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开始实施,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门槛提高;4月28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门槛将大幅提高。
我们认为,这两份自律规则文件将成为私募基金行业的转折点,小散乱差机构加速出清,存活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竞争加剧,三五年内行业格局改观。
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登记机构大幅减少进入市场的机构数量是一个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从琞资研究院自2022年1月以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5月1日后的两周,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呈断崖式下跌,每周仅有一两家机构。个位数的申请数量可能会成为常态。
二、不符合登记要求的管理人持续注销登记中基协在《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中提到:“持续出清小、散、乱、差的尾部机构”。2023年1月20日,中基协一次注销144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023年以来共注销176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超过了2018-2021年全年注销数量。
三、纪律处分力度加大,成为注销登记前的重要措施2023年以来,中基协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纪律处分的力度明显加大。2022年全年纪律处分的机构仅54家,今年截至5月12日,纪律处分机构就达48家。纪律处分措施包括暂停基金备案6个月、警告、取消会员资格、注销登记等。并不是所有机构被注销前都会受到纪律处分,但是受到纪律处分的机构很难整改,最后难免走到注销的地步。纪律处分机构的注销风险极大。
四、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生存的关键对中小机构来说,生存环境更加艰难,不发产品则面临被注销的风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实施后,首次募集规模500万将无法备案,甚至大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也面临备案产品的问题。中基协已经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私募基金自律监管规则,并且预计将越来越严格。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门槛越来越高,运行规则越来越严格,将加剧行业机构的竞争,小散乱差将逐渐驱逐出市场。这一痛苦的行业蜕变过程可能会持续三五年。在这个变化的市场规则中,中小机构直接关停还是挣扎着活下去?大中型机构如何差异化竞争,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是始终摆在每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面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