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最近火起来的“硬科技”,到底厉害在哪儿?

作者:群众杂志 来源: 头条号 66005/05

2019年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随后,许多媒体纷纷聚焦“硬科技”这一新词,使其迅速进入公众的视野。而在2018年12月召开的国家科技

标签:

2019年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随后,许多媒体纷纷聚焦“硬科技”这一新词,使其迅速进入公众的视野。而在2018年12月召开的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也曾明确提出,要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硬科技”?一般认为,这个说法是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米磊博士于2010年率先提出的,此后他一直践行与倡导硬科技理念。他认为,“硬科技”是指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光子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属于能够在全球领跑的核心科技,是具有知识产权、壁垒足够高、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此,米磊博士有一个形象比喻:“硬科技”好比是“骨头”,实体经济是“肌肉”,虚拟经济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对于一个人来说,一定要有很好的骨头才能够支撑身体。

西安,作为“硬科技”概念的诞生地,提出要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这一目标,非常契合这座城市的特点。西安拥有高校、科研机构500多家,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研发实力,发展“硬科技”具有较好的基础优势。2017年以来,西安连续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并实施了“硬科技+”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成为硬科技的先行规划者和践行者。在西咸新区,还出现了全国首个以“硬科技小镇”为概念的主题园区。

2019年12月2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头版刊发一篇 “申言”署名评论,题为《让“硬科技”更“硬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较大关注。该文说,一座城市的创新策源力,以当下流行的一个评判方式,就是要看有没有足够多的“硬科技”企业。上海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金融和科创之间架起桥梁,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硬科技”企业注入动力,让他们在技术上更加“硬核”,在发展上更加“硬气”。通过这篇评论,可以看到上海对发展“硬科技”的鲜明态度。

此外,北京、杭州、深圳等地也对“硬科技”青睐有加。北京已经成立了“北京硬科技基金”,该基金由北京科技创新基金、三峡资本、实创集团、国投创合、中植资本、中科创星共同出资设立;在杭州,“硬科技”已被写入政府文件,且成立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主攻这一领域研究;在深圳,“硬科技”企业在全市独角兽企业总量中占比超过六成;在成都,“硬科技”成为屡屡被提及的热词,发力这一领域成为共识。

而在资本市场,“硬科技”企业更是成为受瞩目的概念。中国证监会明确表示,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赴科创板上市。截至2019年11月4日,已有171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硬科技”企业占比大。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共有30家。已上市的46家科创板公司中,也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占比最大。

摘编自《群众》2019年第24期,盛励整理

责任编辑:苏胜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头条号 作者:群众杂志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