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里云“早当家”,完全分拆将获更多灵活性
根据阿里财报,云智能集团将从阿里巴巴集团完全分拆,并在12个月内实现上市。这多少令外界感到意外。阿里财报显示,2023财年阿里云收入1019.5亿元,经调整EBITA 14.22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了连续第二年盈利,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稳定盈利的云计算公司。据Gartner2022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排名,阿里云全球排名第三,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8个地理区域运营着86个可用区,服务全球超过400万客户。孩子长大了,需要自己闯世界。在投资人看来,子业务上市本来就面临一个关键议题——脱离母体,找到一个更大的故事,否则子业务想象力就一直受限于母公司。这也正是京东物流的财报中始终强调“京东之外”客户收入占比的原因。不过阿里云似乎在更早阶段,就试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2
菜鸟、盒马IPO打头阵,将进一步修复阿里估值
2023财年,国际数字商业、菜鸟连续多季度保持较高增长。财报显示,国际数字商业、菜鸟收入按财年增速分别为13%、21%,领跑其他业务。国际数字商业中,以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为主的海外电商(国际零售商业)增速更为明显。此外,盒马CEO侯毅此前也曾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盒马已实现全面盈利。热爱追逐热点的资本市场对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启动对外融资、菜鸟、盒马正式启动上市并不陌生。有市场观点认为,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最大的优势是处于跨境电商风口之中,以及前台消费者业务与菜鸟的供应链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2021年,Trendyol实现了外部融资15亿美元,当时公司估值为165亿美元。此前,有券商给出Lazada 377亿元的估值。菜鸟计划IPO传闻由来已久,折射出市场对其成熟度的认可、未来想象空间的看好。近两年,菜鸟在阿里的地位愈发重要。2021年底,阿里宣布调整财务分部时,就将菜鸟从商业分部中拆离,单独作为一个分部体现,也给股东更精细化的报告。或许,当时管理层就已为后续单独上市做准备。近年来,菜鸟加大在国际端到端物流、国内送货上门等关键物流能力上的建设,在支撑国内电商、海外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菜鸟物流以第10位的排名入选榜单,其估值为1850亿人民币。目前,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启动菜鸟集团上市计划,预计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完成。作为新零售业态的代表,盒马逐渐走向成熟。此前盒马CEO侯毅曾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一季度,盒马已实现了全面盈利。自去年开始,盒马融资、盒马上市消息频繁传出。公开报道显示,去年私募市场对盒马的估值高达100亿美元。根据阿里计划,盒马启动上市流程,预计将在未来6到12个月内完成。华尔街分析师Stephen Frampton认为,对于一家如此规模、主导地位和质量的公司来说,阿里当前估值仍然非常低。他指出,当前的估值意味着,除中国商业外的业务部门被忽略,而市场针对国际商务、菜鸟、盒马的估值,以及潜在的上市的讨论,表明阿里巴巴大多数业务部门并非“一文不值”。若将这些业务估值计入公司整体估值,Stephen得出的公司价值几乎是目前价格的三倍。除阿里云、菜鸟、盒马、国际数字商业之外,市场还在挖掘其他潜在上市的业务名单。有评论指向已完成私募融资的Trendyol、有过融资传闻的平头哥,以及一直较为独立面向市场的夸克等业务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