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温和回升至4.5%,仍低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预定全年增长5%以上的目标,逆周期调节迫切要求财政支出继续靠前发力,导致财政收支逆差同比扩大。2023年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逆差5574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逆差10241亿元,两者合计逆差15815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3320.0亿元(图10、图11)。4月份因增值税收入大幅回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加,导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减少。但基金预算因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长缓慢,地方政府基金性预算差额仍然扩大,两者合计,1-4月份两本账差额累计16574亿元,比1-3月份累计值扩大759亿元。






























第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内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迫切要求继续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对标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的特征,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国民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基础设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就业与创业创新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有效拉动投资、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就业和消费信心。第二,有力支持关键卡脖子产业发展,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借鉴美国政府产业政策的经验,我国应采取更大力度支持芯片、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研发制造,从资金、土地、人才、税收等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在卡脖子产业攻坚克难,保障我国关键高科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高精尖产业水平。第三,平抑财政收支波动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今年1-4月份留抵退税政策退出导致增值税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预期增长,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保持原有季节性增长轨迹,使得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大幅缩小,如果不采取政策纠偏,5-6月份这一态势可能持续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产生紧缩作用。针对增值税大幅增长的情况,为平抑增值税大幅增长对经济产生短期冲击,应在支出端加大力度,以实现稳增长目标。第四,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提高专项债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改善专项债落地的环评、土地管理等方面配套措施,使专项债既能顺利发行,又能顺利支出。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做到提质增效。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对基础设施融资的支持力度。放宽对专项债发行的限制,放宽对银行和其它投资者购买城投债的限制。第五,用好转移支付制度,防范财政困难地区财政风险。更加注重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运行安全,统筹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统筹中央、央行、地方政府财力,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保障财政困难地区刚性支出。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