找对工具,怎么去把深深的油给挖出来。第五,过去只想着股东利益,但现在国家强调高质量发展中去推动共同富裕,所以要对利益相关方更好,换句话说,最起码可以对你的员工做得更好,对上下游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只有持续地学习,拥抱未来,才能把握一个正确的航道。希望我们在专精特新的道路上,要坚守底线,要坚持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做清醒的价值创造者和创新者。叶军钉钉总裁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数字化进入智能时代钉钉其实和“专精特新”缘分颇深,因为全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其中有60%都在使用钉钉。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些我们自身企业在这个产业赛道上的思考,以及我们看到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天有位媒体老师问我,为什么AI好像一夜之间被广泛传播了?我跟他讲,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观察到,最近二十年我们从PC时代走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然后又到智能化AI时代。现下,因为大模型的出现,我们很多工作即将发生彻底的颠覆,我们会发现一个设计师需要花一个礼拜完成的图,AI不到5分钟便能完成,所以未来公司的设计部很有可能是一个老板加5个AI机器人。这件事情背后的原理是基于大模型的出现。大模型将现有的知识“吸收”,并转化成了数字化的表达,从而进行了数字化的推理,实现人机互动,而这就是GPT。可以看到当今时代,大模型具备了问题提炼、消化再解答的思考能力。在今天,我们还拥有了一个实时数据引擎作为支撑,能够把历史数据和今天新的数据结合,产生一个随着时间而更新的答案。因此,我们认为很多事情会随着技术的变革而发生改变。最近两年,钉钉在做的工作便是帮助产业做数字化。我相信如今有了AI的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愿意去使用更加先进的数字化变革的工具和方法。当我们再回看过去的二十年,更能认识到好奇心和学习的重要性。希望钉钉能够通过先进的数字化变革工具和方法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变得现代化,成为企业前进过程中的陪伴者。张奥平知名经济学家、创投专家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专精特新当前政策及资本化机遇近两年,大家都应该有个切身的感受,企业的发展越发和政策乃至国家的战略连在一起。那么企业如何看清政策方向,抓住关键机遇呢?每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给第二年经济工作定总基调,做主要工作任务安排。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一个关键词叫“新型举国体制”,国家要靠“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这背后具体有哪些确定性机遇,我们后续详细讲。首先,要思考清楚近几年国家为何如此强调创新驱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说:“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将经历由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再到创新驱动,最后到资本财富驱动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已走过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到了需要创新驱动的阶段。从下面这张《各大经济体人均GDP走势(美元)》图中可以看到,人均GNI1.3 万美元是一个无形的坎,这是2022年7月世界银行所划定的最新的高收入国家门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去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离这个坎仅一步之遥。可以看到,跨过这个坎的国家,无一例外全都实现了创新驱动。我们再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容:第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第二,支持和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两个便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两大关键。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有四个面向,其中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尤其值得关注。而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国家已清晰地给我们指明一大方向——“专精特新”。政府为推动企业向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正在搭建一个生态。例如,促进科研院所跟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且大部分费用由政府部门补贴。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也推出利息更低的“专精特新贷”,用于支持创新型企业。此外,政府部门也在推动行业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寻找“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供应链的协同。所以,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获得的远不只一笔政策补贴,很有可能国企、行业龙头主动找你合作,这些都会在未来更加细化落实。光有产业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远远不够,企业创新一定需要资金的推动。例如,纳斯达克成立在美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1971年。苹果、微软两家当今世界科技龙头企业,则分别于1980年和1986年登陆纳斯达克,实现持续的融资创新发展。同样,中国经济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一样需要资本市场助力,实现产融结合。因此,2019年7月,首个试点注册制的板块——科创板开市,支持硬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2021年11月,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北交所开市,“科技—产业—资本”链条正在高效打通。此外,现在各地的区域股权交易所,在打造“专精特新”专板。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朝着长期价值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低碳化、专精特新),资本会追着我们跑,也会给我们的长期价值定价。最后,送给我们企业家朋友三个词,第一,定心,看清政策方向,便可定心;第二,定力,抓住政策关键机遇,要靠定力;第三,定数,实现价值发展,自有定数。从而实现长期价值化发展。本次峰会上吴晓波老师还与浙江省纺织业新模式新业态的优秀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对谈,看他们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下,立足“纺织”这个传统业态,开启产业创新之路的。在21日下午的篇章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原主任翟燕驹、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终身教授李平、TCL创投管理合伙人马华等嘉宾,也分别就“智能制造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的困境与机遇”“硬科技领域的发展与投资机遇”等主题进行了演讲。此外,在本届峰会上,吴晓波老师还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及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副理事长、主任宁金彪,中德制造业研修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精特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丹共同启动了“2023专精特新城市行”活动。在“得专精特新得天下”的产城竞争中,890新商学希望可以在2023年走进20座智能制造之城,携手100个行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链接辐射100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陪伴企业与企业家们共同在产业智能化浪潮中,乘风破浪!在此,我们也诚邀地方政府、协会商会、产业园区或者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加入到专精特新城市行的发起中来,共同助力企业发展高质量转型,共同陪伴中国的小巨人与产业集群在浪潮中健康成长。文 / 巴九灵 转载自吴晓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