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新能源淘金启示录:大数据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作者:能源杂志 来源: 头条号 36806/19

文 | 雁秋王林今年50岁了,是中西部地区某四线小城的招商人员。4-5月以来,他辗转到北京、深圳和上海,参加当下新能源行业最火热的盛会,分别是北京的储能展(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3)、深圳的电池展(第十五届深圳国际电池技

标签:

文 | 雁秋

王林今年50岁了,是中西部地区某四线小城的招商人员。

4-5月以来,他辗转到北京、深圳和上海,参加当下新能源行业最火热的盛会,分别是北京的储能展(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3)、深圳的电池展(第十五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3),还有上海的SNEC展。

“见面聊,总要比电话沟通效果好很多。现在,新能源企业是各地政府的香饽饽,不出来跑,怎么可以。”今年,王林所在的招商引资部门已经吹响新的冲锋号,新能源是重中之重。


地方政府大规模进军新能源,折射出一个现状,就是全国各地正在加快争抢优势产业。背后原因,既有短期对冲疫情影响,还有长远经济发展的考量。重要的是,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全球产业链正在重塑,经济发展的逻辑发生了变化,也为地方政府创造了机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政府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但整个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隐忧。

地方产业发展,涉及到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落地实施、营商环境改善等多个环节和方面。而新兴产业的特征之一,又是集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

对地方政府而言,在产业发展上,面临着效率、专业化等多重考验。因此,近年来,科创服务的发展也在进一步提速。


新能源招商与“产能过剩”

各地掀起新能源招商热潮,无不希望借此重塑区域产业格局和经济体量。宜宾打造了一个典型范本。

自宁德时代落户后,宜宾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对外树立起“锂电之都”的形象。宜宾打样在前,四川遂宁、山东枣庄、江西宜春和新余、河南新乡……全国多个城市相继喊出打造“锂电之都”的口号,开始大规模进军锂电产业。面对我国锂电产业的这个高速扩产周期,没有地方政府不希望抓住风口,分一杯羹。

但新的考验也迎面而来。在各地争相布局锂电产业的同时,锂电产能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的警钟已经敲响。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就给出自己的判断: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达3000吉瓦时;而出货量可能只有1200吉瓦时。届时,产能将大幅过剩。

此后,关于新能源电池是否真的会过剩以及过剩多少,大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但也有报道将2025年的产能预测,推高到了4800吉瓦时。

站在未来看现在,一个确定的结论是,在全球碳中和的浪潮下,现有的电池产能还远远不足。电池应用的两大场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才刚刚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拥挤的赛道上,能否踩准产业发展节拍,渡过波谷,享受波峰的红利,对企业至关紧要,对地方的招商引资同样如此。毕竟,当年争相发展光伏,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的地区不在少数。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盘大棋,需要摸清本地家底和产业链情况,还要充分了解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走势,以把控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方向、进度和节奏。


招引:难为黄奇帆!

除宜宾外,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合肥是范本之一。蔚来汽车落户以后,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成为这座城市强劲的经济增长引擎。

图注:合肥万象城蔚来空间

落户合肥之前,蔚来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接洽多个地方政府无果。而合肥大胆“押注”蔚来,果断伸出援手,从而收获了一个优势产业。合肥也因此赢得“赌城”的名号。

同样是布局新能源产业,合肥之所以”胆大妄为“,背后来自对产业发展趋势、产业链情况、企业情况做了周密的研判,下足了功夫。

事实上,在确定产业规划后,如何招商,招引哪些企业,也是一道难题。能够像合肥一样“赌”赢的情况少之又少。很多地方的新能源汽车、芯片招商,最后都变成招商“事故”。

对于如何招商,重庆前市长黄奇帆曾经总结出一套宝典。这位具有经济学家思维的地方大员,归纳出10种招商引资的方法,至今依旧有自媒体不时翻出来转发。

排在首位的是产业链式招商,其后还有补短板式、对赌式、因势利导式、收购兼并式等等。不少方式,需要顶层政策设计或庞大的财力支撑,以及对产业发展精准的判断。

当下,产业链招商是最被广泛应用的方式。但要做好,并非易事。

首先是产业链的选择,认清产业发展趋势外,招商主体还必须要有一张详细的产业图谱,明晰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分布、强弱,及本地与其它竞争区域的优劣势;

其次是对产业链各环节、角色及发展现状的梳理,以及基于市场需求、技术研发等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

在此之上,才能选择产业链、确定招商目标,选定招商标的,结合企业需求和竞争优劣势,制定相应的招商政策,再灵活选择招商方式。

然而,要解决上述问题,依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梳理数据和材料,综合衡量区域内人才配套、产业链配套、财政配套、政策设计等情况。

产业格局变幻莫测,窗口往往稍纵即逝。地方招引需要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固有的经验、路径,及以单薄的人力,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育强:顽疾待解!

