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加速碳中和,人类命运堪忧啊。”2022年全球多地出现罕见高温,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6-7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0.9℃和1℃左右,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在一篇高温报道下,这条评论获得了大量点赞。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随之而来的是干旱、暴雨、洪涝、火灾频繁发生,更多人面临失业、饥饿、疾病甚至死亡威胁。推进碳中和迫在眉睫,政策端加速发力。6-7月间,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整理12条ESG政策动向,其中9条与“双碳”目标相关。
图1:6-7月碳中和相关政策实现碳中和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凸显,能源、农业、建筑、金融等关键领域的政策方案进一步细化,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各环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要求,抓住碳中和带来的产业机遇指明方向,强调了部门协同、财政支撑、组织实施等政策保障。企业需要积极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影响、抓住产业机遇。对于企业如何将碳中和要求融入管理,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首本《企业碳中和管理手册》对相关问题有详细阐述,这里不再展开。
图2:《企业碳中和管理手册》提供的企业碳中和管理框架
图3:2022年1-7月上市公司ESG风险走势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是ESG风险多发的三个行业。制造业ESG风险表现为信息披露违规和产品服务质量安全问题;金融业表现为分支机构信贷业务违规,侵犯消费者权益(主要为乱收费、违规采集/利用个人信息);房地产业风险主要表现为业务下滑持续挑战公司管理能力,以及持续曝光的产品质量、项目交付延期问题。
图4:6-7月上市公司ESG风险行业分布情况(部分)将风险事件、风险指数与行业公司数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每家公司两月平均发生风险事件0.07件,平均风险指数为0.19。单个事件风险水平较高的前三行业分别为金融业、批发零售、采矿业。制造业虽发生的风险事件数量较多,但平均风险水平在整体行业中仅排第10;金融业平均发生风险事件0.37件,平均风险指数达到1.05,远高于其他行业公司表现,说明金融企业的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相比其他行业较严重。
图5: 6-7月上市公司ESG风险行业平均风险指数(Top10)
图6:6-7月ESG风险多发上市公司及典型事件
图7: 6-7月上市公司治理风险分布财务造假、虚增利润平均风险指数高达5.71,在治理风险中最高。典型事件是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通过伪造大量客户和商户的业务合同等文件,虚增利润3.81亿元。行为曝光后,股价较历史最高点下跌89%,引发投资者的集体诉讼,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并共计罚款1540万元,股票也被冠以“ST”的风险警示。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处罚金额,突破原有60万元定格处罚规定。在施行新罚款标准后,据证监会公开发布信息统计,2021年至2022年6月,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处罚80家次财报造假,合计罚款9.2亿元,其中对公司罚款4.1亿元,对个人罚款5.1亿元(包括对财务高管罚款0.4亿元),体现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重拳打击。2022年8月,证监会发布2021年度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针对年报审阅中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对准则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将进一步提示市场主体在执行会计准则、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引导并督促市场主体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企业需要引以为戒。
图8: 6-7月上市公司环境风险分布多家畜牧企业出现环境违规,罚款数额较大。衢州华统牧业因超标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办理环保“三同时”验收手续被罚约79.4万元;武定神农猪业公司养殖区污水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被罚159.3万元;来宾正邦畜牧公司存在养殖场未经验收即投产、废弃兽药瓶随意堆放等问题被罚142.91万元。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民生保障高度相关,绿色发展不仅关系生态保护,还与食品安全、乡村振兴密不可分。仍有不少畜牧企业将环保看作经营的额外负担,在饲料和禽畜运输等成本上升时,便放松污染治理和环保投入,偷排、乱排、违规养殖问题反复出现。农业部最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提出了畜牧业减排降碳重点任务,相关约束会持续升级。企业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在各区域严格落实环境管理制度,提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畜牧业低碳循环发展,这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
6-7月420家上市公司暴露ESG风险,多家企业连续上榜丨善择观察
作者:南方周末 来源: 今日头条专栏
79912/21


“再不加速碳中和,人类命运堪忧啊。”2022年全球多地出现罕见高温,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6-7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0.9℃和1℃左右,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在一篇高温报道下,这条评论获得了大量点赞。世界气象组织认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