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经济动荡、公共卫生危机等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追求长期主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增长确定性的新商业文明浪潮正在形成,众多企业积极投身 ESG 建设与实践。复旦管院敏锐觉察到这一趋势,率先把“年轻的”ESG融入MBA教学体系中,教学相长的同时,不断完善更新,贡献本土ESG洞察。我们将推出“ESG@复旦MBA”系列特稿,这是该系列首篇报道,一同直击真实的ESG课堂——
自去年入学以来,几乎每个周末,2022级复旦MBA学生朱丽娟都要一早6点30分从松江家里出发,跨越50公里来复旦管院上课。她在一家知名手机企业从事全球供应链管理工作。多年前,她就开始根据公司要求,对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展开问卷调查和评估,要求他们在理念和管理上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此期间,朱丽娟也逐渐了解到ESG这一概念,但自己的工作是否就属于ESG?ESG有哪些内容?为什么公司要重视ESG?带着这些问题,她今天早早来到教室,等待第一堂ESG课。
01为什么是必修课?
回望2022年度的商业热词,ESG一定位列其中。在冲突与多变的大背景下,ESG的三个维度: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日益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共识。2022年8月,复旦MBA培养体系全面升级,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增设“未来发展模块”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打造面向数字化变革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课程被列为必修课。郑明副院长对此专门做了解读:“我们率先开设ESG课程,是出于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ESG作为全球关注的议题,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我们将ESG课程定为必修课,就是要让学生们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作为未来的生力军,MBA学生必须要有前瞻性思维和ESG理念,以迎接未来的挑战。”第一学期的ESG课程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评语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这门课程的高度认可:“这门课对我未来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当下,ESG是一个热门且无法回避的话题,很庆幸学院能前瞻性地安排这门课程。我开始去读企业ESG报告,并能从中找到可借鉴和改进之处。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颖也有意思的事情。”“这门课最让我获益匪浅的是对于Governance的理解。同时结合工作实践,了解到ESG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重要,投资者对于企业的ESG表现也越来越看重。对我之后的工作很有帮助。”一位国际学生留言:“This course made us understand how important ESG is for a company nowadays, especially for a multi-national. Therefore, I'll be more prepared as a future manager to deal with the implications of it.(这门课程使我理解到如今ESG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因此,作为未来的管理者,我将准备充分以应对ESG带来的变化。)”“作为MBA新培养体系中未来发展模块的首门必修课程,ESG有着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冯天俊教授这样分析,“首先,外部环境对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把ESG作为一门独立、重要的课程来学习。其次,从内部环境来看,去年我们对复旦MBA培养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以培养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商业和社会领导者为使命,致力于打造全球MBA教育的引领者。第三,我们计划在今年开展‘聚创领导力’项目,旨在提升MBA学生在职业生涯全周期内的领导力,涵盖自驱力、凝聚力、决策力、科创力和生态力五个方面。其中,生态力是指培养学生关注利益相关者、培养利他共赢思想、提升社会影响力。ESG课程的设立将全面回应来自这三个方面的需求。”这一前瞻性的教学创新战略已经初步获得了国际认可: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23年全球MBA项目百强榜单中,复旦大学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8位,在“ESG与零排放教学”子项上,获得亚洲第一。对ESG教学组老师们来说,获得认可和取得高评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他们深知,自己的重要责任是以课堂为起点,带领学生们探索ESG现象背后的商业逻辑,教育和培养他们一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商业向善做出贡献。
