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第三届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一带一路”塑造中国经济地理新格局从贸易出口数据、“一带一路”发展等多方面展开分析。
鲁政委表示,相对于去年末、今年初的预期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贸易出口数据客观来说是超预期的。从主要的发达经济看,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出现了明显地放缓,但是对于东盟以及后续对俄罗斯的出口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所以他们交替成为抵消对美出口的力量。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我们对于阿拉伯国家出口实现了30%到40%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对于全球出口的增速,成绩非常耀眼。但说到其他的经济体,大家觉得收入不是很高。我们要关注的是,沙特阿拉伯这些中东国家很有钱,并且他们重工业、轻工业的基础都不那么好,而我们在这方面实力雄厚,这个市场空间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经济要通缩了,美国突然不要我们的东西了,我们东西卖不出去就是通缩了”这一观点鲁政委表示,这不是一夜之间和我们全部都脱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也不是马上完全脱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我们对美国出口的减少,可以通过对非美国家出口的增加来作为补偿。
从“一带一路”国家看,按照不同的地域区域进行区分,今天论述的“一带一路”重塑中国的经济地位,更多是从陆上丝绸之路角度分析,其中中欧班列起着重要作用。
回顾全球化的历史,就是贸易和投资驱动的历史,其背后核心是长距离的运输工具和长距离的通信工具的发展,鲁政委指出只有这两者都存在的时候才有全球化,才有驱动全球化的贸易和跨国公司。
从运输工具的发展看,从漫长的资本主义萌芽前期的马队马帮的时代,有了所谓的陆上丝绸之路,后来蒸汽机、轮船的问世,再到如今高铁的出现,实现了长距离、大运量的穿山越岭的运输,这些毫无疑问是会非常重要地改变经济地位。据中欧班列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已经有91个城市开了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运输成本是空运的五分之一,比海运低8%到20%,时间只是海运的四分之一,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不仅如此,得益于陆上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经济地理,中西部地区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双碳”目标下,很多省区的经济产业格局已被改变,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得到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一年,借助于中欧班列,欧洲大量从中国进口有色金属、进口化工产品,不仅运输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带给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新的产业转入、新的就业机会,深刻改变了经济地位,我们要紧握这样的发展机遇。”鲁政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