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希望能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如果你对ESG话题感兴趣,或者在相关方向创业,欢迎联系本文作者,峰瑞资本副总裁咸金彤(jintong@freesvc.com)。互动福利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对ESG的思考。留言最走心的6位读者,我们将送出英国经济学家亚历克斯·爱德蒙斯的新作《蛋糕经济学》。
/ 01 /
ESG如何走到今天?ESG投资可追溯至19世纪的“伦理投资”,西方宗教教会通过伦理道德衡量投资,规避某些“有罪”的行业。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拥有明确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现代基金正式成立。1965年,在瑞典禁酒运动的背景下,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基金Akite Ansvar Aktiefond宣告成立,该基金的核心策略明确将酒精和烟草类企业从投资组合里剔除。1971年,由两位牧师共同发起的派克斯世界基金(Pax World Funds)在美国成立,该基金明确表示避免投资支持越战的相关企业。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ESG投资概念,提倡在投资中关注环境、社会、治理问题。2006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发布,对ESG概念发展和领域设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年,高盛集团发布ESG研究报告,将“环境、社会、治理”概念整合到一起,标志ESG概念正式形成。此后,国际组织、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不断深化ESG概念,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ESG理念。国际投资机构陆续推出ESG投资产品,ESG理念与产品不断完善与丰富。新冠疫情爆发后,公众更加关注健康、环境、社会发展等议题,ESG投资也得到更多关注度,ESG资产管理规模呈现加快扩张态势。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发布的《可持续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初全球可持续投资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5.5万亿美元,2012年初至20年初,年复合增长率为13.02%,远超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体增速6.01%全球ESG资产预计于2022年达到41万亿美元,彭博预测,这一数字到2025年将达到50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管理资产的三分之一。目前,全球最大的ESG投资市场是美国,过去两年,美国ESG投资的增速超过40%。截至今年10月,全球已有300余个机构签署了UNPRB(联合国责任银行原则),明确了签署方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经营应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巴黎气候协定》相适应。/ 02 /
ESG、CSR与双碳,不是一回事▍ESG VS CSR相比于ESG,企业社会责任(CSR)之前更加为人熟知。许多大公司设置了CSR部门,主要活动聚焦在慈善、扶贫和公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李怡萱认为,ESG是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演化。相较于CSR,ESG理念的涵盖范围更加全面,体系更加健全,与业务的关系也更紧密。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包括:面向对象:CSR更多是面向公众的,通过PR传达。ESG主要面向资本市场,有专业的评级和衡量体系,可以定量地去评判。与业务的关系:CSR强调企业对社会的回馈,与业务的关系没那么紧密,而ESG强调公司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与业务的关系更加紧密,从策划至落实都需要更长的周期。
强制性:CSR相对属于非强制行为,ESG的强制趋势则日益明显,我们在下一部分会详细展开。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已经把ESG提升至公司顶层设计高度,推出ESG或可持续发展相关战略,并调整组织架构。
▍ESG VS 双碳“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ESG的“E”代表Environment ,对环境友好(低碳/零碳),是ESG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ESG投资的重要领域。可见,ESG的范围比双碳要更大。
/ 03 /
在中国,为什么ESG变得如此重要?中国的ESG投资在2016年后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相比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企业为什么要关注ESG?我们可以从国家战略、资本市场的要求和对企业自身三个角度去理解。第一,从国家角度,ESG战略有助于中国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去数年,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有关的措施。第二,资本市场披露ESG信息成为趋势。目前相关政策部门已经开始把披露ESG信息纳入金融监管,碳达峰、碳中和成为责任投资的焦点。ESG信息披露制度倒逼企业重视ESG体系,推动企业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要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部分资本市场ESG相关政策汇总:早在2012年,港交所便发布《ESG报告指引》,作为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建议;2019年12月,港交所确定了新版《指引》内容,进一步扩大强制披露的范围。2020年9月,深交所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主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等企业会得到加分。
2022年1月,上交所发布《关于做好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科创板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ESG信息,并“视情况”单独出具报告。
2022年4月,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将“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作为职责之一,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将ESG纳入其中,作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共有超1100家A股公司发布了2020年ESG报告,发布报告的公司数量占比近27%。第三,从企业角度,ESG 做得好,企业能从长期发展中受益。2015年,德意志资产及财富管理投资有限公司的Gunnar Friede与两位汉堡大学的社会科学学者Timo Busch、Alexander Bassen,对1970-2015年约2200项实证进行综合性总结,指出超过90%的研究表明,ESG与企业财务绩效存在非负关系,其中大部分表现出正向关联性。ESG可以使公司用一种理性的、社会价值的视角看待企业的投入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成果,既能帮助公司预判潜在的机遇,也能提升公司整体美誉度和在资本市场的信誉度。对内,ESG评级指数越高的公司,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能也越强。正如中金 ESG 研究报告基于量化研究得出的结论:“公司治理(Governance)本身即可贡献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在短期,企业在ESG领域的投入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但长期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资本和社会效益,帮助企业走得更长远。
/ 04 /
ESG 评价体系:海外与中国虽然ESG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如何衡量企业ESG水平仍然是“非共识”的状态。ESG标准可以笼统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ESG信息披露标准,另一类是ESG评级标准。ESG信息披露标准通常由权威国际组织、NGO或权威科研机构制定,例如国外的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CDSB(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以上标准因面向不同利益相关方、聚焦不同的维度或议题,因此对信息披露机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海外ESG资管规模的扩张,驱动了ESG评级机构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ESG评级机构有600多家,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包括财经资讯及信息服务提供商彭博、汤森路透、路孚特;指数公司明晟与富时罗素;投资研究机构、国际基金评级机构晨星等。国内ESG评价体系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却很迅速。国内主流的ESG评级机构包括:指数公司华证和中证、绿色金融及责任投资服务机构商道融绿、基金管理公司嘉实、金融信息服务企业万德,以及公益机构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等。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均对发行人或IPO企业提出ESG信息披露的合规要求,包含自愿披露、强制披露、以及不遵守就解释等细则。以中证ESG评价体系为例,这个体系主要覆盖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评价内容包括:“E(环境)”,环境是人们目前相当重视的部分,碳排放、污物与废物排放、绿色金融等都属于这个范畴。“S(社会)”,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对待员工、供应链、客户与消费者这些利益相关方,以及在慈善活动、责任管理方面的举措。
“G(公司治理)”的角度,股东治理、机构运作、信息披露等等都包含在内。如今A股也提高了上市企业披露董监高信息的要求。以上这些评价维度不仅仅是在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在帮助公司变得更好、更强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李怡萱认为,“ESG参考标准过多”既是ESG理念蓬勃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企业在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并不统一、甚至一致性较低的标准体系势必给企业披露与评价工作带来巨大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无法为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与此同时,由于投资人所认可的评价标准均由外国公司制定,因国情不同和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水土不服”现象频频发生,这也使得中国企业面临“有失公允”的ESG评价结果。全球来看,各大权威国际组织正在形成合力,试图为公众提供统一的可供参考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例如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标准即为五大ESG标准的“新合体”,拟于2023年正式推行。国内而言,2022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资本市场的具体实践,研究开展投资项目的ESG评价,并指出ESG评价工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有望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