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三分之一的2023年,完全可以用“寒气逼人”来形容。从互联网大厂到金融巨头,再到传统制造业,弥漫着裁员、降薪的空气。但逆势之下,有一个行业反而在异军突起:ESG!据报道,某互联网大厂开出了160万元年薪,招聘ESG管理岗。而有媒体也报道称,ESG岗位的薪酬,已经被炒到了月薪15万元。甚至之前有报道称,有ESG相关的高级管理岗位月薪最高50万元,17薪,这样算年薪最高850万元。但据36碳,真实情况是“公司HR如果不是主观故意的,就是手误多打了一个0”。网站上该职位的招聘信息之前从“350-500k”改回“35-50k乘以17薪”。85万/年招一个总监倒也符合市场。某公司招聘ESG人才“多了一个0”图片来源:网络企业不光重金延揽人才,还主动披露ESG报告: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率增长明显,前3个季度的披露率比2021年全年高出5.16%。其中新上市企业信披意识较强:在2021至2022年新上市的885家企业中,有82家企业于2022年披露了ESG报告,占比达9.27%。能让企业重金揽人才,争相披露报告的ESG,其实来头大得很:正如一句行话:年报总结的是公司的过去,而ESG报谋划的是公司的未来。ESG=可持续发展ESG其实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E-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按照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定义,所谓ESG投资,就是将这三大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所有权投资策略和实践,有时候也称为可持续投资、道德投资和影响力投资等。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拗口,但用大白话一说就明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光想着赚钱,也要履行对环境与社会应尽的责任,比如说减少碳排放、解决就业、振兴乡村这些都要去做,而且企业治理要符合现代准则。同时在投资的时候除了考虑回报外,也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一句话:要让企业家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要“义利兼顾”!实际上,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近年来被热议的“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就和ESG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因为要实现“双碳”的目标,不仅需要企业花费成本在环境治理(E)上下功夫,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并在企业治理上进行变革,进而与社会责任(S)与公司治理(G)的要求相结合。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ESG也许一时增加企业的成本,但却有助于细水长流,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注重社会责任,那么它的上下游客户乃至终端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认可度也会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产品的销售。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多家企业率先捐款捐物,均可以算作是ESG提升商业价值、获得消费者认可的表现。实践经验表明,ESG投资确实能够在长期维度取得超额收益。根据晨星在2023年度发布的《Sustainable Funds U.S. Landscape Report》报告,从长期维度看,2010-2020年期间ESG评分排名前20%企业相对彭博美国3000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率达到3.0%,ESG排名后20%企业超额收益率为-0.8%。正是因为投资有回报,ESG的投资规模才逐年上升。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具体来看,相比于2018年,可持续投资资产规模在2020年上涨了15.0%,也从2012年的13.30万亿美元已上涨至2020年的35.30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可持续投资资产占比也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在2020年,其占比已达到35.9%。应该说,不但ESG理念起源于西方,目前的ESG评价体系主要还是从西方世界“舶来”的,因此了解目前西方ESG评价体系的现状,对我国ESG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西方,是怎么玩ESG的?2020年,美国市场的ESG总投资规模达17.08万亿美元,占据了当时全世界ESG投资总额的近48%,首次超越欧洲地区12.0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ESG投资占比最高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此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稳稳占据ESG投资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2020年美国ESG超越欧洲图片来源;灼鼎咨询2020年,SEC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披露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ESG信息。到了2022年,SEC对ESG监管要求同步升级:提出了新的气候信息披露规则,并对ESG概念基金的命名和投资标准信披提出新的监管改革方案。不过现在的美国,ESG投资已成为被踢来踢去的政治难题:不仅呈上了国会听证会,还涉及美国州份和联邦立法辩论、总统即将行使的否决权,甚至是2024年大选的焦点,而监管机关和市场参与者也各自加入表达意见。例如,美国劳工部去年11月出台规定,允许养老金在投资决策中考虑ESG因素。但今年3月,美国参议院推翻了这一规定,认为考虑ESG因素会损害养老金回报。白宫随后发布声明称,考量ESG因素可以成为投资审慎战略的一部分。和美国相比,欧盟的ESG立法进度、深度以及标准制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早在2014年,欧盟修订《非财务报告指令》,首次将ESG三方面纳入了法规,并对环境方面提出了强制披露的内容,对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仅提出了参考披露范围。