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创金七日谈 之四十四 稳坐鱼台 可择机布局硬科技主线

作者:魏凤春 来源: 今日头条专栏 80712/21

上周权益市场基于政策预期而上涨,主要宽基指数沪深300上涨0.35%,上证指数上涨0.32%,深圳综指上涨0.56%。近期市场更多表现的是政策预期带来的提前博弈,以及超跌后的反弹博弈,行业轮动较快,持续性偏弱,但硬科技的主线也是比较明晰的。

标签:

上周权益市场基于政策预期而上涨,主要宽基指数沪深300上涨0.35%,上证指数上涨0.32%,深圳综指上涨0.56%。

近期市场更多表现的是政策预期带来的提前博弈,以及超跌后的反弹博弈,行业轮动较快,持续性偏弱,但硬科技的主线也是比较明晰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我们不建议对政策预期进行过多的博弈,同时持续性较短的行情也使得追涨的风险加大。稳坐钓鱼台,整体均衡,重点关注硬科技主线的策略可能更为合适。

临近年末,很多投资者已经将视野放到了2023年,我们认为这是高瞻远瞩的理性选择。债市调整是近期较为重要的边际变化,后续的发展可作为今年和明年投资逻辑的依据之一。

一、市场回顾

大类资产回顾——国内债市调整延续,港股延续反弹,原油回调

一般认为,根据投资时钟,国内经济数据较弱本不该带来债市的调整,但是债市上周延续调整。我们认为理由有二:一方面,宏观层面,我们强调国内政策布局重心是财政、产业和监管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信贷,资金面边际收敛;另一方面,交易拥挤伴随预期扭转使得债市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深度的调整。这说明资产配置不能仅仅考虑基本面因子,交易因子也是重要的因素。

港股在美联储紧缩放缓预期的带动下延续上涨,恒生指数11月以来已经从底部反弹超过20%,恒生科技和恒生医疗指数反弹幅度更大,已经接近40%。

权益资产回顾——主线回归,政策预期先行,周期偏弱

上周公布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显示,疫情反复与海外主要经济体需求回落,导致国内工业生产边际放缓,投资也有所回落。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消费低迷。偏弱的基本面使得政策改善预期提升,利好权益市场。

行业层面,近期轮动速度较快,超涨行业持续性稍差,主要因为超涨来自于政策预期博弈与超跌反弹,产业盈利层面的根本性改善较少。上周行业结构表现出硬科技主线的回归,同时处在相对底部的游戏传媒行业迎来了政策利好催化。涨幅前五的行业分别是医药生物(6.2%)、传媒(5.1%)、计算机(3.9%)、非银金融(2.3%)和通信(1.8%)。医药、计算机、通信即是我们说的硬科技自主可控逻辑,受益于政策支持与国产化率提升空间。传媒方面,上周核心媒体文章对游戏产业态度的转向,版号发行常态化以及游戏大厂财报修复都提供了上涨的支撑。周期、新能源近期跌幅较多,煤炭(-5.8%)、有色金属(-5.3%)、电力设备(-3.5%)、汽车(-3.3%)和交通运输(-1.7%),主要原因在海外能源紧缺暂缓,而国内新能源光伏组件、电动车出口阶段性受阻。

债券市场回顾——资金价格下行,债市“熊平”

上周多重利空叠加,利率市场周内为“熊平”走势,周内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8.96BP至2.825%。防疫政策和地产政策优化叠加海外流动性拐点预期,引发债基赎回潮。上周信用债收益率快速上行。11月14日利率和商金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回调幅度较大,较低评级信用债的回调幅度较高。城投债方面,1年AA和3年AA级城投债利率上行幅度高于同期限中票利率上行幅度。

短期的关键因素——政策新部署、 债市冲击、海外流动性和国际形势

最近一段时间对资产配置有核心影响的因素包括:1)政策新部署;2)反弹到当前,关注政策预期与落地现实的差异;3)海外高通胀和流动性变化节奏;4)债市冲击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二、 宏观趋势

2.1 国内增长——内外需共振向下迹象显现,复苏前景仍有不确定性

此前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出现了更明显的外需走弱迹象,国内10月数据反映内需的复苏也相对乏力,整体经济从9月脉冲式的数据改善回归正常趋势。具体来看:

