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到现在,9个多月,新能源车从高点跌下来37%,那真是谁买谁麻。
数据来源:Ifind,截止2023.4.25
跌得更快的还有新能源电池上游原材料碳酸锂,2个月从40多万跌到18万,直接腰斩。
伴随着AI(人工智能)的崛起,新能源板块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近期的一则消息显示,某位基金经理一季度基本清仓新能源,全力梭哈AI(人工智能)。
不仅如此,减持新能源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不少凭借新能源成名的基金经理。
新能源还能跌多少?还要跌多久?什么时候才能反弹?
往下看。
一、机构减仓新能源
没有谁比新能源主题基金经理更懂新能源。
他,2020年度的股基冠军,当年收益率134.31%,被称为市场上最早重仓新能源汽车的基金经理。
他是汇丰晋信的陆彬,一季度减持了大部分新能源重仓股,连续加仓数字经济相关的深信服和四维图新。
数据来源:Ifnd,基金定期报告
陆彬在一季报还提到:“我们看到了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也认同行业渗透率提升后‘最甜蜜’的投资期已经过去。”
他,管理能源主题基金一度成为同类规模第一,曾创下一季度规模增长七倍的记录,并凭借重仓新能源一度登上业绩顶峰。
他是华夏的郑泽鸿,2022年一季报开始提示投资者应该降低短期对新能源整体收益率的预期,把眼光放长期,近期他也在减持部分新能源相关重仓股。
数据来源:Ifind,基金定期报告
两位新能源标杆选手,要么近期减仓了新能源做平衡,要么早早对新能源做了风险提示。
数据来源:Ifind
持仓角度看,新能源正被公募基金抛售。一季报结束,电力设备已经成为了公募基金减仓最多的板块,减仓2.1%,而计算机则成了加仓最多的板块,加仓 2.5%。
从前的基金经理说新能源:景气度稳中向好,渗透率逐步增加。
现在的基金经理说新能源:别聊新能源了,我怕AI(人工智能)误会。
二、新能源还要跌多少?
这么看,新能源似乎是没有希望了,既不是市场主线,也被机构抛售。
那么,新能源真的没戏了吗?
非也,短期看,新能源确实困难不小,但各项指标看,底部已经近在眼前。
从持仓的结构来看,公募基金在新能源仓位上还是超配,目前超配比例为7.56%,仅次于食品饮料。
这说明新能源仍然是与消费一样的公募基金必配板块,底部有一定承接。
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来看,3月是34.2%,增长4个多点,虽然增速放缓,但是仍在增长。
这说明虽然增速下来了,但行业的增长也能够为底部提供支撑,不至于一溃千里。
最后再提供一个关键指标,行业主动基金最大回撤。
过去几年,每当主动基金平均亏损超过20%时,市场往往会走出阶段性底部。
上一轮新能源的底部在2022年4月27日,新能源主动基金的平均最大回撤在40%上下,而这一轮新能源主动基金的平均最大回撤已经达到了30%左右。
考虑到前一轮经历过巨大回撤的基金经理会更小心,我认为这个点位已经接近这一轮的底部。
就像前文所说,没有人比新能源的基金经理更懂新能源,那是人家的饭碗。
如果他们的回撤达到极值,说明市场也快见底了。
三、新能源还要跌多久?
解答了还要跌多少的问题,我们再看看新能源可能在底部跌多久。
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不是很乐观,我们的预期还要放长点。
拿历史高点调整的白酒类比,高点调整至今已经有2年1个多月,而新能源的历史高点调整至今的时间是1年4个多月,幅度够了,但时间不算久。
再加上还有两重利空:
第一个是下游新能源电动车仍在价格战阶段,目前看不出谁能胜出。第二个是A股目前还是存量市场,新晋资金明显不够,AI相关板块会有抽血效应。
所以,新能源的反转还有待时日,但底部的反弹还是可以期待的。
四、他们仍在狂买
最后,给大家放上一些利好消息,也给持有新能源的各位打个气。
1.外资一季度加仓约25%的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相比去年四季度,外资持有比例从1.7亿股增加了2.1亿股。增持了约25%。
数据来源:Ifind
历史来看,外资对短期市场的风向其实影响不大,但是对板块长期的底部抬升是有重要助力的,白酒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2021年以来一直都在高位盘整,一旦跌破位就很快出现反弹。
2.部分百亿基金经理增持新能源:399亿规模的李晓星、200亿规模的施成都在一季度逆势加仓新能源。擅长科技的李晓星还说,在当前阶段相比AI,新能源反而更具吸引力。
这两个利好显示:长周期的钱已经入场,因为,大资金并不会在高位追涨,他们只会在底部慢慢买入。
作为基民,我认为好的应对方式是,继续向基金经理学习,可以适度减仓防御,也可以逆向定投,但是千万不能没有,更不能一键清仓,底部割肉。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好买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