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被赋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全球范围内ESG投资飞速发展,ESG日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动力,甚至成为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7月27日,岭南半月谈在广州黄埔君澜酒店举办,本期论坛“以ESG为导向的企业发展”为主题,由岭南论坛、广开控股、粤开证券联合主办,政府官员、学者及多家企业代表围绕以ESG为导向的企业发展之路、ESG下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在圆桌会议上,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提出,ESG是全球一流企业的通用语言,是甄别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的有效手段,“一个重要的公式就是数字化+ESG=企业界的明日之星”,刘明康说道。

ESG为何“不可能再等待下去”?
“ESG现在也是不可能再等待下去了”,在提及企业发展的ESG导向时,刘明康在会议现场表示,5年的时间内中国和世界都必须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ESG投资理念最早起源于欧洲,是环境 (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 的缩写,是指一种通过将环境、社会与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今年6月22日,欧洲议会以450票赞成、115票反对和55票弃权通过了关于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碳关税”)草案的修正案。新草案称,CBAM将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过渡期至2026年年底。进口商需要为其进口产品的直接碳排放支付费用,价格挂钩欧盟碳市场。除了钢铁、石油产品、水泥、有机基础化学品和化肥,新草案还将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纳入CBAM征收范围。据悉,议会还希望扩展至间接排放,即将电力也纳入征收范围。尽管当前全社会面临迫切需求,但刘明康认为,在2027年前达到CBAM对碳排放的要求要求还存在着五大困难,分别体现在定量数据、确权、交易、管理、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建设。其中,从国内来看,深交所已经率先行动。7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国证ESG评价方法,发布基于该评价方法编制的深市核心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ESG基准指数和ESG领先指数。通过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3个维度下,设置15个主题、32个领域、200余个指标,全面反映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绩效,为深交所进一步推动ESG指数及指数产品发展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刘明康认为,面对国内外严峻挑战,ESG发展必须实现数字的开放、开源,数字的共享共治,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重新定义产业运营各个方面,实现产业数联、产能数联、为核心企业赋能,使节能降耗变为现实,也使得绿色金融变为可能。
核心在于制定中国特色ESG披露框架
除了ESG投资的挑战与机遇,促进ESG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目标实现同样任重而道远。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博士在圆桌会议中提到,ESG将成为我国制度性开放的重要领域,主动对接国际ESG评价体系是中国在更高层面进行开放的表现。同时,ESG标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工具,在进行产业及环境数据的披露时既满足国际标准又能保证我国产业数据的安全,未来都需要进一步谋划,逐步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对于我国企业ESG发展路径,罗志恒提到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政策工具未能将环境外部性纳入企业和个人决策中。对此,罗志恒建议完善绿色立法,增强高位统筹,缓解我国相关资金的分配权、监管权和绩效评价权力仍是多部门监管的格局,把握时机适时实施融入型碳税政策,通过碳市场叠加碳税,有效发挥好减排作用。在增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方面,罗志恒认为核心在于制定中国特色ESG披露框架,便于企业参与到国际ESG投资竞争中,也防止未来遭受新型“ESG 非关税壁垒”。在制定ESG信息披露框架和标准时,既保留中国特色,又实现与国际主要组织制定的ESG信息披露框架和标准趋同。Wind ESG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今年已有141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独立ESG报告,占全部A股公司数的29%,较去年增长22.5%。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王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