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募捐的法律要求不同非公募基金会与公募基金会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否向公众公开募捐,公募基金会能,非公募基金会不能。

2、财产的管理规定不同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2016年《慈善法》出台后,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根据上年末净资产额的高低有不同的标准。

3、内部治理要求不同非公募基金会与公募基金会在内部治理结构、法定的理事会成员及利害关系人人数、理事长秘书长兼任情况、监事会组成情况、等级评估情况都有所不同。非公募基金会如想申请公募资格,就要满足这些公募基金会的各项标准。

4、信息披露程度不同接受社会监督,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募基金会负有更重的义务。公募基金会:应当在开展公募活动的十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组织募捐活动,应当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在募捐活动持续期间内,应当及时公布募捐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和用于开展公益活动的成本支出情况。募捐活动结束后,应当公布募捐活动取得的总收入及其使用情况。非公募基金会:由于不存在公开募捐活动,因此信息披露要求相对较低。组织开展定向募捐时,无需备案,但是应及时向捐赠人告知募捐情况、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汉正家族办公室,专注家族传承、基金会和信托!更多信息可搜索【汉正家族办公室】至官方网站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