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材料 » 正文

金发入局又一高端化工新材料!

作者: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来源: 头条号 81606/19

5月16日,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袁志敏表示:公司近几年开展的高性能环烯烃共聚物(COC)新材料试验项目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中试。环烯烃聚合物(COC/COP)作为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热变形温度高、透明性高、

标签:

5月16日,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袁志敏表示:公司近几年开展的高性能环烯烃共聚物(COC)新材料试验项目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中试。

环烯烃聚合物(COC/COP)作为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热变形温度高、透明性高、双折射率低、介质损耗小等一系列优良特性

从市场供应来看,目前相关国际企业有日本瑞翁化学株式会社,JSR股份公司, TOPAS Advanced Polymers和三井化学;国内也已有多家企业投入聚环烯烃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包括阿科力、拓烯科技、鲁华泓锦等已开展项目建设,山东益丰生化、万华化学等企业正在关注和实施相关技术研发,但目前上述国内企业截至目前均尚未有产能投产。

在财务方面,4月24日,金发科技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报,其中2022全年实现营收404亿元,同比增长0.53%,实现归母净利润19.92亿元,同比增长19.89%,超出预期;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6.83亿元,同比增长2.39%。

图片来源:金发科技

图片来源:金发科技


在销量方面,公司2022年全年改性塑料销量为176.22万吨,同比增长0.96%。从细分版块来看,公司车用材料、电子电气、新能源、消费电子、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销量都出现了不同比例的增长。


图片来源:金发科技


其中车用材料占比第一,2022实现销量75.11万吨,同比增长21.64%上述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在新能源车企中的广泛应用,公司目前可为新能源车三电系统提供满足复杂环境下使用的具备耐高温、阻燃、高强度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

另一显著增长的是新能源材料,实现销量5.69万吨,同比大增84.86%。得益于光伏、储能、锂电等的爆发,2022年公司光伏专用料、生物基高温尼龙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包等相关需求大幅增加。

此外公司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实现销量18.9万吨,同比增长3.76%。公司目前已具备高等级再生PP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取得了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FDA认证,在高端化妆品、日化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特种材料方面,公司特种工程塑料产品销量1.78万吨,同比减少0.85%;其中,LCP销量0.34万吨,同比增长13.33%。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23.44%。产能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具备年产2.1万吨PA10T/PA6T合成树脂能力;公司已启动年产0.6万吨PPSU/PES项目,计划于2024年6月投产;公司还启动了1.5万吨LCP合成树脂项目,计划于2024年12月开始投产。

在生物基材料方面,公司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全年实现销量9.85万吨,同比增长23.5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具备合成18万吨PBAT/PBS3万吨PLA树脂的能力。同时公司自主研发了吹膜级、挤出级、注塑级、流延级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成立辽宁金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布局生物基单体及生物基材料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年产1万吨生物基BDO项目建设。在PBAT连续生产线的基础上,公司开发出国内首个达到食品接触相关标准的食品级PBS产品。

图片来源:金发科技


在研发方面,公司2022年度研发投入14.5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到3.6%。在报告期内,公司在聚芳醚砜产业化、高温尼龙、高品质PPSU材料、高性能PCR材料、高性能PA10T材料,高强度耐热LCP材料、LCP薄膜,连续增强碳纤维PA/PET复合材料,阻燃PA、PBT、PP材料等方面获得突破。在可持续技术方面,公司新能源相关安全技术、精细分选及高效分离技术、绿色清洗技术、化学回收技术、二次污染/微塑料检测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

从未来发展来看,公司将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瞄准高端碳材料、新能源材料、轻量化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领域,加速实现高性能分子筛及催化剂、特种工程材料、特种光学材料等高端材料国产替代进程。此外,在双碳背景下,公司另一个发展重点将放在生物基材料上,相关完全回收塑料将逐步放量,并在工程塑料、食品饮料、医疗等领域开启大规模应用。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全球生物基化工产品占比有望达到35%。

来源:金发科技、DT新材料、开洋聊化工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揭秘未来丨100大潜力新材料

来源:头条号 作者:中国化工信息周刊01/26 00: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