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如何进一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集群和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链,成为当前发展重点。江苏省生物药产业链协同创新专场活动日前在无锡举行,相关药企直言研发难题,也给出行业前瞻,政产学研用等方共同表示,要协同发力、集群攻坚,激发江苏“药”动力。研发时间长,需产业政策长期“护航”“由于医药行业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的特定因素,公司前期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直到2019年才迎来突破,药企的发展对资金要求太高了。”隶属于红豆集团的无锡紫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紫杉烷类抗肿瘤原料药、制剂、中药饮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负责人透露说,自家研发平台在无锡,相较于上海、北京等城市还有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招聘难度较大,正考虑将研发中心向这一类相对发达城市转移。人才留不住、资金有“缺口”等问题,是江苏很多药企面临的共同发展“困境”。生物医药产业链设备耗材种类繁杂,产品用量不大,但质量要求极高,产品研发涵盖化学、生物、材料、机械等多个专业领域,技术壁垒高,格外需要“集群效应”去破解研发难题。事实上,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实力已经是全国“第一线”。早在“十三五”期间,全省便已初步形成“一谷”“一城”“一港”“一园”“多极”的产业格局,即南京生物医药谷、泰州中国医药城、连云港中华药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无锡、徐州、常州、南通、镇江等特色产业集聚区。进入“十四五”时期,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格局更是在不断优化。去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数1493家,占全国的12.9%;营业收入4747.8亿元,占全国的13.9%;利润总额772.4亿元,占全国的14%,规模位居全国第一。14家江苏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大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度、认识水平和医疗需求明显提升,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姜良表示,尽管江苏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从产业自身特点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研发风险高、技术成熟周期长、投资回报风险高等特性,推动江苏药企攀高逐新,“给力”的产业政策长期、有效“护航”格外重要。协同创新,营造互动共享的“生态圈”如何进一步激发“药”动力,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奔跑?一直以来,由于国外药企起步早,在技术迭代、生产工艺方面具备“先发优势”,较国内产品品质更优、规模化成本更低,从而形成市场垄断。考虑到人才、技术、投资回报等因素,上游企业从“0”到“1”的创新动力并不足,终端企业和消费者使用国产产品的意愿也不强。这就必须加强协同创新,营造更加适应互动共享要求的产业“生态圈”。“目前市面上用于细胞治疗的药是非常贵的,从生产材料和设备角度来讲,大概生产这些药80%都是进口设备,是一个进口设备垄断性很强的的行业。”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钱红介绍,金斯瑞从2018年起开始攻关“卡脖子”技术,集结生物材料、化学、物理以及应用免疫学等多学科团队来开发。“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国内设备商、平台方精诚合作,在更长的产业链上实现国产化,研发出让国内老百姓‘用得起’的药。”新药的成功问世离不开临床前药物发现、药效评价等步骤,百奥赛图江苏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效部门经理石宁介绍,百奥赛图已经建立了临床前抗体药物一站式研发平台,为全球300多个合作伙伴完成600多项药物评估,并协助部分合作伙伴完成了IND申报,快速推进了创新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的研发。未来,百奥赛图将继续完成千鼠万抗计划,创建覆盖1000多个创新靶点的40-50万个全人抗体序列库,通过将有潜力的抗体分子转让给国内外药企,与合作伙伴一起挖掘出成药的抗体分子,更好地造福社会。产业发展从来都不是单一领域内“孤立成长”的。人工智能,也是与生物医药产业关系极为密切的赛道。“华为云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面向生物医药行业全链路进行了可落地研究。”无锡华为云解决方案总监周昕介绍,华为云的AI研发平台是“医药智能体(EIHealth)”,该平台基于华为云的AI和大数据优势搭建,可以为基因组、医疗影像以及药物研发提供服务。当天,江苏省生物医药党建联盟成立,将针对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在关键技术和关键物料、设备零部件等环节存在的短板弱项,推动政、产、学、研、用等合作,合力打造服务生物医药集群和产业链发展的生态圈。从“研”到“用”,深化改革打通“审批关”药品不同于其他消费品,从研发到应用,必须通过格外严格的审批过程。“十三五”以来,我省药品注册申报和批准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22年全省新获批药品206个、三类医疗器械380个,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全省新获批上市药品83个、三类医疗器械108个,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尽管我省上市新药已经很多,但在审批环节仍有“堵点”: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要求,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国产化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开展验证和重新报批,时间长、流程繁琐。这也导致终端生产企业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不少企业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探索审评、审批新路径。比如,国家药监局可将相关审评审批权限向各分中心、省、市级下放,在重点地区再布局相关国家级药监审评分中心,优化审批前置服务,缩短审批周期。另外,对已使用进口物料和设备的在研和上市产品进行国产化时,优化审批,保证其快速实现国产替代。我省已经在探索。“江苏省药监局通过‘省市共建’‘省管市有’模式,在南京、无锡、苏州等9个设区市设立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分中心,扩增高素质药品监管服务人员330人,探索分级分类赋权省级事项,已运行的6个分中心赋权事项69项,累计办件9414件。”省药监局行政审批处副处长丁峰介绍,我省正在打造“一体多翼”检验检测格局,推进10个药品医疗器械驻外检验室建设,推动审评、核查、检验等资源集成和业务整合,就近为地方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许愿
面对“研发”“审批”等层层“关卡”,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协同创新,激发“药”动力?
作者:上观新闻 来源: 头条号 74006/21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如何进一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集群和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链,成为当前发展重点。江苏省生物药产业链协同创新专场活动日前在无锡举行,相关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