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9日,2023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沈阳举办。

全国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沈阳,解读国家前沿的政策措施,提出中小企业发展难点痛点的破解之道,分享先进的经验和创新成果,展示前沿的理念和技术,推荐优秀的成功案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各位“大咖”们的精彩演讲吧。
主题一:金融赋能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 喻隆斌聚焦重点产业链布局,新增培育一批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聚焦辽宁省新一代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行业规模较小、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建立辽宁省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培育库,对标国家认证标准,主动挖掘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强指导和跟踪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群数量和质量有力提升。通过沙龙座谈、路演推荐等,推动作为“链主”的合作,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进一步与科研院所协同发展,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链。完善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和流程,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服务体系,力争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专精特新“小巨人”支撑。

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裁 陈文从风险管理视角看待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站在金融机构角度,最关心的还是风险,企业信用风险问题,甚至还有欺诈风险问题,都是金融机构要非常关心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判识能力有限,欺诈风险判识能力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使得一些特别有需要的业务无从做起来。金融机构必须对这些机构有一些很好的运营效率,否则就会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很难变成可持续业务。风险管理,既要保证提供普惠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又能够让金融机构创造收益,在这种平衡上,可以考虑用一些新型数字化的科技手段来加以支持。
主题二:绿色低碳
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主任 李命志我觉得低碳绿色发展也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同样可以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实际上,低碳绿色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巨大的商机,发展可再生能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会带来智能电网、虚拟储能、需求侧响应等等,都是一些巨大的产业机会,在节能方面,对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工厂、制造业重地来说,节能和循环经济是非常广阔的领域,不管在建筑、交通等领域,商机无限。即使在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领域,难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但是现在很多机构也预测,这个领域将来的发展规模也不可小视。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谢肇煦企业、行业及相关平台角度,切实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增强低碳竞争力,中小企业应基于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开展运营边界、供应链和产品的碳排放管理,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切实开展碳排放数据评价认证、诊断、供应链碳管理及相关能力建设,通过管理优化自身与供应链碳排放,引导和影响各级供应链和供应商开展碳减排。建立应对体系或机制,管控环境风险,降低碳贸易壁垒影响,紧密关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清洁生产法案等外部政策法规的变化趋势以及国内法规,增强企业合规管理和应对风险能力。可通过合作交流寻求专业机构的培训和辅导,建立企业针对新法规应对体系,确保及时满足新的法规要求,降低贸易壁垒影响,抢占新市场。
主题三:数字化赋能
联想中国区副总裁 刘克金如何走出“困难区”,把握住新机遇?需要一个有力抓手。我认为这个抓手就是数字服务。数字服务,聚焦数字化基础、管理、经营和成效四个维度,聚合“端边云网智”新IT全栈技术、产品和方案以及生态资源,来陪伴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数字服务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帮助中小企业客户夯实数字化基础、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经营能力,最终实现业绩的增长。数字服务平台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助力中小企业通过“先进入、早受益、再迭代”的方式,以更清晰的认知、更明确的路径和更低的成本,走出数字化“困难区”。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副总经理 陈潇潇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主线如何选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资金相对有限,所以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真正起到效果的,和他们战略相结合的方向上来,通过运营环节、运营环节,再到整体的管理环节,分层次开展和提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找到一些突破点,才能真正实现他们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效果的体现。数字化转型就是实施各种软件吗?智能制造更多是设备,解决的是自动化问题。好多企业认为更多是上软件,其实并不是这样。对于数字化转型来说,更多的是把企业的整体业务和流程,通过软件进行提升和固化,最后实现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生产管控,才能将这些数据的积累,对数据进行决策知识的分析,对企业真正提供效应的效果,达到数字化转型的目的。
主题四:精益管理
北京成长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邰慧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精益管理,真正让它落地,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从战略落下来的持续改进的策略,持续改进策略之后要有机构、人才标准体系、管理机制还有持续改进的行动。这个闭环,从组织到人到标准、到机制、到行动的闭环,能够确保这件事的落地。底层是要有一个文化的建设支持,就是人人都要有精益管理的思想,有节约,有提升效率,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还有一点,现在叫数字化支撑。现在的数字化更有利于企业做精益化管理,因为只有数字化能够把你所有经营管理的数据记录、你的测评、你的测量、你的标准、你改善的结果,都能有非常清晰的指示,最终你根据数据的变化和绩效的改进结果,可以促进持续管理的闭环。中小企业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辽宁这片沃土正在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相信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总监制/吴滨监制/王雪冬 李莹审核/阮峰 于黎黎主编/周默记者/阮峰 付竹溪 金鑫 杨天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