到了2022年,欧盟理事会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标志着欧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统一披露标准的地区。不过近年来,欧洲的ESG投资规模在2018年达到巅峰后,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欧洲可持续投资资产规模从2018年的14万亿美元降至12万亿美元。按照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主席西蒙·奥康纳的说法,下降并不是因为投资者对ESG投资的热情减弱,而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收紧了可被视为负责任投资的标准。2018年开始,欧洲ESG投资规模开始下降图片来源:海通证券中国的ESG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一方面是因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可持续发展”、“绿色”等核心思想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特别是近期兴起的“中特估”,更是ESG理念得到贯彻的有力体现。从ESG到“中特估”国在正式引入国外ESG理念与体系之前,与之相关的研究与探索主要集中在环保的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等方面。而监管对于上述方面的支持,也为ESG在国内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例如,2022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保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民银行和发展改革委定期更新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则为界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规范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增专项债券和绿色地方债券发行规模(2019-2022)图片来源:招商证券从投资端来看,近年ESG基金产品发行稳步推进,纯ESG策略主题基金有明显增长。据平安证券统计,2022年国内新成立ESG概念类基金超100只;截至2022年底,WIND ESG概念类基金总份额超4500亿份,较2021年底增长7%。同时据海通证券统计,近年来海内外ESG主题的ETF发展迅速。国际方面,2018年-2022年期间年发行数量以15.8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国内方面,2018年以来国内ESG ETF发行数量也快速增长,其中2021年达到年度发行279只的峰值。国际国内ESG ETF发行数量(2012-2022)图片来源:海通证券与此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近两年来开始流行的“中特估”体系,在目标和途径上与ESG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之前衡量企业ESG能力的体系,同样可以用到“中特估”上。众所周知,国企自创立之初就承担着重大的ESG责任,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兑现。而ESG主题也与国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契合,ESG评价是把握国企全面发展红利的抓手,也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2010年以来MSCI中国ESG领导者10/40指数(MSCI China ESG Leaders 10/40 Index)年化收益率5.7%,明显领先于MSCI中国指数的2.3%,显示ESG投资策略在中国市场同样有效。ESG策略在中国同样适用图片来源:海通证券双碳目标下,国际和国内监管压力促进国企更加重视ESG治理,根据ISSB(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消息,国际ESG信披标准将于2023年出台,2024年实施;根据财政部与证监会对ISSB的书面回复,中信证券预计,国内ESG信披标准将于2025年出台,2028年实施;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国资委正研究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全部实现ESG信息披露。高ESG评级公司之所以能受到市场追捧,归根结底企业在现金流、资本成本和终值等方面往往更具优势:试想一下,如果企业本身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不可能有多余的力量去考虑ESG这么“高大上”的东西。类比外来的ESG,“中特估”企业评价体系下符合我国发展方向的公司,享有估值溢价也是顺理成章的,因此构建“中特估”企业评价体系同样具备投资实践价值。目前ESG评价指标常用的指标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污染以及环境治理等环境维度指标,人力资本、产品责任、产品质量、社区关系、数据安全等社会责任维度指标,公司内部治理、公司行为和股东利益保护等公司治理维度。这些都可以作为“中特估”评价的参考,不过如何定量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中特估”评价体系参考指标图片来源:海通证券推行“中特估”评价体系除了完善指标,也需要加大资金引导。众所周知,对比美国这种有上百年历史的市场,中国长线资金在市场中的占比偏低。因此可以积极引导长线资金入市,加大养老金、社保等长线资金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同时,重点领域的发展壮大又可以增厚企业的收益,进而给长线资金更为丰厚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未来还可以设置中国特色企业指标评级相应的指数,并推行ETF产品,拓宽“中特估”的投资渠道。【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年薪160万!从ESG到“中特估”
作者:财经早餐 来源: 头条号 108405/12
已经过去三分之一的2023年,完全可以用“寒气逼人”来形容。从互联网大厂到金融巨头,再到传统制造业,弥漫着裁员、降薪的空气。但逆势之下,有一个行业反而在异军突起:ESG!据报道,某互联网大厂开出了160万元年薪,招聘ESG管理岗。而有媒体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