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半导体 » 正文

三星、美光、SK迎来巨亏,从半导体存储看产业逻辑和大国之争

作者:单仁行 来源: 头条号 108305/01

01今年半导体行业的巨头,在开局的第一季度并不太景气。三星第一季度的销售额63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是6000亿韩元,约31亿人民币,看起来赚了很多,但这个数字同比可是暴跌了96%。另一家韩国芯片巨头SK海力士也没好到哪里去,第一

标签:

01


今年半导体行业的巨头,在开局的第一季度并不太景气。


三星第一季度的销售额63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是6000亿韩元,约31亿人民币,看起来赚了很多,但这个数字同比可是暴跌了96%。


另一家韩国芯片巨头SK海力士也没好到哪里去,第一季度亏损3.4万亿韩元,大概是人民币176亿,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差业绩。


美国的巨头美光,也公布了财报,营收36.9亿美元,亏损2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一半还不止。


这三家巨头的业绩,直接反映了半导体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市场,存储器。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个被寡头垄断的市场,同时在这个市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半导体产业的变迁与格局。


02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存储器?


简单来说就是给芯片存数据的元器件,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数字芯片都需要搭载存储器才能运行。


用我们经常见到的电脑和手机举例,CPU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先把数据存在存储器里,然后再调用去计算,这个存储器就叫闪存。


我们平常叫做运行内存,手机参数里的8G或者12G说的就是这个,一般分为NAND、NOR。


还有一种就是存固定数据的,比如图片、视频、音乐,这一类的叫做内存,主要产品就是DRAM。



存储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占据了半导体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是半导体产业中最大的细分领域,所以它的涨跌也和半导体紧密相关。


当然,存储器市场也是赢者通吃的一个产业,根据数据显示,在DRAM市场中,三星份额为40.7%,全球第一,SK海力士是28.8%,排名第二,美光是26.4%,排名第三。


这三家企业占据了全球96%的市场份额,掌握了整个存储产业的定价权。


按理说,这么垄断的产业当中,寡头当然会过得很好咯。


那为什么会出现寡头大面积亏损的情况呢?


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产业供应链体系太长,所导致的供需失衡,这种问题不光是在存储器上有,在整个半导体产业,包括高精尖产业里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我们也把它叫做“长鞭效应”。


以这两年半导体的周期变化为例,当市场需求爆发,供大于求的时候,IC设计企业会迅速去找台积电这样制造商紧急下单,赶排期。


制造商收到订单一看有戏,那我就要去采购设备,建厂房。


这些都需要时间,但需求的雪球会越滚越大,这里面有不少是真实的市场需求,也有不少企业是从众心理,制造商即使拼命建厂房,拼命扩产,总觉得满足不了需求。


这个链条就出现一个需求和供给的时间差。


比如一月份消费者要100颗芯片,制造商通过扩产在三月生产出来了,但这个时候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提升到200颗,那么按照预期,市场需求还会扩大。


终端厂商和设计商又会拼命催促制造商,行情好,赶紧造呀。



这个时候,制造商的订单可能就有500颗了,等生产能力逐渐爬坡到了每月500颗,结果市场需求满了,供过于求了,甚至厂商宁愿毁单、砍单都不愿意继续购买了。


这就导致扩充的产能卖不出去,造成库存积压,然后无奈亏损,打折出售。


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光今年就是遇到了这种问题。


当然,可能有人会奇怪,这些制造商难道就不能提前预判市场需求吗?


一方面是因为产业链条太长,另一方面就是“逆周期扩产”的因素了,这就是根据行业周期的走向和企业自身条件,对市场极限预判。


03


一般来说,当企业遇到下行周期的时候都会选择减产,或者给工人放假,这都可以理解。


但要是在下行周期扩产,可能很多人就无法理解了。


这里边牵扯到一个商业里的“逆周期投资”的操作。



三星当年就是靠这一招把日本和欧洲的存储企业打趴下的。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呈现爆发式增长,导致美国企业节节败退,连发明存储器的英特尔都被逼的转行去做CPU了。


为了限制日本半导体的发展,美国和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要对进口的日本电子产品加征100%的关税,同时要求美国企业必须在日本半导体产业中拥有30%的市场份额,大家看到这个条件是不是很熟悉?


