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西安在啃的硬骨头,有多硬

作者:西安网 来源: 头条号 32606/08

3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坐标南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员黄宇,设定好一台卫星各载荷的观测模式、观测时间等几十个参数,然后轻点鼠标,形成当日的卫星观测计划。这份计划经过两个团队的复核,再传递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最终形成指令

标签:

3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坐标南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员黄宇,设定好一台卫星各载荷的观测模式、观测时间等几十个参数,然后轻点鼠标,形成当日的卫星观测计划。

这份计划经过两个团队的复核,再传递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最终形成指令,传递到太空,成为该卫星的工作日程。

整个环节层层把关,在于这颗卫星非同一般,是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

▲“夸父一号”卫星示意图 图源:中国科学报


其打破多项国际纪录:

首颗以“一磁两爆”(即“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作为探测目标并配置相应载荷的卫星;

首次在一颗近地卫星平台上,对全日面矢量磁场、太阳耀斑非热辐射成像等现象同时进行观测;

首次在莱曼阿尔法谱线波段(一种来自氢原子的紫外线,它是太阳表面和日冕上观测到的最强的紫外谱线)实现全日面和近日冕无缝同时成像观测。[1]

今年1月,在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入选。其标志着中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实现跨越式突破,也意味着中国开启了综合观测太阳的新时代。

鲜为人知的是,其背后的关键科技力量之一,来自西安。

西安科技有多强?

单以“夸父一号”来说,其生命线的测控系统,便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出品。

而卫星搭载的三大探测设备——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太阳硬X涉嫌成像仪的研制过程中,均有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的身影。同时参与3台设备的研制,放眼全国,独此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全日面矢量磁像仪的工程总体单位,是西安光机所。

▲西安光机所信息大道园区鸟瞰。 图源:西安光机所

“夸父一号”的技术挑战有多大?

作为国内基础光学、空间光学、光电工程领域国内最顶尖的研究所之一,西安光机所以往研制的深空探测成像设备,小的不过500克,而此次系统功能复杂、集成度高,经过轻量化设计后重量仍在100千克以上,零部件数量和集成难度都翻了几番。

可以说,这样的“超纲”考题,非寻常单位可以拿下。

整个项目2017年立项,由西安光机所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牵头,五年时间接连攻克系统设计、光机电加工、总装集成方面多项难题。[2]

某种程度上,西安光机所可谓“啃硬骨头”的“老将”了。

2007年10月,其研制的CCD立体相机和干涉成像光谱仪,随“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拍下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幅月面画像。

次年8月,其研制的“超光谱成像仪”伴随中国首颗环境卫星升空。9月,其研发的箭载摄像机、舱内摄像机光学系统等,又随“神七”飞船升空,拍下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的画面……

2015年至今,仅西安光机所,已参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10余项大国工程。[3]

▲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柜甲烷燃烧图像(左)与地面同种工况甲烷燃烧图像(右)图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


3月初,中国空间站的燃烧科学实验柜首次点火测试,被高速相机完美拍摄到“一把火”生命全程,这为识别相关物质的燃烧特性提供了数据支撑。该相机的出品方,又双叒叕是西安光机所。


有文章梳理过西安的硬科技,“杀手锏”就是航空航天、国防科技。

类似于西安光机所这样的“优等生”,西安有数十个。

西安集聚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航空四分之一的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

▲图源:西安航天基地

西安生产了诸多空中国之重器,如轰-6、飞豹、空警-2000,运-20以及长征系列所有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等。它还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地区。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有相当大一部分助力,来自西安科研人员的贡献。

历史上,中国“三线建设”时期的航天液体动力研制基地,国内较早的远程火箭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载人航天发动机、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发动机……这些重要的基地或技术,都有西安的印记

还有,201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其应答机天线网络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将其成功送入轨道的“长征七号”的“大脑”——箭载计算机由航天九院771所研制。航天四院则为“天舟一号”量身定做了全套结构密封系统,为其奔赴“天宫二号”之约全程提供安全保障。

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登陆。其火箭发动机、空间推进系统均来自于航天六院;作为“眼睛”的落月雷达,则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发……[4]

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外,西安的“大国重器”也频频亮相。

我国第一款真正的具有自主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其机体结构的制造,50%任务量在于西飞集团。

▲图源:智慧西飞

唯一六次参加阅兵的重型军车生产企业,陕汽制造的军车,已占部队现役同类车辆装备95%以上。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该计划中,西部超导代表中国,完成占总量69%NbTi超导线材和7.5%Nb3Sn超导线材的供货任务。其发明了上述材料的整套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高性能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空白。[5]

2019年,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其关键设备便出自西电集团。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以完整戍边配电产业为主业的央企,其研发的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换流变压器等,以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甚至“世界唯一”水平。

这些扎根西安的央企、国企频频发力的同时,更令人振奋的是:近几年,随着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的民企力量也逐渐“硬核”。

航空航天有国家队支撑暂且不论,且看西安六大支柱产业的其他“五柱”,民企贡献亮点纷呈。

食品和医药产业方面:

新通药物承担的国家重大新药创新靶向乙肝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是世界首个新结构、新机理的乙肝创新药。

位于西安经开区的西安大医集团,则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伽玛刀产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技术同样位居世界第一档。


西安眼得乐研发的全新一代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可用于白内障手术复明,解决了我国高端人工晶状体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

汽车产业方面:

2021年4月,比亚迪推出的全球首创的“刀片电池”项目在西安开工。

▲图源:西安高新

陕西同力重工研发生产出世界首台非公路宽体矿用车,如今其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已远销30多个国家。

新材料新能源方面:

隆基绿能则破解世界难题,实现了单晶硅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又创造了26.81%的硅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已成全球光伏的龙头企业。

荣民集团的天众高性能航空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我国首套铝锂合金板带材生产链,填补我国高端航空板带材市场空白,打破国际垄断。

电子信息方面:

全球两个无线局域网架构中,迄今唯一未被证明有安全缺陷的技术标准——虎符TePA-WAPI技术,便是由西电捷通公司研制。

弈斯伟研发生产的12英寸晶圆,破解了国内该尺寸晶圆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其产能已是中国第一。

位于高新区的西安智多晶,研发出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编程集成电路”,并拥有国内唯一能够量产162nm CPLD(一种用户根据各自需要自行构造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的生产线。

高端装备方面:

西安赛隆研发出世界首款搭载间热式电子枪的电子束3D打印设备,突破了功率、精度、阴极寿命与成本之间的矛盾,能同时满足多个领域复杂零件的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制造的需求。

▲图源:西安经开

三角防务研发出世界最大的400MN等温模锻液压机,能够为我国新一代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等,生产各种大中型特种合金锻件。

归结一句话: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类似案例太多,篇幅有限不胜枚举。

前不久,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的通知》,西安以2881.30亿元的输出技术交易额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图源:西安高新

要“绝活”有“绝活”,要数据有数据,要底蕴有底蕴,当前,西安正在推进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安科技的前景可用四个字概括:不可限量。

这样的“硬科技之都”,你爱了吗?

来源 :网观西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头条号 作者:西安网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