招商引资之外,近些年,加大对本地已有企业的培育力度,也正成为各省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依旧是新能源领域,2022年西安超越上海,拿下了新能源汽车产量桂冠。但与宜宾在短短三四年间迅速崛起不同,西安依靠的是2003年就引进的比亚迪。

随着比亚迪产量的大幅提升,及其在当地投资的继续扩大,显然,西安未来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招商引资,稳链、强链,有了更大吸引力,占据领先优势。

不过,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风口上的龙头企业——尤其很多中西部的三四线城市,因此,企业培育,更多地方依旧需遵循“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IPO”这一路径。

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为例。2021年,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将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并通过支持部分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各个地也都在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首要在科技研发,这就需要政府在平台、资源、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提供扶持。

因此,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打造高效的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等等,都是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的课题。

问题格外复杂。以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例,且不说国内科研资源分布不均,即使不缺高校的城市,科研力量对产业的助力也远没达到应有的程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在着手解决的难题。

各类政策制定不少,效果也有所改善,但是否足以为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充分的“科技外援”,依旧需要时间来检验。

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也相去甚远。地方政府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覆盖和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也面临着考验。

显然,无论是政府端的招商引资及培育、服务企业,还是企业端的科技创新,都期待新的解决方案。


破题:大数据助力!

有需求市场就会出现供给,何况是长期存在的需求。

2022年7月,深圳市嘉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以下称“嘉业精密”)与大连理工大学达成合作,成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围绕该企业的瓶颈项目展开联合技术攻关。

嘉业精密成立于2005年,产品为精密金属零件,应用广泛。虽然研发能力不俗,但企业依旧希望能与高校合作,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图注:嘉业精密五金与大连理工签约及授牌仪式

找到大连理工合作,嘉业精密是通过一家名叫企知道的公司。

企知道是一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政府提供科创服务,为企业提供产学研合作、产业政策咨询等专业服务的公司。

据介绍,嘉业精密提交自己研发需求后,企知道会基于全球专利数据库生成了企业专利报告与技术全景报告,然后按照企业研发路径与专家能力模型在数据库里进行筛选,先初步匹配,再进行人工判断,最终确定推荐人选。

此后,企知道作为第三方,先协助双方线上沟通,再实地探访,全程协助校企对接,达成合作,跟踪研发过程,直到该项目结束。整个对接的详细流程在企知道·科创空间产品中可以实时展现。作为创新全要素管理与运营平台,科创空间为每家用户企业匹配专属的科创管家,快速响应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需,帮助企业高效对接创新资源、管理创新要素。

图注:企知道科创空间功能示意图

据悉,企知道数据库已经涵盖超20万行业专家、300万技术成果,覆盖国内2800所高校与科研机构,此外还有5万台科研设备仪器可以共享使用。

事实上,产学研服务仅是该企业开辟的新业务。企知道以知识产权服务起家,随着客户与数据的积累,逐渐从纯线下服务发展到如今以线上、线下结合提供科创服务的形式。

上述数据之外,数据库还包含了9700万家国内企业数据、1.78亿全球专利数据、2亿全球期刊论文数据、4700万全国产业政策数据……在为C端、B端提供服务的同时,各级政府同样是他们的客户之一。

比如数智政务板块,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企知道除为政府提供及时更新的产业图谱外,本地企业发展情况、产业链情况、相关产业技术趋势、核心环节主要企业情况……在数据中均能一一展示出来。

借此,地方政府就可以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六链融通“,助力区域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等招商工作,进而“强链、补链、稳链、延链”。

此外,企知道还能够为政府提供区域对比报告,明析不同区域对同一行业的扶持力度和方式差异,以帮助政府制定更具区域特色和针对性的产业策略。

无论是协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还是以科创服务服务于本地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大数据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期待如企知道这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能够越来越多,成为助力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