这一系列操作打残了日本半导体,也顺便让三星受益了。


因为日本半导体被遏制了,但需求还在啊。



三星开始挖人、砸钱,大力发展自家的存储产业,特别是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加大投资力度。


当然,这么做在短期内肯定是亏损的,但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道理很简单,在周期下行阶段,需求减少,搞不好卖出去也是亏本的,人人都想着收缩。


但三星越是别人不做的生意,自己越要赔钱做,为的就是保住客户,跟客户建立稳定的关系,占领更大的市场。


一旦行业恢复增长,三星就提价再把亏的钱再赚回来,这里其实就是考验企业对周期的精准预测以及综合能力了,特别是营销能力,因为这个时期你需要把有限的资源争取到最多的客户,亏小钱,办大事。


当市场行情都好的时候,大家都不缺钱,你想超越自然更困难。


我之前也讲过,寒冬里一定不是一动不动,一动不动就可能会被冻死,收缩是为了更好的把拳头收回来蓄力,去肥增肌,集中力量再打出去。



任正非在寒冬论里也说到,放弃部分市场,聚焦在主航道上,在战略关键机会点上不惜代价的投入。


没有投入,自然就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增长。


三星就是靠“逆周期投资”把日本半导体企业给挤下去,又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故技重施,把欧洲的奇梦达赶了出去,实现了真正的寡头垄断。


当然,三星也很聪明,我们对比市场份额,三星比SK海力士、美光都要多,但这两家加起来又比三星多,而且美国企业有话语权,也就没发生制裁。


三家企业乐呵呵的搞垄断,甚至到行业下行周期,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都不扩产了,而是转为今天你家起火,明天我家断电,市场就会陷入缺货的紧张情绪之中,处在低谷的存储器价格自然就抬起来一点。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中国存储的崛起。


04


最近十年,国内存储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长江存储,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路从32层堆叠发展到128层堆叠,甚至有消息传出长江存储的DRAM产品要进入苹果的供应体系。


与三星这种深耕30年的龙头相比,长江存储成立时间十分的晚,但也具有中国式特点,“集中力量办大事”。


2016年在武汉政府牵头下,紫光集团、武汉新芯以及芯片大基金共同成立了长江存储,投资高达240亿美元。


钱有了,核心的是技术。



在2013年,武汉新芯就和中科院微电子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微系统所签署了IP联合授权,新成立的长江存储也获得这四家机构近1500件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利使用权,基本上是集中了各方力量,特别是校企联合,取得非常多的突破,在短短几年内就走完了韩国企业十几年的路。


但是,半导体产业不仅是一个周期性产业,现在还是一个对政策非常敏感的行业。


在2018年至2022年,三巨头之一的美光,5年时间支出954万美元游说政府官员,去打击中国的存储制造产业。


在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大背景下,去年年底,美国把长江存储列入实体清单,享受了和华为同等待遇。


而且,美国和ASML以及日本的尼康达成协议,这两家的光刻机禁止卖给长江存储。



同样在3月31日,国家网信办宣布,对美光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一场中美之间的存储之战,已经无可避免的打响了。


这其中不仅考验着企业对于产业周期的理解和预判,也涵盖着企业家对于市场需求和对手的决策。


面对下行周期,我哪些业务要收缩,哪些业务和能力需要保持投入,我还有哪些客户不能放弃?我的对手会怎么选择?我要怎么应对?


这些全部都是商业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同样,在较量背后,也有着大国博弈。



企业的发展要看需求,看机会,还要看政策。


古往今来,有把握产业机遇的企业一时风头无两,但能基业长青的,一定是把企业命运和国运交织在一起,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