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指出,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可得性,推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配套机制。 当前中小企业仍处于疫情后的恢复期,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仍迫切需要金融服务大力支持。今年4月,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 就保险业而言,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保险服务体系,继续提升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拓展保险保障渠道,推动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是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着力方向。
紧盯关键领域 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56789”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和99%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众多中小微企业中,“专精特新”特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企业,其在成长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以轻资产起步、研发期融资困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针对中小企业创新难、科技成果获取和转化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启动了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提出到2025年,健全成果项目库和企业需求库,完善赋智对接平台体系,遴选一批优质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机构,推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而要促成该目标实现,离不开金融保险服务的助力。 在政策引导方面,原银保监会近年来多次聚焦重点领域小微企业需求,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精准支持。上述《通知》也提出,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支持制造业、科技型、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配套出台相关政策,深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江苏银保监局会同江苏省工信厅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围绕“增量扩面、优化融资、丰富保险”三大工作目标,提出15条具体措施。其中包括,鼓励保险公司积极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切实发挥保险的“稳定器”作用。鼓励保险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提供风险保障,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生产经营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从实践落地情况来看,仅就知识产权保险而言,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累计为超过2.8万家企业的近4.6万余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了逾1100亿元的风险保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剑锋日前表示,知识产权保险发挥了拓展融资渠道、提供风险保障的双重作用,有效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日前表示,随着国际市场逐步复苏,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支持。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额度、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能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海外竞争发挥作用。“未来,金融机构还要充分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在培育更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方面持续改进相关工作。”周延礼表示。
抓住薄弱环节 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减压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中小企业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 一直以来,保险业主要以信用保证保险为工具,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信用保证保险是指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信用关系中的义务人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类保险业务。因投保人在信用关系中的身份不同,信用保证保险又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类。 业内专家表示,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以保单为借款人提供信用背书,实现融资增信,衔接贷款业务,通过信用借贷调动远期资产,缓解消费发展受当期现金流制约的瓶颈,疏通贷款链条上对于借款人缺乏增信手段的主要堵点,正逐步成为重要的风险缓释和风险分担工具。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小微企业缺乏完备的财务制度,无法满足银行的资信评估要求,导致其在缺乏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保险公司依托自身实力以及在规范的监管环境中经营融资性信用保险,使得担保更易获得贷款银行认可。 不过,融资性信用保险业务经营门槛较高。在此前几年的发展中,部分险企粗放经营,以规模换保费,由于风险控制及专业能力不足,导致行业发展风险不断显现。为此,监管部门先后出台多份文件,引导有能力、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并设置弹性承保限额。 从2022年上市险企的保证保险业务来看,部分企业情况大幅改善。比如,人保财险2022年整体信用保证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2.94亿元,同比增长86.4%,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9.7个百分点至76.4%。 同时,各家主体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扩大信用保证保险覆盖面,对接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例如,太保产险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首创保证保险行业“提放保”产品,重构银行抵押贷款业务流程,提升融资效率,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续贷中“过桥贵、融资慢、易断桥”的痛点。阳光保险通过信用保证保险增信方式,帮助小微企业获取融资支持,弥合资金缺口。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为8.5万户次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融资金额145.07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发展动力,国家出台的相关支持性政策发挥效力以及保险企业主动的风险管控举措,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品质将继续提升,有望在帮助小微企业获取融资、解决资金缺口上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供给结构 不断完善专属保险服务体系 优化保险服务供给,始终是保险业护航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着力点。《通知》明确提出,在产品服务层面,鼓励保险公司按照商业可持续、保费合理的原则,针对各类小微市场主体丰富产品种类,设计专属保险方案,推出灵活缴费服务方式,探索简易化定损理赔模式。推广服务小微企业的工程建设、物流运输、灾害应对、产品责任等各类财产保险产品,丰富面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企业关系人的健康、意外、养老等人身保险产品。 对于保险产品创新,全国各地保险业都有不同的尝试。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当地保险企业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围绕东莞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进出口贸易等重点产业特点和需求,开发基于安全生产、意外事故、信用担保等方面的一揽子产业保险,提升中小企业保障服务质量。 保险机构还积极探索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风险保障需求。中再产险与人保财险深入研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潜力和风险特征,共同研究制定再保险方案,保障范围涵盖财产损失、研发中断费用损失、雇主责任等。企业可结合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投保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专利/商标被侵权损失保险、产品研发责任等一揽子综合保险,分散其研发创新等经营活动风险。 针对促进持续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色保险产品体系,重庆银保监局于今年年初发布出台多项举措,包括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软件首版次综合创新保险,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知识产权保险布局,加速知识产权执行险、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险等落地应用。开发应用企业信用保障保险,服务企业增信融资。通过承保大型商业保险和统括保单方式,为企业提供跨区域保险保障。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人才的专门保险保障供给,提供职业责任、人身意外、健康养老等定制化保险服务。 “中小微实体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迫切需要保险转嫁风险。应当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针对中小微企业风险的普惠保险产品,使用更优惠的市场费率,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经营费用等方式补贴保险公司,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受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表示,保险公司也可以减少投保中间环节,降低渠道费用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费用补贴到中小微企业的保费支出中,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网
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水平 保险业还需开发更多普惠保险产品
作者: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来源: 头条号 82506/03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指出,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可得性,推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配套机制。 当前中小企业仍处于疫情后的恢复期,企稳回升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