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ESG » 正文

中国中铁一月内连收两笔环境罚单,ESG为何没有发挥作用?

作者:中国慈善家杂志 来源: 头条号 20705/07

当前,一个企业的ESG状况还无法完全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近期,中国中铁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在一个月之间接连收到了两笔环境处罚。第一张环境罚单开给了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其因施工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被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处以40万元罚款

标签:

当前,一个企业的ESG状况还无法完全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


近期,中国中铁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在一个月之间接连收到了两笔环境处罚。第一张环境罚单开给了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其因施工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被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处以40万元罚款;第二张环境罚单则是落到了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头上,其因搅拌废水直接排放收到自贡市生态环境局56.27万元处罚。

据了解,此次中国中铁的两笔罚单都是根据《水污染防治法》所设处罚标准做出的裁决,所罚金额并不低,也符合2015年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执法力度大大加强的实际要求。但对于中国中铁而言,是否能真正起到处罚和震慑作用尚未可知。

中国中铁2022年年报显示,其公司子公司下属的个别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水排放、施工环境噪音未严格做好防尘降噪等措施,受到当地环保监管等部门行政处罚,累计处罚金额约为163.35万元,处罚事项涉及30个工程项目。

也就是说,中国中铁并非第一次因为子公司环保问题受罚。从此次受罚的结果来看,目前,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已完成整改,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虽有拒不配合调查的情况,但也已完成整改。

在环保组织“蔚蓝地图”技术总监阮清鸳看来,中国中铁连续收到环境罚单,说明公司在施工环节中的环境管理存在纰漏。她建议,中铁应充分利用环境大数据,监控分子控公司、施工工地环境表现,从集团角度做好管理,贯彻落实ESG要求,减少或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ESG只是摆设吗?


从公开数据来看,中国中铁在各类ESG评级中,整体表现尚可。查阅中国中铁2022年度ESG各项评级指标,获评中指指数ESG评级AAA级、恒生ESG评级A-级、MSCI ESG评级B级、路孚特指数58分(满分100分,处于第二档位)。

作为A股和H股上市企业,同时又是央企,在进行ESG信息披露时,不仅需要严格遵守A股与H股的信息披露标准指引,强制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同时也要符合国资委的要求。然而,双重约束之下,ESG似乎并未对中国中铁造成更大的影响,那么ESG作用何在?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教授邱慈观认为,从中国中铁的业务范围来看,其覆盖了勘查设计、施工安装、金融服务、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工程监理、科研咨询、资本经营、海外业务等方面,涉及众多高污染业务,势必会产生水资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如若这些问题不加以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影响企业的财务底线,进而影响整体盈利状况。”

“但企业的ESG是具有保险功能的,即当这家公司以往在ESG方面做得不错,那么偶尔发生一些小的处罚,并不会影响企业整体ESG状况,融资成本也不会有太大波动。”邱慈观告诉《中国慈善家》,由于这些处罚对公司股价并未造成波动,即未造成财务实质性影响,因此并不一定会出现ESG评级下调的后果,这也反映出投资者的环保意识并不强。

然而,作为ESG最基本的一环,信息披露不足或是ESG尚未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在查阅了《中国中铁2022年报》和《中国中铁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暨社会责任报告》后,“蔚蓝地图”绿色供应链总监丁杉杉认为,中国中铁在按照A股和H股披露指引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颗粒度过低,虽在各个要求的模块,例如“环境风险管控、自然资源使用与保护”等方面有所涉及,却在披露“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时未涉及具体的处罚与整改。“这首先与目前国内投资者、消费者以及涉及ESG链条的各个环节对ESG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有关,一个企业的ESG状况还无法完全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简单地说,就是反映出ESG的‘市场流通性’尚不够高;同时,大多数上市公司也未意识到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好处。”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中铁更多属于‘内向型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结合较少,如果是与国际订单接轨更多的‘外向型企业’,其整体ESG情况会更具市场流通性,不论是投资者、消费者都会更多考虑企业的ESG行为以做出是否购买的决断,也就会敦促企业本身更加认真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当下,大多企业仍旧认为披露企业针对环境问题的整改情况属于‘负面影响’,观念尚未转变。”丁杉杉进一步说道,实际上,企业如果更加积极地对处罚信息,特别是针对过往问题如何提升环境表现进行披露,不但有利于通过媒体、公众等社会监督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及时改善ESG表现,也会使投资者看到企业本身持续提升的意愿,以及和利益方交流互动的能力,而这会使企业收获更多订单,提高声誉和品牌形象,直至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特别是在H股的ESG信息披露指引中有阐明,企业对应该进行披露的部分要强制披露。不涉及或出于商业机密等原因不可公开披露的,也必须做出解释。这样的条例引导更多企业较为全面地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也促使更多企业摒弃披露整改就是暴露负面的观念。”丁杉杉说。

未来,要想减少类似中国中铁这样频繁受罚的事件发生,让企业ESG不再只是“摆设”,在丁杉杉看来,环境执法力度的持续提升必不可少,但同时需要市场发挥作用,这就要求ESG评级机构和投资者能够有效获取并重视企业环境监管信息,并将企业是否能够有效整改和及时回应作为判断企业是否存在“漂绿”行为的依据。“通过市场手段调控,才能使企业真正重视ESG。”


更多的资源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据澎湃新闻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榜》显示,在2022年度环境问题排名后100位的上市公司中,有52%的公司分布在制造业行业,排在末位的三个公司分别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阮清鸳根据对行业环境表现动态监测,认为整个土木工程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包括施工和物料堆场扬尘、车辆和施工机械噪声、建筑垃圾以及冲洗废水等。蔚蓝地图收录的建筑行业环境违规问题统计显示,噪声、夜间施工问题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水污染问题,包括施工废水的排放管理问题。

“这也与建筑行业本身的特性有关。”阮清鸳解释,由于建筑施工的期限较长,施工作业场地又往往是人们日常居住、休闲、工作的场所,由扬尘和噪声引发的居民投诉和纠纷屡见不鲜。去年开始施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主体责任。

建筑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央企究竟应当承担怎样的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此,邱慈观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央企本身就是国家主权与国家责任的延伸,央企的规模越大,能够得到的资源就越多,自然就要承担更多回馈社会的责任。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自2010年起,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就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标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2010)》,目前最新版已更新至2023年版本。“在国资委的牵头下,我国的央企自2012年、2013年左右就开始每年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实已经在这方面前行已久。”

“在国资委和各部门对央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之下,央企势必会将责任扛起,然而其又兼顾着作为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所以在践行社会责任时,需要求取其中的平衡点来施行。”邱慈观说。

央企的治理层级较多,在ESG体系中,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治理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从公司内部来讲,企业社会责任是具有传递性的。”邱慈观认为,如果子公司不断出现严重问题,就像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互相影响那样,母公司也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波动,“也就是说,ESG方面的要求会沿供应链产生‘外溢’效应,同样适用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所以母公司应为子公司制定更为严格的ESG要求。”

作者:陈柯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什么是ESG战略

来源:头条号 作者:中国慈善家杂志03/15 16:08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