02从理清思路和重要性认知入手
史带楼501教室,年轻的吴哲颖老师开始上课,七十余人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吴老师从问题开始,“第一次见到ESG这个词,你有什么印象?”“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感到‘可持续发展’从政治课本里的口号成为了一种共识。如今,ESG在公司层面、媒体中被频繁提及,并且不止是一个空中的概念,感觉乍一出现就进入了执行层面。”朱丽娟抢先回答。另一位同学回答:“我觉得环境治理被正式提上日程,拥有了更强的执行标准和力度。”“第一次看到ESG这个词是在一家‘福报’大厂的年报里,我突然觉得,嘿,这哥们儿长大了!能承担责任了!”这位男生说完,全班哈哈大笑。笑声过后,吴哲颖老师开始了正式的讲授“ESG是既宏大且多维、没有得到精准定义的一个概念,它用三个词代表了可能涉及的范围,而这个概念从面世至今只有18年。上世纪60年代,学者提出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外,也要承担社会责任。但几十年来,‘对股东负责’和‘对社会负责’这两个想法始终没有很好地并存。但是,为什么一说到ESG,好像大部分公司都重视起来、甚至行动起来了呢?原因是,ESG解决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动机’问题。”吴老师从2004年讲起。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邀请20家金融机构参与研究并发布报告《Who Cares Wins》,在其中首次提出ESG概念。正如该报告的名字所示,研究发现,在ESG问题上表现得更好的公司可以通过管控风险、预测监管行动、进入新市场等方式增加股东价值。“大家明白为什么公司要做ESG了吗?因为这也符合投资人的利益,是不确定环境下的‘必选动作’”,吴哲颖总结道。接下来的开放式讨论中,同学们勇敢表达、互相启发,将ESG概念进行梳理并联系到每个企业、每位同学的切身利益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与共鸣。第一次课后,2022级复旦MBA学生魏万平用 “新颖”一词来表达他的感受。在他看来,“新颖”体现在课程内容与课堂形式两方面。内容上,ESG作为一个新概念不断在发展,而老师们也在实时关注、呈现这种变化,课程资料里有时下最新的案例和观点;形式上,课堂中引入了大量的开放式讨论,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而充分,甚至以哲学问题作为切入点,启发了大家全新的视角。另一位学生杨殊文选择了“惊喜和收获”来形容这门ESG课程。他在风电行业已有十多年的经验,可以说是“双碳”实践的“排头兵”。熟悉ESG的杨殊文一开始并没有对课程抱很大期望,但在课堂上,他感到惊喜连连。“老师不仅对ESG的发展脉络、基础知识讲解得十分清晰,还引入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案例,加深了我对ESG底层逻辑的认知,也厘清了我的一些理解误区。”
03教学相长,投身商业文明变革
ESG是个“年轻的”概念,现有教材多从金融角度介绍投资者如何运用ESG进行投资。然而,管理学院的MBA学生大多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因此更需要从公司视角出发,学习如何在企业中实施ESG战略,而中国在ESG实践方面亦有独到之处。所以,学院决定不直接借鉴国外教材,而是组建团队从零开始编写ESG教材。“这门课程是团队合作的成果。今年由我和陈鸿志老师一同开设,在美访学的郑琴琴老师与加拿大的鲍勇剑老师正在合作撰写课程教材。”吴哲颖老师表示,在课堂背后,这个跨越中、美、加三地的ESG教研组成员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撰写适用于中国商业环境的ESG教材,并把研究心得及时应用于课堂上。“我与郑琴琴教授共同编写这本教材,将有机结合理论观点和最新的企业实践。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ESG管理理论,第二部分则是ESG访谈系列。我们将比较ESG所涉及的管理理论及其变化,重点任务之一是重新设计管理表现平衡积分法。预计全书将在今年底完成。”鲍勇剑教授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编写思路。率先将ESG课程加入MBA课程体系并不断推进研发升级,这是一个有使命感的商学院基于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洞察而做出的理性决策。在MBA课堂上,讲述ESG已经带来、和即将带来的巨变,让更多的年轻管理者、创业者成为兼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积极投身、引领这场商业文明的重大变革。课后,朱丽娟发来微信:“在工作中,我一直执行着公司对供应商非常严格的环保要求。然而,我常常疑惑,我的工作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今天的课解答了我的疑问,就像是心里的一条链路打通了。未来我有可能去创业,接下来的课程中,我想知道企业具体如何做好ESG。我非常期待。”
ESG,复旦MBA一门引发热评的新课
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 头条号 18005/10
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经济动荡、公共卫生危机等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追求长期主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增长确定性的新商业文明浪潮正在形成,众多企业积极投身 ESG 建设与实践。复旦管院敏锐觉察到这一趋势,率先把“年轻的”ESG融入MBA教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