生产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明显,在基数影响下今年以来持续处于较高景气的采矿业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扣除基数影响,PPI同比走负也拖累采矿业利润扩张。消费端,受疫情反复冲击的影响,10月消费再度走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负增长,除了药品零售和生产都还比较旺之外,其余消费基本上呈现供需均走弱的迹象,汽车的销售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投资端,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地产投资低基数下仍然进一步走弱,此前景气度高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略有放缓。

整体而言,我们之前提示的经济共振向下的风险或开始显现。在政策预期推动市场反弹后,短期强的政策预期和弱的经济现实之间的反差,一方面会强化稳增长的预期;另一方面,可能也会带来情绪的扰动。临近年末,投资者需要更加当心反差带来的冲击。

2.2 国内流动性——近期债市快速调整的核心逻辑和后续演绎

此轮债市调整始于10月31日。在投资者对重大会议后政策理解的纠偏、稳增长政策的预期改善、风险偏好的抬升、股债跷跷板向股市的轮动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利空因素最终在11月11日开始加速发酵,交易因素加速了债市的调整。

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是没有变化的,但是重心不在流动性而在信贷和结构上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主基调没有大的改变,仍然是高度警惕经济下行压力在全球更广范围蔓延的风险。同时,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继续指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对地产除了房住不炒外,明确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正如我们之前提示的,财政、产业和监管政策以及信贷承担财政功能的角色重要性提升,资金面今年一直宽松,边际作用有限且边际收敛引发流动性对债市的冲击。

基本面决定了市场的核心矛盾发生了变化

重大会议后,市场一开始经历了误解政策的悲观情绪,所以股跌债涨。但是在10月31日后,随着一些政策吹风的进行,市场修正了过度悲观预期,对稳增长和纠偏政策的期待增加,股弱债强切换至股强债弱。因此,即使后续包括PMI、社融、出口和经济增长数据都较弱的背景下,债市弱势延续,因为这已经不是市场的核心矛盾了,决策层政策选择更多,财政、信贷、产业、监管纠偏等政策发挥空间更大。

季节性扰动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银行超储本身处在低位,恰逢税期和双十一,资金面本身也略偏紧。同时,MLF缩量续作,市场过松的预期落空,强化了对于资金面边际收敛的短期担忧。

交易面带来的大幅调整风险

今年以来截至10月底,债牛延续,利率、利差都已经压到了比较极致的水平,为了增厚收益,又避免信用风险,资金大多集中在少数品种上。同时,今年股市本身偏弱,债市也成为资产配置的偏好,而一致预期扭转后极端的配置强化了风险,理财净值化和自媒体时代信息快速传播更放大了负反馈机制。

流动性的后续演绎

交易拥挤带来的大幅调整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缓和,季节性扰动也将逐渐过去。基本面而言,经济的复苏不确定性和压力存在,年内货币政策没有主动收缩的基础,但决策层的政策选择有很多,财政、信贷、产业、监管纠偏等政策发挥的空间大。考虑到当前的股债性价比,维持股债配比更偏向股的判断。

三、产业趋势

产业基本面因子——消费低迷,纺服、运输、通信设备有较大回落

从工业生产看,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2%,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增速环比回落。疫情反复以及海外主要经济需求回落使得国内工业生产放缓。分行业看,主要大类行业增速均相比9月放缓。农副食品、橡胶塑料、非金属矿物行业增速由正转负,纺织业跌幅进一步扩大。化学原料、汽车制造、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虽仍维持正增长,但增速有较大回落。结构上看,医药制造、电力热力行业增速上升。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较上月落3个百分点。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升0.6%。疫情反复、增长放缓使得消费持续低迷。分商品看,服装鞋帽、服装类、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等可选消费品的增速下滑最多,汽车、石油制品虽维持正增长,但增速也有较大回落;粮油食品、饮料、研究、药品的韧性相对较强。

产业交易因子——注意高情绪行业调整与超跌均衡

从交易因子看,需要注意高情绪行业调整与超跌均衡。上周全A的 MA60指标(指收盘价站在60日均价的比重,是一种市场情绪指标)从48%进一步上升至58.6%。经济基本面较弱,政策改善预期较强,市场整体也偏强。分行业看,上周美容护理、传媒、食品饮料、通信、电子等前期较弱的行业快速回暖。当前社会服务、计算机、医药生物和传媒行业情绪位置较高,特别是快速上行的传媒可能有调整压力。超跌机会主要在煤炭和银行,两个行业的MA60指标分别为8%和15%。

