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上市公司 » 正文

全面爆发!国产化电源管理芯片赛道“杀疯了”(附国产化厂家)

作者:EDA365电子论坛 43006/14

前言2023年2月,OPPO发布首颗全链路电源管理芯片——SUPERVOOCS,是目前行业最强的电源管理芯片,首次实现了充放电的全链路管理;4月28日,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公司炎黄国芯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九智资本投资;5月4日,晶丰明源发

标签:


前言

2023年2月OPPO发布首颗全链路电源管理芯片——SUPERVOOCS,是目前行业最强的电源管理芯片,首次实现了充放电的全链路管理;

4月28日,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公司炎黄国芯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九智资本投资;

5月4日晶丰明源发布公告拟募资不超7.09亿元投建高端电源管理芯片产业化项目等 ;

5月12日OPPO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其ZEKU手机SOC芯片业务,并裁撤整个芯片团队;

近日,为打破芯片技术壁垒,南京美斯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待机零功耗电源管理芯片,并已通过测试。

电源可以解锁进步,但也可以阻止进步。电源的极限就是创新的极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突破电源的限制,利用更小的空间提供更多动力,降低待机功率延长电源寿命,减少 EMI 信号,缩短接收时间,使得我们的电源作系统准入无障碍。

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电源芯片市场规模约 130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00亿美元,复合增速约 15.4%。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预计2026年将扩张至约565亿美元。受益于物联网、5G时代应用领域拓展及消费电子终端品牌的崛起,中国电源芯片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增速。


01:什么是电源管理芯片

电源器件可以分为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分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前者包括AC-DC、DC-DC转换、LDO、电池管理IC、充电芯片和开关IC等,后者包括整流二极管、晶闸管、MOSFET和IGBT等。

它主要功能是稳压、升降压、恒流、交流-直流转换等,应用类别也非常广泛,分为稳压类芯片、电池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其典型应用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的充电器、LED驱动器,以及电池供电设备的电量管理等。

具体总结如表1:

表1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


02:全球及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趋势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全球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趋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7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预计到2026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550.4亿美元。

图1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市场方面,据Frost&Sullivan数据统计,预计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 2020 年的 118 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 235 亿美元,未来 5 年复合增速高达 14.8%,远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率。

图2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


03:汽车电池管理芯片供应缺口巨大,国产替代势头强劲

目前,电源管理芯片应用增长最快为车载电源管理芯片,74%的芯片短缺来自于汽车驱动芯片、汽车主控芯片以及电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参与管理电池组和控制电池的能量输出等,对汽车电动化进程至关重要。

但受制于技术壁垒高及车规认证要求高、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国内车规级AFE芯片量产有限。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AFE芯片90%以上仍依赖于进口,被国外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如TI、ADI、英飞凌等垄断,国产AFE芯片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仍在初步布局阶段。

TI作为车规级BMIC芯片市场的主流供应商,随着其BQ系列芯片产品陷入缺货涨价状态,订货交期已延长至2023年,造成了较大的市场缺口。
由于国内车规级AFE芯片供需鸿沟,国内终端厂商、锂电厂商都对芯片的国产替代有着强烈需求,正从不同角度切入动力BMIC。


04:电源IC黄金赛道依旧火热,国产配置渐入佳境

目前部分领域的车规电源管理芯片供需已经有所改善,且部分车用芯片已经开始调降,包括车灯LED驱动、电机驱动等驱动IC、PMIC及部分控制IC。同时国产厂家圣邦微、思瑞浦等国产厂商陆续通过车规认证,PMIC的供需状况将在2023年后得到很大缓解,预计2023年二季度后车用PMIC市场价格大概率开始下行,全年预计综合降幅约7%-10%。

在这波“国产替代”的潮流中,晶丰明源在通用LED照明、高性能灯具和智能照明驱动芯片技术和市场均处于领先水平;圣邦微DC/DC转换芯片具有小功率、高效DC/DC转换的特性,目前国产厂家能够开发高效率的接收端芯片,国产厂家迎来史上千载难逢的机会窗口。


05:电源管理国产厂商信息汇总

目前,国内电源管理芯片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已经发布完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现在国内一些主要厂家也已有相当规模,不少厂家电源管理芯片性能规格也在稳定迭代中,逐渐占领高端市场,具体厂家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