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见习记者 杨洁今天(4月10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已满百天。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大资管、大竞合的新格局已形成。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100天里,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经历面值跌破净值、收益率为负等情况,投资者心态逐渐转变,市场对此的接受度也逐渐提升,银行理财已初步通过压力测试;券商在资管市场中,曾仅为“接手”信托作为通道意义的存在,而现在则是直接“下场”通过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等方面的竞争,参与资管新格局。理财产品发行平稳收益为未变选项或许资管新规威力尽显,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多家银行营业大厅内均在资料陈列架上摆放着如理财产品进万家、中国理财网介绍、投资国债安全理财等图册,作为投资者教育宣传资料使用。在记者咨询理财经理过程中,他们无一例外还会事先提示,“当前已无所谓‘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了一年,我们的银行理财在去年年底就已全部转型。现在都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理财产品时没有明确预期收益率,产品收益用净值的形式表示,投资者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某国有大行西单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在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方面,若此前无购买经验,建议首选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另一家国有大行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据我所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就已不再销售或代销承诺保本的理财产品了。有很多投资者反应现在利率普遍较低,所以很多银行网点经理会推荐买定投。”谈及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产品发行难易情况,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均称,“正常发行”。除走访北京地区外,记者还分别致电其他一二线城市的部分银行网点。对于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需求变化,某城商行工作人员称,“收益”一直是未变“选项”,“从我接触的投资者来看,多数人购买理财产品比以往更慎重,会先以产品历史业绩表现作为参考,再选择时间周期相对短的产品。有些年纪较大的投资者不太能接受非保本的理财产品,会赎回部分进而转向购买养老理财产品,一是业绩较基准高,二是可养老用,此外选择定期存款产品的投资者也较多。”“目前我行存款类的产品销售较好,三年定期、五年定期此前可随时办理,现在此类存款产品均已卖完;我行刚推出的国债产品也瞬间被秒空。”记者致电某股份制银行深圳支行时,工作人员如是说。前述某国有大行西单支行的理财经理表示,她会建议客户做好分散投资,一方面做好长期配置,可选择能锁定长期利率的产品,另一方面可配置灵活取用的产品。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已满百天,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进程稳步推进,非净值型产品在到期之后将陆续出清,卸去历史包袱之后,银行理财将迈入新的征程。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带来三方面变化:一是投资者需求和选择之变。全面净值化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理解和认识会有所调整,需求会发生一些变化;二是竞争格局之变,即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大资管、大竞合的局面形成;三是产品和管理之变,银行与银行系理财子公司须按照新的规范创设产品,按照净值化产品的规律开展管理。理财规模较小银行或退出市场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保本型理财产品自此退出市场舞台,开启全面净值化时代。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份以来,受股债两市双双走弱影响,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面值跌破净值、收益率为负的情况。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已初步通过测试。“可将此前的‘破净潮’看作是一个‘压力’测试。”杨海平认为,在此过程中,银行理财对产品设计、投研重点、净值管理、与投资者沟通、特殊市场环境的应对等进行全面思考与相应调整,且积累了经验。持类似观点的明明同样认为银行理财初步通过此轮测试,“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就意味着净值会随着市场变化而波动,尤其是在摊余成本法应用严重受限,市值法估值成为主流后,这一现象更加突出。前段时间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权益市场出现震荡,引发理财产品净值回撤,但回撤幅度基本都在可承受范围内,在市场好转之后产品净值也企稳回升。长期来看,不会影响银行理财的发展势头。”在杨海平看来,未来银行理财应重点关注两方面趋势:在主打固收类产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产品的特色化、品牌化,推进投资资产的多元化;净值化转型全面完成之后,强化净值管理,强化客户投资全过程的沟通管理,强化运营管理的精细化。上述某城商行工作人员透露,“部分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在资管新规下,将由这些子公司发行理财产品,银行进行代销。”另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所有在2021年度发行过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内资银行或2021年度未发行产品但有产品存续或到期的内资银行,共计295家,较2020年减少3家;其中包括全国性银行18家(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19家,农村金融机构158家。“未来理财市场中,各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将成为发行产品的主流,母行会逐步将理财业务转移至理财子公司。”明明认为,在市场格局上,马太效应将更加显著,市场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国有行、股份行和部分发展较好的城商行前景更优,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此前理财规模较小的银行可能逐步退出理财市场,转而为他行代销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理财发展而言,市场的波动、大资管大竞合格局、资管行业与金融科技的结合、客户需求的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杨海平表示,在对银行理财整体持有乐观态度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银行理财内部的分化。投研能力强、产品和品牌影响力大、投资风格稳健的理财子公司将在竞争中抢占先机。14家券商取得公募牌照提供丰富资管产品“资管新规下,券商资管行业迎来三方面深刻变化。”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博士孙桂平解释,去通道带来的券商资管规模不断降低,随着过渡期的结束,未来券商资管规模有望反弹,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券商资管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尤其是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上升;券商内部竞争加剧,头部券商优势明显。华泰证券资管认为,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充分反映出监管层面为券商资管行业保持良性健康发展的决心。许多券商资管抓紧窗口期,主动压缩通道规模,促成了资管行业从粗放的大规模扩张,变成质、量齐升。主要变化体现在过去影子银行的模式逐渐向标准化投资模式演进,过去由交易促成的模式向投研驱动的模式转变,过去以固收产品为代表的产品线向权益类投资标的转移。与此同时,在资管新规下,公募业务已然成为券商资管机构的业务增长点。孙桂平表示,目前已有14家证券公司(含资管子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牌照,券商获取公募牌照的数量仍偏少,一方面因为一大批券商因“一参一控”而拿不到牌照,特别是头部券商;另一方面,多数券商公募基金发展偏慢,或一定程度上影响券商公募牌照的获批速度。预计未来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券商在权益类投资,以及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将慢慢显现,券商资管在公募产品这一赛道上将有很大发展空间。“公募基金牌照的获得将利好券商资管,对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发展也有好处。”孙桂平进一步解释,优质资管机构的加入,可以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资管产品,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良性发展。以华泰证券资管为例,自2016年获得公募基金牌照以来,便积极创设相关产品线,目前已覆盖权益、固收、多资产等多个投资领域。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泰资管公募基金规模737.1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06.25%。展望未来,华泰证券资管表示,券商资管天生贴近底层资产,熟悉资产挖掘、打包、定价,且在科技投入与全业务链协同方面具备专业特色,未来券商资管还可以借助其资源禀赋,利用好投行基因、科技基因、协同基因,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编辑 白宝玉)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满百天:银行理财初步通过压力测试 公募牌照成券商“争夺项”
作者:证券日报 来源: 今日头条专栏 60512/21
本报记者 昌校宇见习记者 杨洁今天(4月10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已满百天。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大资管、大竞合的新格局已形成。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10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