从估值看,TMT估值有所抬升,高估值行业估值向下。11月显示出高估值行业调整向下,估值底部行业上修的特征,整体估值更加均衡。原本处在估值相对高位的农林牧渔、综合行业估值均有较大调整,TMT的计算机、传媒估值有所抬升。当前估值仍在均值之上的仅有农林牧渔、社会服务、汽车行业。

行业配置逻辑——稳坐钓鱼台

近期市场更多表现的是政策预期带来的提前博弈,以及超跌后的反弹博弈,行业轮动较快,持续性偏弱,但硬科技的主线也是比较明晰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我们不建议对政策预期进行过多的博弈,同时持续性较短的行情也使得追涨的风险加大。稳坐钓鱼台,整体均衡,重点关注硬科技主线的策略可能更为合适。

三、资产趋势

3.1美股——美元紧缩难言结束,风险资产反弹仍有时间

本轮全球风险资产反弹,主要受美元流动性缓解推动。复盘美元指数的历史走势,会发现美元指数强势上涨之后,通常很难形成V型反转。对美元流动性,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短期缓解,而非彻底扭转。对于风险资产来说,反弹窗口期或仍在,但美元指数的再度上行,甚至创新高,是未来潜在的风险。当前市场对于美国通胀拐点加息周期进入尾声的预期可能仍偏向乐观。美联储可能恰如去年一再忽视走高的通胀数据,认为通胀升温是暂时的,现在也会认为通胀的走弱也是暂时的。人有时候会踏进同一条河里,这样的思维惯性对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3.2 A股——反弹动力逐步弱化,疫情冲击仍压制风险偏好

A股本轮反弹的动力来自内外宏观环境的改善:一方面,美国通胀压力缓和,美元指数与美债下跌,美元流动性收紧阶段性过去,推动全球风险资产反弹。另一方面,国内防疫政策进一步精准优化,疫情对经济影响减弱,复苏预期抬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加之9、10月连续下跌后,市场本身有较强的超跌反弹要求,11月市场迎来强力反转行情也在意料之中。

三周反弹过去,我们重新检视反弹的三个动因:一是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调整,并不能断言见顶,后期可能仍有反复。二是疫情仍在发酵,经济数据能否验证复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三是市场情绪指标已经从历史底部修复到相对高位,超跌反弹的动力在衰减。三个动因,一个已经发生变化,一个大概率发生变化,还有一个不确定发生变化。市场仍有可能随着三个动因改变而波动。

从疫情防控20条细则落地开始,市场博弈防疫优化最受益的出行链和消费表现不佳。尽管防控更加精准科学,但当下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仍在加强,新增确诊与无症状人数在上升。疫情未见拐点,或是压制风险偏好和盈利预期的因素。疫情在四季度对经济的压制将会导致数据验证不及预期的风险。从市场预期到政策落地再到数据验证,中间的时间差恐将继续引发市场波动,反弹还不能断言反转。

3.3 港股——估值大幅修复

Wind数据显示,恒指2022年一致预测PE已从低位快速反弹,但仍处于25%分位数之下。美债利率水平的抬升对港股估值抬升的压制效果犹存。

3.4债券——短期料将震荡

短期来看, “赎回潮”压力可能仍在,但应已接近尾声。短期经济有一定的下行风险,调整过后的债市料将进入震荡。仍需警惕后续稳增长发力带来宏观经济上行风险,负债端信心的低迷导致配置需求减少,使得债市维持弱势。

四、配置策略

债券配置:债市较大幅度调整告一段落,利率债短期料将震荡,中期关注稳增长政策以及理财负债端信心的恢复情况,策略继续谨慎。信用债投资需缩短久期、降低杠杆应对市场波动。同时,组合需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负债端变化。转债当前的估值水平显示性价比较低。

权益配置

1)A股配置:均衡配置。行业结构轮动较快,对政策预期和交易因子提前交易,但持续性稍差。与其随风逐浪,不如均衡配置,择机布局主线,稳坐钓鱼台。

2)港股配置:从估值角度看,港股短期仍难实现持续性估值抬升,估值水平或仍将维持在历史低位,呈现震荡特征。如美债利率再次冲高,不排除港股仍有较大回撤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今日头条专栏 作者:魏凤春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