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9日讯(记者 闫军)近期,“中特估”概念表现火热,在银行、券商等大金融暴涨上涨小高潮后稍作休息,5月9日,中特估指数当天下跌1.27%,甚至引发私募大佬葛卫东的吐槽。有调整,但不改中特估作为今年与TMTF并行的主线的成色,截至5月9日,万得中特估指数年内涨幅达到33.91%。要理解央企股还能不能接着涨,需要知道推动此轮行情上涨背后的逻辑。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低估值”+“增业绩”是此轮央企股上涨的原动力。从投资角度讲,中特估这波上涨中,“低估值+高分红”是一条重要且清晰的央国企投资思路,一般来说在经济下行环境下分红的稳定性体现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通过进行分红,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关于国企目前现金流量状况良好,未来盈利能力稳定的积极信号。随着传统行业资本开支高峰的过去,央企分红率提升也有基本面支撑,分红也是衡量央企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指标,无疑也将助推央企的分红力度。让普通投资者如何不错过这波央国企改革的红利,各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了央企指数化产品,距离材料上报仅两个月时间,首批央企指数即将在5月15日发售。未来,跟踪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等指数化产品还将陆续推出。投资央企指数看重的是什么?今年3月14日,9家头部基金公司上报了跟踪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3大指数的主题ETF,4月27日,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广发基金三家公司拿到了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的批文,5月9日,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新产品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将于5月15日正式发售,发售期截至5月19日。此次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强调的不仅仅是现金分红,也考虑了回购总额。业内人士介绍,熟悉这十几年美股发展史的投资者应该知道,美国大型上市公司,越来越偏爱回购代替分红,既可以规避股息税,还能够直接对证券市场的买卖力量构成影响。央企未来会不会在分红之外,也会越来越多采用回购来回馈股东?放在“中特估”的背景下,这是值得期待的一个可能性。回到投资的问题上,投资央企主题ETF看重的是什么?看点一:高分红。据Wind统计,截止2023年3月31日,444家上市央国企近一年现金分红总额为6895亿元,占全部A股近一年分红的42%左右。央企以相对较少的上市公司数量,为A股提供了大概二分之一的现金分红,可谓是投资市场的“压舱基石”。在分红企业的比例上,A股央央企国企中超过一半上市公司连续5年分红,五分之一上市公司连续3年红利增长,体现其较高的分红质量。另一方面,以央企股东回报ETF来看,随着监管机构有关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优化股东回报政策的施行,有助于增进上市公司的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这也为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首次在A股市场将分红与回购纳入统筹考虑,创造了基本条件。看点二:高回报。上市央企中长期的投资回报率也比较突出。以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为例,相比市场上已有产品跟踪的红利类指数,该指数过往的综合市场表现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央企股东回报指数近一年、近三年和近五年的年化回报均大幅领先其他红利类指数。看点三:低估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22日,中证央企综指市盈率TTM为10.02,低于全市场中证全指的16.83,明显低于中证民企指数的39.64;其估值水平也处于该指数上市以来的29%分位,是其自身历史相对较低水平。基金公司普遍认为,央企主题相关ETF的推出,一方面将为投资者配置相关上市公司股票提供优质的投资工具,另一方面也有望给相关板块带来增量资金,支持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央企板块的投资也将受益于基本面和估值的双重提升。上交所则指出,央企主题相关ETF的发售标志着新一轮央企指数产品化进程正式启动。近年来为更好服务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服务央企做强做优,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持续推动国企央企相关指数和产品开发工作,打造了一批多维度反映央企特征和投资价值的ETF产品,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央企,服务央企高质量发展。据悉,2022年10月,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国新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和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正式发布,与此前发布的中证国新央企综合指数共同组成“1+N”系列央企指数。上涨30%之后,中特估还有哪些期待?如前所述,中特估指数年内涨幅超过30%,大象起舞之后,未来投资央企相关指数回报率还有哪些期待?汇添富基金经理晏阳表示,从估值、盈利考核机制到成长性三个维度来看,央企指数相关基金仍然未来可期。首先,估值上,可以说,无论横向对比还是纵向比较,央企整体估值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匹配,估值重塑仍大有空间。其次,央企盈利考核机制的改变让市场看到央国企未来的盈利能力。今年国资委对央企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不再考核净利润总额,而是新增净资产收益率,同时将营业收入利润率改为营业现金比率,由此可见政府更加注重央国企的盈利质量和创造现金流能力。第三,央企国企正在展示出强大的成长性。Wind数据显示,2022三季度国资委旗下上市央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53%,同期全部A股为2.5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53%,而同期全部A股仅为8.01%,体现出央国企的发展韧劲。在市场人士眼中,当下的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不能仅仅视为一个纯粹的防守性指数去看。在整个央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实也具有“戴维斯双击”的特质,一方面是优于A股整体的业绩增速,另一方面是市场愿意给央企更高的估值,再加上派息和回购作为安全垫,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背后逻辑是高质量发展下的央企估值重塑要知道,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估值体系的突出问题是:中央企业总体经营稳健、发展较快,资产质量也较好,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2022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5%,高于工业企业整体的-4.0%,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字头企业基本面优势的夯实,盈利能力支撑配置价值,但在估值方面却长期存在非理性的洼地。此外,央企在保障国家重要产业安全、解决就业和提供税收等方面承担了较多责任,而传统估值模型主要采用未来经济现金流折现方式,未将国家安全、社会效益纳入考虑,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了央企公司的低估。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迎来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动。去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随后,上交所指出要将“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作为未来3年的工作重点,国资委表态,国有企业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全国GDP增速,ROE也要纳入国企考核指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相继落地,未来压制估值的因素有望得到逐步化解,这也为央国企估值打开了更大的政策空间。对此,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随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相应改革举措的逐项落地,央企将更重视资本运作、市场化方式提升效率、加大对战略新兴领域布局以及回馈股东,其估值重塑有望带来中长期投资机遇。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闫军
私募大佬发圈diss:“中特估,就这”,未来行情还在吗?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40706/04
财联社5月9日讯(记者 闫军)近期,“中特估”概念表现火热,在银行、券商等大金融暴涨上涨小高潮后稍作休息,5月9日,中特估指数当天下跌1.27%,甚至引发私募大佬葛卫东的吐槽。有调整,但不改中特估作为今年与TMTF并行的主线的成色,截至5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